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ài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wén
wáng
qín
zhǐ
yīng
shòu
zhī
shí
wéi
qiú
dìng
shí
zhōu
zhī
mìng

译文

文王创业多勤劳,我当继承治国道。扩展基业永不停,矢志不移谋安定。周邦承受上天命,继承伟业永不停。

逐句剖析

"文王既勤止":文王创业多勤劳,

# 勤止:勤,勤苦,辛劳。止,语气助词。一说勤止,是停止勤劳,即不在世的意思。,既:尽。

"我应受之":我当继承治国道。

# 我:周武王自称。

"敷时绎思":扩展基业永不停,

# 思:语气助词。,绎:寻绎,思考,理出头绪。一说“续”;一说连续不断;一说借为“怿”,喜悦;一说通“泽”,指文王的德泽。,敷时:一说敷时即普世,指天下所有诸侯。敷:通“铺”,布,施行,传扬。时:是,此。

"我徂维求定":矢志不移谋安定。

# 定:共定天下。,徂:往,指往伐商纣。

"时周之命":周邦承受上天命,

# 命:册命,册封。,时:是。一说通“侍”,承受。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时与承一声之转,古亦通用”。

"於绎思":继承伟业永不停。

# 於:叹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赉》作为我国古代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名篇,是周武王于周文王宗庙祭祀时演奏的乐歌。近现代学界普遍认为,该诗是古代大型乐舞《大武》的一个乐章唱词。全诗仅一章六句,生动记述了周武王成功讨伐殷商、克定朝纲返都后,在宗庙告祭仪式上,宣告继承先王功业,并祈愿国泰民安的历史场景。这首诗歌严守韵律规范,自始至终一韵到底,诵读时音节徐缓悠长,节奏平和从容。遣词造句摒弃雕琢藻饰,以简洁质朴的文辞直抒胸臆,这首诗通篇押韵,音调舒缓,文辞质朴,是周初诗歌风格的典行。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赉》作为周初重要的庙堂乐歌,诞生于周武王克商凯旋后,于文王宗庙举行祭祀大典的特殊历史时刻。回顾其时代背景,周文王在位五十年间,承继后稷、公刘之基业,效法古公亶父、公季之遗风,以仁德治国,广纳贤才。据《史记·周本纪》载,文王“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因而诸侯归心,被尊为“受命之君”。他在位期间屡建武功,先后征伐犬戎、密须、耆国等势力,并迁都丰邑,奠定周室兴盛根基。孔子亦在《论语·泰伯》中盛赞其德:“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真可谓至德也已矣。”文王崩逝后,太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面对商纣王的暴虐统治,武王顺应民心,率诸侯联军伐纣,最终商军倒戈,纣王自焚,周室取得天下。 从文本性质来看,《赉》实为周武王在宗庙祭祀时训诫诸侯的重要文辞。《毛诗序》释“赉”为“予”,点明此诗是周天子对功臣贤良进行分封赏赐的见证。西周初期,分封诸侯是稳固统治的核心政治策略。据《史记》记载,武王在朝歌首封商纣之子武庚,又以管叔、蔡叔等宗室子弟为“三监”,镇守殷商旧地。返归镐京后,更展开大规模分封,涵盖三种类别:先代圣王后裔,如尧、舜、禹之后;开国功臣谋士,如吕尚;以及姬姓宗室,如召公、周公。据晋代皇甫谧考证,当时共分封诸侯国四百,其中兄弟之国十五,同姓之国四十。《毛诗正义》则认为,该诗虽创作于武王时期,实为周公、成王治世时,诗人追述分封盛事所作。 在乐舞体系中,近现代学者多认为《赉》是古代大型乐舞《大武》的组成乐章。《大武》原是武王克商告庙时的乐舞,初为三章。《逸周书·世俘》记载,武王班师四月,举行隆重祭天仪式,第四日“籥人奏《武》,王入进《万》,献《明明》三终”。王国维在《说勺舞象舞》中推断,《大武》后扩充为六章,系原有三章与《三象》整合而成,各章既可联演,亦可独立表演。结合《毛诗序》及《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楚王关于《大武》乐章的论述可知,“铺时绎思,我徂维求定”出自《赉》,确为《大武》第三章的歌辞,承载着周初政治文化与礼乐制度的丰富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祭祀题材的诗。介绍了周文王勤勉治国,周王认为自己应当承接其福泽与使命。诗中通过描写宣扬文王之德,表达了周王“我徂维求定”,即出兵征伐以追求天下安定的决心,营造出庄重肃穆的祭祀氛围,体现周王对天命的尊崇与延续王业的责任感。

2. 分段赏析

《周颂·赉》作为《大武》乐舞第三乐章的歌辞,生动再现了周武王伐纣凯旋后,于镐京举行告庙庆典、犒赏功臣、分封诸侯的宏大场景。全诗洋溢着周武王对文王的崇敬与追思,同时彰显出他继承先王基业、延续先祖荣光的坚定信念。“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开篇点明周文王辛勤努力,周王表明自己承接其福泽与使命,奠定崇敬追念的基调。“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进一步阐述要宣扬文王之德并思索其意义,出兵是为了求得天下安定,展现周王的政治抱负与责任。“时周之命,於绎思”再次强调周接受天命,反复思索文王之德与天命,深化主题,强化庄重肃穆之感。

3. 作品点评

《赉》全诗仅六句,巧妙运用五言、四言、三言交错的句式,却韵脚井然。其中“止、之、思”协韵,“定、命”呼应,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之美。诗歌通过反复咏叹,营造出纡徐舒缓的节奏,既有诗歌的韵律感,又似一篇韵味悠长的韵文。在《大武》六个乐章对应的诗篇中,此作是唯一全篇押韵的特例。诗中语气恳切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武王对治国安邦的深重忧虑与殷切期望,正因如此,短短六句中多次强调“绎思”,以告诫诸侯铭记先王德行、勤勉治国。值得注意的是,诗题虽为“赉”,但诗中并未出现此字,据此推测,“赉”或许原本是《大武》第三乐章的乐曲名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赋也。此颂文武之功,而言其大封功臣之意也。言文王之勤劳天下至矣,其子孙受而有之,然而不敢专也。布此文王功德之在人而可绎思者,以赉有功,而往求天下之安定。又以为凡此皆周之命,而非复商之旧矣。遂叹美之,而欲诸臣受封赏者,绎思文王之德而不忘也。春秋传以此为大武之三章,而序以为大封于庙之诗,说同上篇(指《周颂·桓》)。

宋朱熹《诗集传》

# 明代孙鑛:“古淡无比,‘於绎思’三字以叹勉,含味最长。”

现代陈子展《诗经直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卫风·硕人》

下一篇:先秦·宋玉《神女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