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明月":一轮皎洁的明月。
"正照得、":正将云绕的山峦照得、
"云山如雪":如同皑皑白雪。
"千里长江流不竭":千里长江水奔流不息。
"扣榜而歌":我敲击着船桨放声高歌,
"多少人兴灭":叹古今多少人物在这洪流中兴衰更迭。
"飘零半世余长铗":漂泊半生,唯有一把长剑相伴身旁。
"醉来自把新诗说":醉酒后独自吟诵新写的诗篇。
"狂呼惊起蛟龙蛰":狂放的呼喊惊起了潜伏的蛟龙。
"掀倒青天":我真想掀翻那苍茫青天,
"谁是英雄者":试问天下,谁才算真正的英雄豪杰。
1. 分段赏析
上片:“一轮明月。正照得、云山如雪”首句以“一轮明月”切入,将“云山”染成“雪”色,描写出月夜江天的澄明空寂。“照得”二字赋予月光拟人的动态感,仿佛天地在月色中被重新“净化”,既写自然之明净,亦暗喻词人对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此景如水墨长卷的开篇,奠定全词“遗世独立”的情感基调,为后续抒情预留了广阔的精神空间。“千里长江流不竭”“千里”极言长江之绵长,“流不竭”则化用孔子“逝者如斯”,将江水与时光绑定。江水的永恒奔涌,既是自然伟力的写照,亦是历史洪流的象征,暗含词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永恒”的深沉慨叹,为下句“多少人兴灭”的人事感慨埋下雄浑注脚。“扣榜而歌,多少人兴灭”“扣榜而歌”化用《赤壁赋》“扣舷而歌”的典故,却以“榜”(船桨)易“舷”,更显江边舟行的真实感。词人敲击船桨的动作,既是对古人旷达情怀的呼应,亦成为情感宣泄的载体;“多少人兴灭”则抛却文人含蓄,直抒胸臆——在滚滚江水中,古今人物不过是转瞬即逝的浪花,个人的“飘零半世”亦被纳入这一宏大的兴衰序列,悲凉中见超脱。下片:“飘零半世余长铗”“长铗”典出《战国策》冯谖弹铗故事,原典中以剑喻才,抒发怀才不遇之愁。词人直言“半世飘零”后唯剩“长铗”相伴,“余”字既写物质匮乏,更突出精神坚守——长剑不仅是漂泊者的防身之物,更是未竟抱负的象征。此句将典故与自白熔铸,如寒剑出鞘,在落魄境遇中透出“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孤高锋芒。“醉来自把新诗说”醉后“自把新诗说”,看似放达,实则藏着无人可诉的孤独。“自”字重复强调,既见对自我才学的珍视,亦暗含“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悲凉。词人以“醉态”为掩护,将真实的情志托付于“新诗”,在醉与醒的边缘,完成对现实世界的精神超越。“狂呼惊起蛟龙蛰”一个“狂”字撕开醉意,词人的呼喊如惊雷破夜,竟能惊醒潜伏的“蛟龙”。“蛟龙”既是江上风雨欲来的自然意象(呼应“大风”题眼),亦象征被压抑的力量或机遇。此句以夸张想象突破现实桎梏,将内心的愤懑转化为震撼天地的声响,仿佛蛰伏已久的壮志突然苏醒,在“惊起”的瞬间,完成对平庸世道的暴力反抗。“掀倒青天,谁是英雄者”末句以“掀倒青天”的荒诞想象,将情感推向巅峰。“掀倒”二字打破物理法则,亦颠覆世俗权威,是对一切既定秩序的蔑视;“谁是英雄者”的反问如重锤击鼓,既是对世间庸人的横扫,亦暗含“舍我其谁”的自许。词人以“狂悖”之语重构英雄标准——真正的英雄,不在功名利禄,而在敢于挑战天地、坚守本真的孤绝心性。此句如狂飙过境,既撕碎了现实的虚伪面具,亦在天地间刻下了失意者的精神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