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与日逐走":夸父与太阳赛跑,
# 逐走:竞跑,赛跑。逐:竞争。走:跑。
"入日":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渴":他感到口渴,
"欲得饮":想要喝水,
# 欲得饮:想要喝水解渴。
"饮于河、":就到黄河、
# 河:即黄河。,于:到。(饮于河、渭中的于,应译为到,介词)。
"渭":渭水喝水。
# 渭:渭水。
"河、":黄河、
"渭不足":渭水的水不够,
# 足:够。(因为足的意思等同于够,所以足够:同义复合词)。
"北饮大泽":往北去大湖喝水。
# 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北: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北方,向北面。
"未至":还没到大湖,
# 未至:没有赶到。
"道渴而死":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 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
"弃其杖":而他丢弃的手杖,
# 弃:遗弃。
"化为邓林":就化成桃林。
# 邓林:地名,今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为:成为。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神话散文,也是一篇关于自然探索与英雄精神的叙事。故事描绘了夸父与太阳竞跑,历经艰辛追逐太阳,最终渴死途中,手杖化为桃林的过程,体现了远古先民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与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
2. 分段赏析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两句以简洁笔触,直接切入故事核心。“逐走”一词,生动勾勒出夸父奋力奔跑、与太阳竞速的宏大场景,彰显出其挑战自然、不畏强敌的非凡勇气与魄力;“入日”则描绘出夸父追至太阳落下之处,展现其追逐的执着,同时也暗示太阳炽热的威力,为后续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几句承接上文,因追逐太阳的剧烈运动,夸父产生强烈的口渴之感,“渴”字自然引出其寻找水源解渴的情节。“饮于河、渭”体现出他惊人的饮水量,而“河、渭不足”进一步强化了困境,“北饮大泽”则凸显出夸父在极度困境中依然不放弃求生与追逐的坚定决心,生动展现其顽强不屈的精神。“未至,道渴而死”以凝练的语言,迅速交代故事结局。“未至”二字,点明夸父未能抵达目的地大泽的遗憾,饱含惋惜之情;“道渴而死”直白地展现出这场追逐以悲剧告终,虽为悲剧,但更凸显出夸父虽败犹荣的悲壮,使其形象更具震撼力。“弃其杖,化为邓林”为故事增添奇幻色彩,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夸父死后,其手杖化作茂密的桃林,这一情节充满浪漫主义色彩。“邓林”不仅为过往行人提供遮荫解渴之处,更象征着夸父的精神得以延续,以富有诗意的方式赋予故事永恒的生命力与积极意义,体现了远古先民对英雄精神的赞美与传承。
3. 作品点评
《夸父逐日》的故事充满奇幻想象,蕴含着深刻哲理。夸父追逐太阳的过程,象征着人类对时间的珍视与追求。唯有争分夺秒、积极进取的人,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加速前行;而越是快速前进的人,越会意识到自身知识的局限,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通过不断汲取知识,充实自我,方能更好地把握时间,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不被淘汰,始终保持奋进的姿态。
上一篇:先秦·佚名《韩非子引鄙谚》
下一篇:先秦·诗经《定之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