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qiū
zhàn
guó
mén
·
·
yuán

朝代:唐作者:周昙浏览量:1
mǎn
cháo
jiē
zuì
róng
xǐng
zhòng
zhuó
qīng
jiāng
shàng
liú
rén
zhēn
làng
shuí
zhī
jìn
rùn
shēn
chéng

译文

朝廷里众人皆沉醉,容不得清醒之人,在众人都浑浊的情况下,又怎能期望有人独自保持清白呢。屈原这位被流放于江上的人,实在是白白死去了,又有谁知道,那不断的谗言中伤,误解了他的一片赤诚忠心。

逐句剖析

"满朝皆醉不容醒":朝廷里众人皆沉醉,容不得清醒之人,

"众浊如何拟独清":在众人都浑浊的情况下,又怎能期望有人独自保持清白呢。

"江上流人真浪死":屈原这位被流放于江上的人,实在是白白死去了,

"谁知浸润误深诚":又有谁知道,那不断的谗言中伤,误解了他的一片赤诚忠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秋战国门·屈原》是唐代周昙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围绕屈原的悲剧命运展开,“满朝皆醉不容醒,众浊如何拟独清”揭示屈原所处朝堂的污浊,众人醉昏,不容其清醒独善,凸显其与世俗的矛盾。“江上流人真浪死,谁知浸润误深诚”抒发对屈原含冤而死的惋惜与愤慨,指责谗言误其忠诚。首联勾勒黑暗朝堂,为屈原悲剧铺垫;颔联直抒胸臆,叹其枉死,斥谗言害忠。该诗以简洁凝练之笔,精准剖析屈原悲剧根源,情感浓烈,对昏庸朝堂与奸佞谗言批判深刻,在咏史怀古诗中,展现出周昙对历史人物命运的独特思考与人文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末期诗人

周昙(?~?),唐代诗人。唐末,曾任国子直讲。擅咏史诗,其《咏史诗》今存195首,皆为七绝,分别歌咏了从尧舜至隋炀帝等160多个历史人物,尽管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大多以概括叙述史事为主,立意较平,甚至有的诗并不能准确反映人物功过。《崇文总目》别集类著录《咏史诗》8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介绍了屈原的悲剧命运,通过“满朝皆醉不容醒,众浊如何拟独清”勾勒出黑暗污浊的朝堂,展现屈原与世俗的矛盾;以“江上流人真浪死,谁知浸润误深诚”抒发对屈原含冤而死的惋惜与愤慨,指责谗言误忠。全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剖析屈原悲剧根源,表达了对昏庸朝堂与奸佞谗言的批判,体现出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独特思考和人文关怀。

2. 分段赏析

“满朝皆醉不容醒,众浊如何拟独清”首联深刻地揭示了屈原所处的黑暗政治环境。“满朝皆醉不容醒”,用“醉”来形容满朝官员,生动地展现出他们沉迷于权势、贪图享乐、是非不分的丑态,而“不容醒”则凸显出这些昏庸之人对清醒者的排斥与打压。“众浊如何拟独清”化用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意,以反问的语气,强调在满朝污浊的大环境下,屈原想要独自保持高洁、清醒是多么艰难,突出了屈原与世俗的尖锐矛盾,也表达了诗人对屈原孤独坚守的深切同情。“江上流人真浪死,谁知浸润误深诚”颔联直接抒发了对屈原悲剧命运的感慨。“江上流人真浪死”,“江上流人”指被流放的屈原,“浪死”即白白死去,诗人为屈原的遭遇深感惋惜,认为他的死是一种无谓的牺牲。“谁知浸润误深诚”中,“浸润”指那些日积月累、如细雨润物般的谗言,正是这些谗言不断诋毁屈原,使他的赤诚忠心被误解。此句深刻地批判了那些进谗言之人的险恶用心,也为屈原的忠诚不被理解而抱屈,将对屈原的惋惜、对奸佞的愤慨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皎然《南池杂咏五首·虚舟》

下一篇:唐·郑谷《为人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