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ò
jīng
shān
yǐn
kuò
shì

朝代:清作者:弘历浏览量:3
qìng
qīng
běn
rén
jiàn
jiān
hào
shū
niè
gōu
jiàn
nuò
zhì
yān
rén
shí
suǒ
ài
wéi
gǒu
yóu
jiǔ
jiàn
hān
páng
ruò
tián
xiān
shēng
shàn
zhī
wèi
fēi
yōng
rén
yān
dān
yuàn
qín
líng
móu
xián
nǎi
jìn
tián
guāng
guì
dǎo
zhī
zhuàng
wèi
zhī
mào
guó
shì
nán
rèn
móu
yīn
yuán
jìn
jīng
qīng
yán
míng
zhū
zūn
shè
shàng
shè
shùn
shì
wéi
suǒ
fán
shǒu
jiān
kàng
zhì
zhuāng
jiāng
chéng
yǒu
dài
jué
kāng
kǎi
suì
jiù
chē
méng
jiā
wèi
xiān
yán
jiǔ
bīn
jìn
yáng
guǒ
biàn
xiào
wèi
qióng
shǒu
xiàn
zhèn
zhī
wèi
zhì
shǒu
zhòng
huáng
náng
xià
jiàn
jīng
zhù
dān
móu
zhōng
chéng
guó
sāng
shēn
zhū
xíng
xiǎn
zhì
huò
shú
wèi
chuán
yán
shū
shǐ
qiān
xiàn
míng
chuí
níng
shí
zhòng

译文

荆轲本来是齐国人,既喜欢击剑又爱好读书。盖聂和勾践遇到他,都像懦夫一样避让。到了燕国,人们不认识他,他只喜欢和狗屠交往。他喝酒时遇到渐离,尽情唱歌旁若无人。田先生认为他不错,说他不是平庸之人。燕丹怨恨秦国的强大,鞠武的谋略被认为迂腐。鞠武于是推荐田光,恭敬地引导田光上路。只知道他壮年时的能力,不知道他年老的能力,能否承担国家大事的谋划。通过机缘推荐荆轲,荆轲不明确表示会死但明白此事的重要性。燕丹对荆轲以尊贵的礼节安排在上等馆舍,满足他的一切需求。荆轲激励樊於期献出首级,同时准备好督亢的地图。荆轲整理行装准备出发,想要有人一同前往。荆轲告别时不再回头看,慷慨地登上车子。蒙嘉先向秦王进言,荆轲在九宾之礼的隆重仪式下进入秦王的宫殿。秦舞阳果然脸色改变,荆轲回头对他嘲笑。地图展开到最后匕首出现,荆轲刺向秦王但未刺到身体。荆轲徒手与众人搏斗,众人惊慌失措,夏无且用袋子投击荆轲。秦王拔剑击打荆轲,荆轲靠着柱子骂秦王,神情自如。燕丹的谋略最终没有成功,燕国灭亡他自己也被杀。荆轲行险导致奇特的灾祸,谁说传言是假的呢。司马迁羡慕荆轲名声流传,难道理解孔子的评价吗。

逐句剖析

"庆卿本齐人":荆轲本来是齐国人,

"击剑兼好书":既喜欢击剑又爱好读书。

"盖聂及勾践":盖聂和勾践遇到他,

"避去如懦夫":都像懦夫一样避让。

"至燕人不识":到了燕国,人们不认识他,

"所爱惟狗屠":他只喜欢和狗屠交往。

"游酒遇渐离":他喝酒时遇到渐离,

"酣歌旁若无":尽情唱歌旁若无人。

"田先生善之":田先生认为他不错,

"谓非庸人徒":说他不是平庸之人。

"燕丹怨秦陵":燕丹怨恨秦国的强大,

"鞠武谋嫌迂":鞠武的谋略被认为迂腐。

"武乃进田光":鞠武于是推荐田光,

"襒席跪导途":恭敬地引导田光上路。

"知壮未知耄":只知道他壮年时的能力,不知道他年老的能力,

"国事难任谋":能否承担国家大事的谋划。

"因缘进荆卿":通过机缘推荐荆轲,

"不言死明诸":荆轲不明确表示会死但明白此事的重要性。

"尊礼舍上舍":燕丹对荆轲以尊贵的礼节安排在上等馆舍,

"顺适惟所需":满足他的一切需求。

"激樊得其首":荆轲激励樊於期献出首级,

"兼具督亢图":同时准备好督亢的地图。

"治装将启程":荆轲整理行装准备出发,

"有待欲与俱":想要有人一同前往。

"辞决不复顾":荆轲告别时不再回头看,

"忼慨遂就车":慷慨地登上车子。

"蒙嘉为先言":蒙嘉先向秦王进言,

"九宾觐帝居":荆轲在九宾之礼的隆重仪式下进入秦王的宫殿。

"舞阳果色变":秦舞阳果然脸色改变,

"顾笑为揶揄":荆轲回头对他嘲笑。

"图穷匕首见":地图展开到最后匕首出现,

"揕之未至躯":荆轲刺向秦王但未刺到身体。

"手搏众惶急":荆轲徒手与众人搏斗,众人惊慌失措,

"囊提夏无且":夏无且用袋子投击荆轲。

"拔剑击荆轲":秦王拔剑击打荆轲,

"倚柱骂自如":荆轲靠着柱子骂秦王,神情自如。

"丹谋终无成":燕丹的谋略最终没有成功,

"国丧身亦诛":燕国灭亡他自己也被杀。

"行险致奇祸":荆轲行险导致奇特的灾祸,

"孰谓传言疏":谁说传言是假的呢。

"史迁羡名垂":司马迁羡慕荆轲名声流传,

"宁识仲尼誉":难道理解孔子的评价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过荆轲山檃括其事题辞》是清代爱新觉罗·弘历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题材为对荆轲刺秦故事的概括与评论。诗开篇介绍荆轲为齐人,有击剑与读书之才,在燕地与狗屠、高渐离交好。接着叙述燕丹因怨秦王,经鞠武推荐结识田光,田光又引荐荆轲。燕丹厚待荆轲,荆轲为刺秦准备樊於期首级与督亢地图,临行前虽有等待同伴之意,但仍毅然出发。到秦国后,秦舞阳露怯,荆轲图穷匕见却行刺失败,最终燕国灭亡,荆轲被杀。作者认为行险易致奇祸,对司马迁赞誉荆轲持不同看法。写作手法上,以叙事为主,简洁概括故事,结尾发表议论。语言平实,主题通过对荆轲刺秦故事的讲述与评价,表达对行险之举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朝第六位皇帝

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满族,雍正帝胤禛第四子,庙号高宗,年号乾隆。25岁登基,在位60年,禅位后训政三年。执政期间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其诗歌内容包罗甚广,古诗大气,律诗工整,绝句清灵。多有率性而吟或不饰雕琢之处,但不少诗作也颇为讲究,尤其绝句颇有妙趣。他的诗文风格情钟老杜,步法韩愈,追摹东坡,为世人称道。作品有《如意湖》《苏堤春晓》《过蒙古诸部落》《萨尔浒》《辽阳怀古》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开篇至“避去如懦夫”:“庆卿本齐人,击剑兼好书”,点明荆轲本是齐国人,既擅长击剑又喜好读书,展现出其多才多艺。“盖聂及勾践,避去如懦夫”,提到荆轲与盖聂论剑、和鲁勾践博戏时,对方稍有不悦,他便避开,看似如懦夫一般,实则体现出荆轲的隐忍,并非逞匹夫之勇,为后文其真正的壮举埋下伏笔。“至燕人不识”至“酣歌旁若无”:“至燕人不识,所爱惟狗屠。游酒遇渐离,酣歌旁若无”,写荆轲到燕国后,不被当地人理解,却与狗屠结交,又与高渐离在饮酒时相遇,二人酣歌,旁若无人。描绘出荆轲在燕国的生活,表现出他不拘小节,与市井之人相交,同时也展现出他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田先生善之”至“不言死明诸”:“田先生善之,谓非庸人徒”,田光赏识荆轲,认为他并非平庸之辈。“燕丹怨秦陵,鞠武谋嫌迂。武乃进田光,襒席跪导途”,叙述燕太子丹怨恨秦王嬴政的欺凌,鞠武的谋划被认为迂腐,于是鞠武推荐田光,太子丹以礼相待。“知壮未知耄,国事难任谋。因缘进荆卿,不言死明诸”,田光自感年老,难以担当国家大事的谋划,便将荆轲推荐给太子丹,并以死表明自己不会泄密,这段情节突出了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田光的侠义之举,推动故事发展。“尊礼舍上舍”至“忼慨遂就车”:“尊礼舍上舍,顺适惟所需”,太子丹对荆轲以礼相待,让他住在上等馆舍,满足其各种需求。“激樊得其首,兼具督亢图”,荆轲为完成刺秦计划,激怒樊於期获得其首级,又准备了督亢地图。“治装将启程,有待欲与俱。辞决不复顾,忼慨遂就车”,荆轲准备出发,因等待同伴未行,后毅然决然出发,表现出他为了使命勇往直前、慷慨赴义的精神。“蒙嘉为先言”至“倚柱骂自如”:“蒙嘉为先言,九宾觐帝居”,通过蒙嘉的事先通报,荆轲得以在秦国朝堂以九宾之礼觐见秦王。“舞阳果色变,顾笑为揶揄”,秦舞阳在朝堂上脸色大变,荆轲回头嘲笑他,体现出荆轲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品质。“图穷匕首见,揕之未至躯”,地图展开到尽头露出匕首,荆轲刺向秦王却未击中。“手搏众惶急,囊提夏无且。拔剑击荆轲,倚柱骂自如”,随后荆轲与众人搏斗,秦王侍从夏无且用药囊投掷荆轲,秦王拔剑击伤荆轲,荆轲倚柱大骂,生动描绘出紧张激烈的刺秦场面,突出荆轲的英勇无畏。“丹谋终无成”至“孰谓传言疏”:“丹谋终无成,国丧身亦诛”,太子丹的谋划最终没有成功,燕国灭亡,荆轲也被诛杀,表明刺秦行动以失败告终。“行险致奇祸,孰谓传言疏”,诗人感慨行险之举导致了严重的灾祸,认为这样的结局并非传言夸张,表达出对刺秦行为及后果的思考。末两句“史迁羡名垂,宁识仲尼誉”,诗人认为司马迁羡慕荆轲名垂青史,却未认识到孔子所推崇的真正价值,流露出诗人对荆轲行为的不同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以行险之举求名的行为有所质疑。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荆轲刺秦的故事,通过对故事各环节的描述,展现了荆轲等人物形象,同时表达出诗人对这一历史事件及人物的思考,叙事与议论相结合,富有深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沈范孙《大雪用禁体》

下一篇:清·张友书《江南好 本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