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爽气晶":正当天高气爽放眼明亮,
"驰景忽西倾":飞驰的日影忽然向西倾斜。
# 倾:斜。
"山列千重静":群山层层罗列,一片宁静,
"河流一带明":河流如一条带子,波光明亮。
# 河流:江河流动。
"想同金镜澈":(山河)如同金色的镜子一样澄澈,
# 金镜:喻明察。
"宁让玉壶清":岂会逊色于玉壶的清莹。
# 玉壶:喻高洁。
"纤翳无由出":一丝云翳也无法出现,
"浮埃不复生":飞扬的尘土不再产生。
"荣纡分汉苑":曲折迂回的地方划分出汉苑,
"表里见秦城":从外到里可以看到秦城。
"逸兴终难系":超逸的兴致终究难以抑制,
"抽毫仰此情":提笔抒发对这景色的赞美之情。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唐代佚名的五言排律。主题围绕日暮时分的山河景色展开。首联“天高爽气晶,驰景忽西倾”,描绘出天空高远,清爽的气息弥漫,而夕阳迅速西下的景象,点明了时间和整体的氛围。颔联“山列千重静,河流一带明”,描写群山层叠安静,河流明亮如带,从视觉上给人以宁静开阔之感。颈联“想同金镜澈,宁让玉壶清。纤翳无由出,浮埃不复生”,诗人将山水与金镜、玉壶相比,希望山水永远清澈,没有纤翳浮埃,进一步渲染了山水的纯净。尾联“荣纡分汉苑,表里见秦城。逸兴终难系,抽毫仰此情”,诗人在欣赏美景时联想到汉苑秦城,最后表达出自己的逸兴难以抑制,只能用笔墨来抒发对这山河清景的情感。
2. 写作手法
比喻:“想同金镜澈,宁让玉壶清”,将日暮下的山河比作清澈的金镜和玉壶,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山河的澄澈,强化了读者对景色纯净之美的感受。烘托:“纤翳无由出,浮埃不复生”,通过描述没有一丝云翳、浮尘不再产生,从侧面烘托出山河景色的清新、纯净,突出了环境的清幽。
3. 分段赏析
“天高爽气晶,驰景忽西倾。”开篇就点明了时间和环境氛围,“天高”描绘出天空的高远,“爽气晶”写出空气清爽而澄澈的感觉,“驰景忽西倾”则将夕阳西下的动态感表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傍晚的来临。“山列千重静,河流一带明。”这两句细致地描写了山河的景色,群山层峦叠嶂且一片寂静,河流像一条明亮的带子,一静一动,形成对比,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开阔的画面。“想同金镜澈,宁让玉壶清。纤翳无由出,浮埃不复生。”诗人发挥想象,把山水的清澈与金镜、玉壶作比,希望山水如同它们一样永远清澈,“纤翳无由出,浮埃不复生”进一步强调这种纯净的状态,不允许有丝毫杂质破坏这美好的景色。“荣纡分汉苑,表里见秦城。”此联诗人在写景的同时引入了历史元素,看到眼前的景色仿佛能分清汉家的园林和秦地的城池,使诗歌有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逸兴终难系,抽毫仰此情。”最后诗人表达出自己面对如此美景,内心的超逸兴致难以抑制,只能通过笔墨来抒发对这山河清景的仰慕之情。
上一篇:唐·江为《岳阳楼》
下一篇:唐·白居易《折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