"云对雨":云对雨,
"雪对风":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傍晚的夕阳对晴朗的天空。
"来鸿对去雁":回飞的大雁对离开的燕子,
"宿鸟对鸣虫":归巢的鸟儿对鸣叫的虫儿。
"三尺剑":三尺长的宝剑,
"六钧弓":对六钧重的强弓,
"岭北对江东":岭北地区对江东一带。
"人间清暑殿":人间有清凉的清暑殿,
"天上广寒宫":天上有寂寞的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河两岸晨雾缭绕,显得杨柳格外青绿,
"一园春雨杏花红":园子里春雨濛濛,衬得杏花越发红艳。
"两鬓风霜":两鬓染满风霜,
"途次早行之客":是途中早早赶路的游子。
"一蓑烟雨":一身蓑衣披烟雨,
"溪边晚钓之翁":是溪边傍晚垂钓的老翁。
"沿对革":沿袭对革新,
"异对同":迥异对雷同,
"白叟对黄童":白发的老者对黄口的小儿。
"江风对海雾":江边的风对海上的雾,
"牧子对渔翁":放牧的孩童对打鱼的老翁。
"颜巷陋":颜回居住在陋巷,
"阮途穷":阮籍痛哭于穷途,
"冀北对辽东":冀州北部对辽河以东。
"中濯足水":池中清水可用来洗脚,
"池门外打头风":门外逆风阻挡人远行。
"梁帝讲经同泰寺":梁武帝萧衍常于同泰寺和高僧讲经论佛,
"汉皇置酒未央宫":汉高祖刘邦曾在未央宫和群臣设宴欢饮。
"尘虑萦心":俗事烦心,
"懒抚七弦绿绮":懒得弹奏七弦古琴;
"霜华满鬓":白发满鬓,
"羞看百炼青铜":不愿临照青铜宝镜。
"贫对富":贫穷对富贵,
"塞对通":阻塞对畅通,
"野叟对溪童":村野老翁对溪边孩童。
"鬓皤对眉绿":斑白的鬓发对青黑的眉毛,
"齿皓对唇红":牙齿洁白对口唇艳红。
"天浩浩":天空广阔无边,
"日融融":阳光和暖明媚,
"佩剑对弯弓":佩带宝剑对双手挽弓。
"半溪流水绿":小溪里流水绿得清澈见底,
"千树落花红":树林中落花红得凄美动人。
"野渡燕穿杨柳雨":野外的渡口烟雨迷濛,燕子在细柳碧杨中穿梭,
"芳池鱼戏芰荷风":开满荷花的池塘香风飘散,鱼儿在红花绿叶间嬉戏。
"女子眉纤":女子眉毛纤细,
"额下现一弯新月":额头下仿佛生了一弯月牙儿;
"男儿气壮":男儿志气雄壮,
"胸中吐万丈长虹":胸中仿佛可以吐出万丈长虹。
1. 分段赏析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以自然现象开篇,用“云”与“雨”、“雪”与“风”、“晚照”与“晴空”三组对仗,简洁明快地展现出自然景物间的对应关系,读起来朗朗上口,让读者初步感知对仗的韵律美。“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选取候鸟与虫鸟,“来鸿”“去燕”描绘出动态的迁徙画面,“宿鸟”“鸣虫”一静一动,勾勒出昼夜交替的自然场景,丰富了诗歌意象。“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从自然转向器物与地理。“三尺剑”“六钧弓”突出兵器的特点,暗含尚武之意;“岭北”“江东”点明不同地域,拓展了诗歌的空间维度。“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将人间与天上的建筑相对,“清暑殿”是尘世消暑之处,“广寒宫”为仙界清冷之所,虚实结合,增添了诗歌的奇幻色彩。“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描绘春日美景。“两岸”“一园”划定空间,“晓烟”“春雨”点明时间与天气,“杨柳绿”“杏花红”以鲜明色彩,生动展现出春天的生机盎然。“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刻画两类人物形象。“早行客”两鬓染霜,尽显旅途奔波的艰辛;“晚钓翁”身披蓑衣,悠然自得,二者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不同的人生境遇。“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从抽象概念入手,“沿”与“革”体现事物的变化与传承,“异”与“同”探讨事物的差异和共性,“白叟”与“黄童”则以年龄不同的人物,暗示时间的流转。“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回归自然与人物。“江风”“海雾”描绘出朦胧的水边景象,“牧子”“渔翁”展现出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充满闲适之感。“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引入历史典故与地理名称。“颜巷陋”借颜回安贫乐道的故事,赞颂高尚品格;“阮途穷”化用阮籍穷途而哭的典故,抒发人生失意的感慨;“冀北”“辽东”以地域对仗,拓宽诗歌的历史文化底蕴。“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用生活场景对仗。“池中濯足”暗含随遇而安的处世态度,“门外打头风”象征生活中的阻碍,以小见大,蕴含人生哲理。“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选取历史事件,“梁帝讲经”体现佛教与皇权的交融,“汉皇置酒”展现皇室的威严与荣耀,对仗工整,展现出不同朝代的历史风貌。“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刻画人物心理。因世俗忧虑缠身,无心抚琴;年华老去,不忍照镜,生动表现出人物的惆怅与无奈。“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以对立概念起笔,“贫”与“富”是物质层面的对比,“塞”与“通”是境遇的对照,“野叟”与“溪童”则是不同年龄身份的人物对比,体现出生活的多样性。“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描写人物外貌,“鬓皤”突出老人的苍老,“眉绿”“齿皓”“唇红”展现年轻人的活力,通过鲜明对比,凸显生命的不同状态。“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描绘宏大场景与器物。“天浩浩”写出天空的辽阔,“日融融”展现阳光的温暖,营造出开阔氛围;“佩剑”“弯弓”象征武力与威仪,与前文的自然景象形成刚柔对比。“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勾勒暮春景色。“半溪”“千树”以数量词营造空间感,“流水绿”“落花红”色彩明丽,在展现美景的同时,暗含时光流逝的淡淡哀愁。“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充满动态美。“野渡”“芳池”点明地点,“燕穿杨柳雨”“鱼戏芰荷风”通过“穿”“戏”两个动词,赋予景物灵动的生命力,描绘出自然的和谐美好。“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刻画人物特征。以“一弯新月”比喻女子纤细的眉毛,展现柔美;用“万丈长虹”形容男儿豪迈的气概,突出阳刚,对仗工整,展现传统审美中对男女特质的认知。
上一篇:清·乾隆《题惠山园八景 知鱼桥》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