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páo
yǒu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páo
yǒu
yǒu
shēn
shè
shēn
qiǎn
yǒu
yíng
yǒu
yǎo
zhì
míng
yíng
guǐ
zhì
míng
qiú
yōng
yōng
míng
yàn
shǐ
dàn
shì
guī
dài
bīng
wèi
pàn
zhāo
zhāo
zhōu
rén
shè
áng
fǒu
rén
shè
áng
fǒu
áng
yǒu

译文

葫芦瓜有苦味叶,济水边有深渡口。深就垂衣缓缓过,浅就提裙快快走。济水茫茫涨得满,岸丛野雉叫得欢。水涨车轴浸不到,野雉求偶鸣声传。又听嗈嗈大雁鸣,天刚黎明露晨曦。男子如果要娶妻,趁冰未化来迎娶。船夫挥手频招呼,别人渡河我不争。别人渡河我不争,我将恋人静静等。

逐句剖析

"匏有苦叶":葫芦瓜有苦味叶,

# 苦:一说苦味,一说枯。意指葫芦八月叶枯成熟,可以挖空作渡水工具。,匏:葫芦之类。

"济有深涉":济水边有深渡口。

# 涉:一说涉水过河,一说渡口。,济:水名。

"深则厉":深就垂衣缓缓过,

# 厉:带。

"浅则揭":浅就提裙快快走。

# 揭:提起下衣渡水。

"有㳽济盈":济水茫茫涨得满,

# 盈:满。,㳽:大水茫茫。一作“弥”。

"有鷕雉鸣":岸丛野雉叫得欢。

# 鷕:雌山鸡叫声。

"济盈不濡轨":水涨车轴浸不到,

# 轨:车轴头。,濡:沾湿。,不:语词。

"雉鸣求其牡":野雉求偶鸣声传。

# 牡:雄雉。

"雍雍鸣雁":又听嗈嗈大雁鸣,

# 雍雍:大雁叫声和谐。

"旭日始旦":天刚黎明露晨曦。

# 旦:天大明。

"士如归妻":男子如果要娶妻,

# 归妻:娶妻。

"迨冰未泮":趁冰未化来迎娶。

# 冰未泮:指冰融化。泮(pàn),通“牉”,合,指封冻。,迨:及,等到;乘时。

"招招舟子":船夫挥手频招呼,

# 舟子:摆渡的船夫。,招招:招唤之貌,一说摇橹曲伸之貌。

"人涉卬否":别人渡河我不争。

# 卬否:即我不渡河之意。卬:(áng)代词,表示“我”。 否:不(渡河)。,人涉:他人要渡河。

"人涉卬否":别人渡河我不争,

"卬须我友":我将恋人静静等。

# 友:指女子要等待的人。,须:等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匏有苦叶》,作者不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首诗写一位年轻女子在渡口焦急地等待她的情人过河来与她相会,在河水未结冰时娶她为妻,在愿望未实现之时,她仍要继续等待下去。全诗共四章,通过情境、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再现了女子焦灼又喜悦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毛诗旧序称,此诗为“刺”卫宣公与夫人“并为淫乱”之作;连颇不尊序的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亦以为“其说可从”。而现代学者认为这首诗是一位女子在济水岸边等待情人时所唱的民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诗,是一首等候“未婚夫”迎娶自己的绝妙情诗。通过写女子焦急等待情人的场景,生动再现了女子又焦灼又喜悦的心情。

2. 写作手法

赋:全诗多种艺术手法兼用,既用赋体,也用比兴。兴中有赋。赋中有比,声里含情,鸟语传意。情景交融:第二章“有弥济盈,有鹭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几乎都是景物描写,诗人将野稚与女主人公进行对比,突出她等待意中人归来的焦急心情。

3. 分段赏析

首章“匏有苦叶,济有深涉”​​以枯叶与激流的意象,构建出时间与空间的双重困境。匏瓜叶枯暗示婚期迫近(古人以剖匏为“合卺”酒器),济水涨潮却阻隔了渡口通行。“深则厉,浅则揭”的六字箴言,实为女子对心上人的隐秘召唤:水势深沉需提衣涉渡,水波浅缓则垂衣而过。这种对衣衫细节的执着,既透露出她对仪礼的熟稔(衣饰端正方显庄重),又暗藏机锋——看似叮嘱对方,实则在反复掂量自身行动的尺度。当“厉”“揭”二字在唇齿间辗转,一个果敢而矜持的女性形象已跃然纸上。​​次章“有弥济盈,有鹭雉鸣”​​以丰沛水势与躁动鸟鸣,反衬女子内心的焦灼。济水漫溢至车轴高度(“盈”),波光粼粼中却暗藏危机——若水位再涨,渡河便成奢望。而岸边雉鸡的啼鸣,在《诗经》传统中本为求偶之音,此刻却成为残酷的讽喻:鸟雀尚能主动追寻伴侣,女子却困于礼教藩篱,只能以“人涉卬否”的掩饰传递心意。诗人以自然界的炽烈对比人事的凝滞,让等待的焦灼裹挟着礼法的冰冷,在粼粼波光中凝结成霜。​​三章“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将时空推向黎明破晓的临界点。雁阵北归的鸣叫撕开晨雾,却照见女子更深的忧惧——雁知霜降而南徙,婚期随冰泮而终止(《夏小正》载“二月冰泮,昏礼杀于此”)。当自然节律与婚俗制度形成双重压迫,女子对“士如归妻”的呼唤愈显悲壮。此处的“旭日”不仅是时间刻度,更是礼法威权的象征:正如朝阳不可逆转,婚约一旦错过吉时,便如冰封之河再难流动。​​末章“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以戏剧性场景收束全诗。船夫的催促与女子的迟疑构成微妙张力:他以为她在犹豫渡河,实则她等待的是渡口彼端的身影。“人涉卬否”的重复,恰似女子在礼教与私情间的进退维谷——若直言等候情人,便违逆了“非礼勿言”的训诫;若托辞“须我友”,又需咽下满喉苦涩。这种欲语还休的遮掩,让渡船的摇晃不止于水面,更在礼法与人心的夹缝中掀起惊涛。当船桨划破晨光的刹那,女子鬓角凝结的露水,早已混着未出口的誓言,沉入济水深处。

4. 作品点评

全篇以​​赋比兴三法交融​​为经纬,构建出多维度的艺术宇宙。赋体铺陈如工笔长卷,将山水肌理与人事脉络徐徐展开。当"西湖画舫"的笙箫与"边城画角"的呜咽在词境中交响,便成就了"诗中有画,画外有声"的立体美学空间——这既是对王维"诗中有画"论的继承,更是对苏轼"出新意于法度"的超越。这种"情景交融"的至高境界,恰如严羽所言"空中之音,相中之色",在虚实相生间完成对战争美学的诗意解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措辞谲诡隐微。

清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

# 丽藻缤纷,云蒸霞蔚。

清清代戴君恩《读风臆评》

# “招招”二字画景。“人涉卬否”叠一笔,跌逗风神。

清清代牛运震《诗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王孙圉论楚宝》

下一篇:先秦·佚名《兔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