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ó
·
·
fēng
zhèng
·
·
fēng
jiāng
zhòng

朝代:先秦作者:诗经浏览量:2
jiāng
zhòng
zhé
shù
gǎn
ài
zhī
wèi
zhòng
huái
怀
zhī
yán
wèi
jiāng
zhòng
qiáng
zhé
shù
sāng
gǎn
ài
zhī
wèi
zhū
xiōng
zhòng
huái
怀
zhū
xiōng
zhī
yán
wèi
jiāng
zhòng
yuán
zhé
shù
tán
gǎn
ài
zhī
wèi
rén
zhī
duō
yán
zhòng
huái
怀
rén
zhī
duō
yán
wèi

译文

仲子哥啊你听我说,别翻越我家门户,别折了我种的杞树。哪是舍不得杞树啊?我是害怕我的父母。仲子哥实在让我牵挂,但父母的话,也让我害怕。仲子哥啊你听我讲,别翻越我家围墙,别折了我种的绿桑。哪是舍不得桑树啊?我是害怕我的兄长。仲子哥实在让我牵挂,但兄长的话,也让我害怕。仲子哥啊你听我言,别越过我家菜园,别折了我种的青檀。哪是舍不得檀树啊?我是害怕邻人毁谗。仲子哥实在让我牵挂,但邻人毁谗,也让我害怕。

逐句剖析

"将仲子兮":仲子哥啊你听我说,

"无踰我里":别翻越我家门户,

# 里:院墙。古代乡村,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外有墙。,踰:一作逾,翻越。

"无折我树杞":别折了我种的杞树。

# 树杞:杞树,即杞柳。又名“榉”。落叶乔木,树如柳叶,木质坚实。树:种植。一说树桑、树檀,即桑树、檀树,倒文以协韵。

"岂敢爱之":哪是舍不得杞树啊?

# 爱:吝惜,舍不得。

"畏我父母":我是害怕我的父母。

"仲可怀也":仲子哥实在让我牵挂,

"父母之言":但父母的话,

"亦可畏也":也让我害怕。

# 畏:害怕。

"将仲子兮":仲子哥啊你听我讲,

"无踰我墙":别翻越我家围墙,

"无折我树桑":别折了我种的绿桑。

"岂敢爱之":哪是舍不得桑树啊?

"畏我诸兄":我是害怕我的兄长。

# 畏:害怕。

"仲可怀也":仲子哥实在让我牵挂,

# 怀:思念。

"诸兄之言":但兄长的话,

"亦可畏也":也让我害怕。

"将仲子兮":仲子哥啊你听我言,

"无踰我园":别越过我家菜园,

"无折我树檀":别折了我种的青檀。

# 檀:木名,常绿乔木。一名“紫檀”。

"岂敢爱之":哪是舍不得檀树啊?

"畏人之多言":我是害怕邻人毁谗。

"仲可怀也":仲子哥实在让我牵挂,

"人之多言":但邻人毁谗,

"亦可畏也":也让我害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国·郑风·将仲子》是中国古代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四言诗,是一位正沉浸在热恋中的少女,特意赠予心上人的情诗。这首诗全篇共有三章,每章均包含八句。细细品读,全诗完全由主人公内心深处自然流淌出的独白式情语精心构建而成,字里行间满是少女炽热而真挚的情感。诗中的女主人公在进行抒情时,巧妙地将其与自家住处的“里”“园”“墙”“树”紧密关联起来。“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无踰我墙,无折我树桑”“无踰我园,无折我树檀”,这些诗句的反复吟唱,让自家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了情感的载体,承载着她对情人的深切爱意与担忧。更值得称道的是,她采用了向对方呼告、劝慰的独特口吻。那一声声带着娇嗔与期许的“将仲子兮”,仿佛让我们的眼前浮现出少女轻扯情郎衣袖、轻声细语的画面,使得整首诗的意境充满了絮絮对语般的独特韵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国风·郑风·将仲子》的创作背景,历代学者众说纷纭。东汉经学家郑玄在《毛诗序》中力主“刺庄公”之说,认为此诗是对郑庄公纵容近臣、政令不行的隐晦讥讽。然而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这一观点因缺乏文本支撑而渐被摒弃。南宋理学家朱熹在《诗集传》中另辟蹊径,直言此诗为“淫奔之辞”,将诗歌主旨归结为对逾矩恋情的道德批判。清代考据学家姚际恒、方玉润先后撰文批驳,指出该说既无视诗歌中“畏父母”“畏人多言”的现实困境,更忽视先秦诗歌特有的比兴传统,实为拘泥于理学教条的主观臆断。现当代学者通过文本细读与文化语境还原,普遍认为这首产生于春秋时期的作品,实质上是一位坠入爱河的少女,在宗法制度森严的社会环境下,以委婉含蓄的独白方式,恳请情人勿要违背礼俗前来相会的情诗。诗中反复咏叹“无踰我里”“无踰我墙”“无踰我园”,正折射出礼教规训与情感诉求之间的深刻矛盾,堪称先秦婚恋诗的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爱情诗。主要是围绕爱情与礼教的冲突展开,生动地展现了女主人公在面对爱情时的复杂情感和无奈处境。整首诗通过女主人公三次呼喊“仲子”,以及她对不同对象的畏惧,生动地展现了她在爱情与礼教之间的艰难抉择和内心的痛苦挣扎。

2. 分段赏析

首章开篇即以一声突兀而发的呼告骤然切入:“将仲子兮,无踰我里,无折我树杞!”乍一听,这呼告来得毫无头绪,令人摸不着头脑。可若是静下心来细细品咂,便会不由自主地莞尔一笑——诗行间分明藏着一幅鲜活的画面,有一对热恋中的青年男女正打算私下幽会。热恋中的男子或许是情难自抑,竟冒出了翻墙过园前来相会的念头。这一鲁莽的提议,瞬间把女子吓得不轻。要知道,在那个礼教森严的时代,“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可是要遭父母、国人轻贱和斥骂的。她满心忧虑:“倘若心上人也如此莽撞行事,可让我这脸该往哪儿搁?”于是,这突兀的三句呼告便脱口而出。这呼告,看似简单,实则饱含着女子复杂的情感。一个“将”字,轻柔婉转,恰似微风拂面,细腻地传达出女子心中无尽的情意,仿佛在轻声呢喃着对男子的爱怜;而那两个“无”字,却又斩钉截铁,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尽显女子的坚决,宛如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阻挡着男子鲁莽的举动。女子这般激烈的反应,想必也让男子有些失落吧。不过,诗中紧接着便跳出一节极为绝妙的内心表白:“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前一句“岂敢爱之”反问得颇为蹊跷,细细想来,正是女主人公心思细腻的体现。她生怕男子会误解自己“无折我树杞”的求告,所以赶忙声明:“我哪是舍不得那杞树啊,我只是害怕父母知晓此事。”她何尝不想与心上人见面,只是现实的礼教枷锁让她不得不瞻前顾后。“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这两句看似简单的话语,却将女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刻画得淋漓尽致。一个“畏”字,仿佛带着丝丝寒意,吐露出她对父母斥责的胆战心惊。即便如此,女主人公也并非完全绝情,“仲可怀也”的话语,又似一缕温暖的春风,给予了男子些许安慰,又带着几分求助的意味。话语絮絮,口角传情,活脱脱地勾勒出一位热恋中的少女,既痴情又满心担忧的情态,让人不禁为之动容。第二、三两章乍一看,似乎只是对首章简单的重复,实则在情意的抒写上层层递进。从女主人公呼告的“无踰我里”,到“无踰我墙”“无踰我园”,不难推测出她那热恋中的“仲子”,已然不顾一切地试图翻墙逾园,距离越来越近。然而,男子可以肆意鲁莽地行动,女子却难以承受被人轻贱的闲言碎语。于是,女主人公的畏惧也如同涟漪般不断扩展,由最初的“畏我父母”,延伸到“畏我诸兄”,最终扩展到对左邻右舍“人之多言”的恐惧。这“人之多言”仿佛是一张无形的大网,从家庭层层围裹到社会,将青年男女紧紧束缚,让人挣脱不得。这便是那不准青年男女恋爱、私会的礼法之网,经过“父母”“诸兄”和“人之多言”的重重围裹,变得愈发森严、可怕。也难怪女主人公的呼告之语一次比一次急切、焦灼。她孤立无援,面对这众口嚣嚣的舆论压力,实在是难以招架。诗的字面上,我们看到的唯有女主人公的告求和疑惧;可细细品味诗行,却仿佛能真切地看到“仲子”的神情音容:他试图逾墙来会时的鲁莽,被劝止后引发的不快,以及唯恐惊动父母、兄弟、邻居的犹豫不决;还有女主人公既深爱着对方,又满心恐惧的复杂情态,都在这短短的诗篇中全部展现。

3. 作品点评

诗中表面只呈现出女主人公的恳求与担忧,但在字里行间,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仲子”的神情与声音:他试图翻墙相会的冲动,被劝阻后的不悦,还有因顾忌父母、兄长和邻里而产生的犹豫。同时,女主人公那爱意与恐惧交织的复杂心情也跃然纸上。《诗经》中的中国古代诗论,极为推崇“情中景”和“景中情”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将仲子》恰恰展现了这种在情感描绘中融入生动景象的精妙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仲可怀也,亦可畏也。较量得细贴婉切,至情至性,恻然流溢。

清牛运震《诗志》

# 语语是拒,实语是相招,蕴藉风流。

清吴闿生《诗义会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包山谣》

下一篇:先秦·佚名《泗上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