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吴戈兮被犀甲":战士手持兵器身披犀甲,
# 操吴戈兮被犀甲:手里拿着吴国的戈,身上披着犀牛皮制作的甲。吴戈,吴国制造的戈,当时吴国的冶铁技术较先进,吴戈因锋利而闻名。被,通“披”,穿着。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特别坚硬。
"车错毂兮短兵接":敌我双方战车交错,彼此短兵相接。
# 车错毂兮短兵接:敌我双方战车交错,彼此短兵相接。错,交错。毂,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这里泛指战车的轮轴。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日光,敌众如云,
# 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的日光,敌兵像云一样涌上来。极言敌军之多。
"矢交坠兮士争先":两军相射的箭纷纷坠落在阵地上,战士奋勇争先。
# 矢交坠:两军相射的箭纷纷坠落在阵地上。
"凌余阵兮躐余行":敌军侵犯我们行列阵地,
# 行:行列。,躐:践踏。,凌:侵犯。
"左骖殪兮右刃伤":左边的骖马倒地而死,右边的骖马被兵刃所伤。
# 左骖殪兮右刃伤:左边的骖马倒地而死,右边的骖马被兵刃所伤。殪,死。
"霾两轮兮絷四马":兵车两轮深陷绊住四马,
# 霾两轮兮絷四马:战车的两个车轮陷进泥土被埋住,四匹马也被绊住了。霾,通“埋”。古代作战,在激战将败时,埋轮缚马,表示坚守不退。
"援玉枹兮击鸣鼓":主帅举起鼓槌猛击战鼓。
# 援玉枹兮击鸣鼓:手持镶嵌着玉的鼓槌,击打着声音响亮的战鼓。先秦作战,主将击鼓督战,以旗鼓指挥进退。枹,鼓槌。鸣鼓,很响亮的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杀得天昏地暗连威严的神灵都震怒,
# 天时坠兮威灵怒:天地一片昏暗,连威严的神灵都发起怒来。天怨神怒。天时,上天际会,这里指上天。坠,一作怼。天时怼,指上天都怨恨。怼,怨恨。威灵,威严的神灵。
"严杀尽兮弃原野":全军将士全都捐躯于茫茫原野。
# 严杀尽兮弃原野:在严酷的厮杀中战士们全都死去,他们的尸骨都丢弃在旷野上。严杀,严酷的厮杀。一说严壮,指士兵。尽,皆,全都。野:同壄。
"出不入兮往不反":将士们啊一去永不回还,
# 出不入兮往不反:出征以后就不打算生还。反,通“返”。
"平原忽兮路超远":走向那平原啊遥远没有尽头。
# 超远:遥远无尽头。,忽:渺茫,不分明。
"带长剑兮挟秦弓":佩长剑夹强弓征战沙场,
# 秦弓:指良弓。战国时,秦地木材质地坚实,制造的弓射程远。
"首身离兮心不惩":身首异处仍壮心不改,勇气不减。
# 心不惩:壮心不改,勇气不减。惩,悔恨。,首身离:身首异处。
"诚既勇兮又以武":真正勇敢顽强而又英武,
# 武:威武。,以:且,连词。,诚:诚然,确实。
"终刚强兮不可凌":始终刚强坚毅不可侵犯。
# 凌:侵犯。,终:始终。
"身既死兮神以灵":人虽死啊英灵不泯,
# 神以灵:指死而有知,英灵不泯。神,指精神。
"子魂魄兮为鬼雄":就算死了魂魄也要成为鬼中的豪杰。
# 鬼雄:战死了,魂魄不死,即使做了死鬼,也要成为鬼中的豪杰。,子魂魄兮:一作魂魄毅兮。毅:威武不屈。
"谓死于国事者":指那些为国家大事而牺牲的人。
"小尔雅曰":《小尔雅》说:
"无主之鬼谓之殇":没有后嗣祭祀的鬼叫做殇。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楚辞体诗歌,也是一首祭悼诗。诗歌描绘了楚军将士与秦军激烈交战的惨烈场景,展现了楚军战士身披犀甲、手持戈矛,在旌旗蔽日、箭矢纷飞的战场上奋勇争先、浴血拼杀的英勇形象。诗人通过描写战斗的残酷,如战车交错、战马死伤、战士捐躯等画面,歌颂了将士们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表达了对这些为国捐躯的楚军将士的崇敬与哀悼之情,礼赞他们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崇高气节。
2. 写作手法
场景描写:点面结合。“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等句是“面”的描写,展现出战场上敌军如云、箭矢纷飞,楚军将士奋勇争先的宏大战斗场面,让读者对战斗的激烈程度和整体氛围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等句是“点”的描写,聚焦于楚军统帅所乘战车的骖马受伤及统帅的一系列战斗动作,细致地刻画了个体在战斗中的表现,突出了楚军统帅的英勇形象。渲染:“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壄”等语句,从环境、氛围等方面进行描写,营造出紧张、悲壮的战斗气氛。
3. 分段赏析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通过“吴戈”“犀甲”点明楚军装备,“车错毂”“短兵接细致勾勒出近身肉搏的惨烈战况。“旌蔽日兮敌若云”运用夸张手法,生动展现出敌众我寡的严峻形势,然而“矢交坠兮士争先”,即便在如此悬殊的局面下,楚军将士仍奋勇拼杀,毫不退缩。结合“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敌人来势汹汹,楚军将士依然个个奋勇争先,充分彰显出他们的爱国热忱与无畏勇气。“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进一步描绘战斗的白热化与楚军的艰难处境。敌人冲破楚军战阵,践踏行列,主战车的左骖马中箭倒毙,右骖马也被砍伤。在此危急关头,楚军统帅临危不惧,“霾两轮兮絷四马”,将战车两轮埋进土里,笼住马缰,以决绝的姿态“援玉枹兮击鸣鼓”,擂响进军战鼓,鼓舞士气。作者仅用寥寥数语,便将这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生动呈现,凸显出楚军将士顽强不屈的战斗意志。而“天时坠兮威灵怒”,更渲染出战争的惨烈氛围,仿佛连苍天都为之震怒,“严杀尽兮弃原壄”则道出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尸横遍野的凄凉景象。“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刻画了楚军将士视死如归的形象。自披上战甲那一刻起,他们便抱定了有去无回的决心,即便身处辽阔的平原,归途遥远,也毫不退缩。即便最终身首异处,手中仍紧握着长剑与秦弓,心中毫无怨悔,展现出坚定的信念与不屈的气节。“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是作者对死难将士的深情讴歌。他用“勇”“武”“刚强”等词汇,高度赞扬将士们的英勇善战与坚韧不拔;“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则将对将士的崇敬之情推向高潮,认为他们虽身死,但英灵不灭,依然是鬼中的英雄。正如作者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人事,在此诗篇中,他也用吴戈、秦弓、犀甲、玉枹等美好的事物,修饰笔下的人物,表达对这些神勇将士的无限敬爱。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十分高强,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而后又以真挚情感歌颂将士,使整首诗情感真挚,动人心魄。
4. 作品点评
该篇作品在艺术表现上呈现出独特风貌,与作者其他创作以及《九歌》组诗内的其余乐歌相比,均展现出显著差异。它未采用奇幻想象与华丽辞藻来构筑篇章,而是如戴震于《屈原赋注》中所言,“通篇直赋其事”。凭借深沉浓烈的情感,配合紧凑的节奏与酣畅淋漓的表达,彰显出与所叙人事相契合的刚正不阿之美、雄浑豪迈的阳刚之气,于楚辞作品体系中别具一格。为契合内容主旨,诗篇在句式构建上别出心裁,全篇统一运用七言规整句式。这种句式既不同于《离骚》《天问》等楚辞经典,也有别于常规七言诗歌。每句中间巧妙嵌入“兮”字,形成自然停顿,将一句分隔为两个三言结构,若将“兮”字略去,则构成完整的六言诗体。如此句式安排,使节奏铿锵有力、韵律优美和谐,营造出强烈的急促氛围,极具震撼力,极易引发读者情感共鸣。这种独特的韵律节奏,为描绘英雄壮烈牺牲的场景、抒发对烈士的崇敬追思之情,增添了强大的感染力。整首诗洋溢着英雄主义色彩与浪漫主义气息,以震撼人心的艺术张力,展现出感天动地的独特魅力。
# 怀王时,秦败屈匄,复败唐昧,又杀景缺,大约战士多死于秦,其中亦未必悉由力斗。……《庄子》曰:战而死者……皆以无勇为耻也。故三闾先叙其方战而勇,既死而武,死后而毅。极力描写,不但以慰死魂,亦以作士气,张国威也。
清林云铭《楚辞灯》
上一篇:先秦·佚名《管子引逸诗》
下一篇:先秦·左丘明《史伯对桓公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