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án
chí
shǎo
líng
táng

朝代:清作者:蒋士铨浏览量:3
xiān
shēng
jǐn
shì
shī
rén
huàn
chén
lún
shēn
xiàng
luàn
yōu
shè
zhí
jiāng
lǎo
fēng
chén
zhū
hóu
bīn
yóu
xiāng
xìn
shǐ
wén
zhāng
yǒu
zhēn
fàn
zēng
wàng
jūn
lián
shì
zuò
zhōng
chén

译文

杜甫先生不单单只是一位诗人,虽然仕途低微坎坷,却有着稷、契那样辅佐天下的志向与才能。在乱世之中独自忧心国家命运,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融入诗歌,在动荡岁月中老去。当时的诸侯和宾客们还猜忌排挤他,但他的文章如信史般真实记录了历史。哪怕是吃一顿饭的时间,也没有忘记君主和国家,可叹这位儒士,真正做到了忠臣的典范。

逐句剖析

"先生不仅是诗人":杜甫先生不单单只是一位诗人,

"薄宦沉沦稷契身":虽然仕途低微坎坷,却有着稷、契那样辅佐天下的志向与才能。

# 稷契:传说为舜时二贤臣,稷管农业,契管教化,在此是作者借杜诗“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中杜甫的自比来赞颂杜甫。,沉沦:沦落。,薄宦:低微的官,即小官。

"独向乱离忧社稷":在乱世之中独自忧心国家命运,

# 社稷:古代天子祭祀的土地神和谷神。后用指国家。

"直将歌哭老风尘":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融入诗歌,在动荡岁月中老去。

# 老风尘:衰老在风尘仆仆的羁旅漂泊之中。,歌哭:指杜甫忧国忧民、悲壮苍凉的诗作。,直将:只将。

"诸侯宾客犹相忌":当时的诸侯和宾客们还猜忌排挤他,

# 犹相忌:指杜甫受到节度使幕府中同僚的猜忌,因而不安于位,仅数月就辞职了。,诸侯宾客:指杜甫在成都时曾以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参严武节度使幕府,任参谋。诸侯,严武任剑南节度使,地位略当于古代的诸候,故以相喻。

"信史文章自有真":但他的文章如信史般真实记录了历史。

# 信史文章:指杜甫诗歌忠实反映当时的社会和人民生活,被誉为“诗史”。信史,真实的历史记载。

"一饭何曾忘君父":哪怕是吃一顿饭的时间,也没有忘记君主和国家,

# 何曾忘君父:不曾忘记君王的恩泽。,一饭:一餐饭。

"可怜儒士作忠臣":可叹这位儒士,真正做到了忠臣的典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池杜少陵祠堂》是清代诗人蒋士铨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主题是表达对杜甫的敬重与同情,通过描述杜甫有才却仕途不顺、一生潦倒的经历,展现其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写作手法上,结构严谨,前后呼应。开篇“先生不仅是诗人”令人称奇,引发读者兴趣。诗中感情雄厚凝重,体现出蒋士铨的创作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乾隆三大家”之一

蒋士铨(1725~1785),清代诗人。字心馀、苕生,号清容居士、藏园,晚号定甫,江西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蒋士铨与袁枚、赵翼并称为“乾隆三大家”。其诗文、词曲皆擅,诗风沉雄遒劲,题材广泛,有不少描写社会生活之作。他喜以诗论诗,还以诗论绘画、书法、戏曲等;亦善于以诗论史,或读史兴感,或怀古寄慨,或表达仰慕之情,或予以讽刺鞭挞,纵横捭阖,议论风生。著有《忠雅堂文集》《忠雅堂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二十四岁的蒋士铨在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南归途中,途经山东济宁,游览杜甫祠堂后写下此诗。此前,他于乾隆十二年中举,随后北上赴京赶考,此次落第的经历使他对杜甫坎坷的人生有了更深的感触与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诗中介绍了杜甫虽有“契稷身”,却遭遇“薄宦沉沦”,一生“乱离”“沉沦”,但始终“忧社稷”,其诗歌堪称“信史”。通过对杜甫生平的描述,体现出作者对杜甫的敬重与同情,同时也暗含对时代的批判。

2. 写作手法

对比:“忌”“薄”相映,对比突出杜甫无论是在朝廷还是地方,都有才而不见用的遭遇。引用:“每依北斗望京华”,巧妙引用杜甫《秋兴》中的诗句,说明杜甫始终心系国家。直抒胸臆:“先生不仅是诗人”“可怜儒士作忠臣”等句,直接表达作者对杜甫的评价与同情。

3. 分段赏析

“先生不仅是诗人,薄宦沈沦稷契身”,开篇以“不仅”二字石破天惊,打破常规认知,强调杜甫身份不仅是诗人,更是有着稷、契般辅佐天下抱负的济世之才。“薄宦沈沦”与“稷契身”形成鲜明对比,既点明杜甫仕途坎坷、官职低微的遭遇,又凸显其志向高远,奠定全诗对杜甫高度评价的基调,同时暗含作者对杜甫才华被埋没的惋惜。“独向乱离忧社稷,直将歌哭老风尘”,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生动展现杜甫在乱世之中,独自为国家命运忧心忡忡,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倾注于诗歌创作中,最终在动荡不安的岁月里度过一生。“乱离”“风尘”勾勒出时代的动荡与艰辛,而“忧社稷”“歌哭”则深刻体现杜甫强烈的家国情怀与无处排解的深沉感慨,饱含作者对杜甫的敬重与同情。“诸侯宾客犹相忌,信史文章自有真”,此联采用对比手法,“忌”字道出杜甫遭受诸侯宾客猜忌排挤的困境,而“自有真”则强调其诗歌如信史般真实记录历史。一“忌”一“真”,突出杜甫身处艰难环境却坚守真实的难能可贵,既是对杜甫文章价值的肯定,也暗含对当时容不下贤才的社会环境的批判。“一饭何曾忘君父,可怜儒士作忠臣”,“一饭”以小见大,强调杜甫时刻心系君父,哪怕是生活中的点滴时刻,也从未忘却自己的忠诚。“可怜”二字饱含深情,既表达对杜甫忠诚品质的赞美,又流露出对其一生坎坷、壮志难酬的惋惜。此联总结全诗,将杜甫“儒士作忠臣”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作者对杜甫的深沉感叹。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真挚的情感,对杜甫进行了高度的评价与缅怀。其写作特色鲜明,结构严谨,感情深沉。在文学史上,它是蒋士铨诗歌中的佳作,体现了其雄厚凝重的创作风格,对于研究蒋士铨的文学思想以及他对杜甫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独向乱离忧社稷,信史文章自有真”句,实实道出少陵心事,忧君爱国,千载如见。

近代王文濡《历代诗评注读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姚鼐《李斯论》

下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1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