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ǔ
·
·
guó
shāng

朝代:先秦作者:楚辞(先秦及汉代)浏览量:2
cāo
jiǎ
chē
cuò
duǎn
bīng
jiē
jīng
ruò
yún
shǐ
jiāo
zhuì
shì
zhēng
xiān
líng
zhèn
liè
háng
zuǒ
cān
yòu
rèn
shāng
mái
liǎng
lún
zhí
yuán
míng
tiān
shí
zhuì
wēi
líng
yán
shā
jìn
yuán
chū
wǎng
fǎn
píng
yuán
chāo
yuǎn
dài
cháng
jiàn
xié
qín
gōng
shǒu
shēn
xīn
chéng
chéng
yǒng
yòu
zhōng
gāng
qiáng
líng
shēn
shén
líng
hún
wéi
guǐ
xióng
wèi
guó
shì
zhě
xiǎo
ěr
yuē:
zhǔ
zhī
guǐ
wèi
zhī
shāng

译文

战士手持兵器身披犀甲,敌我双方战车交错,彼此短兵相接。旌旗遮蔽日光,敌众如云,两军相射的箭纷纷坠落在阵地上,战士奋勇争先。敌军侵犯我们行列阵地,左边的骖马倒地而死,右边的骖马被兵刃所伤。兵车两轮深陷绊住四马,主帅举起鼓槌猛击战鼓。杀得天昏地暗连威严的神灵都震怒,全军将士全都捐躯于茫茫原野。将士们啊一去永不回还,走向那平原啊遥远没有尽头。佩长剑夹强弓征战沙场,身首异处仍壮心不改,勇气不减。真正勇敢顽强而又英武,始终刚强坚毅不可侵犯。人虽死啊英灵不泯,就算死了魂魄也要成为鬼中的豪杰。指那些为国家大事而牺牲的人。《小尔雅》说:没有后嗣祭祀的鬼叫做殇。

逐句剖析

"操吴戈兮被犀甲":战士手持兵器身披犀甲,

# 操吴戈兮被犀甲:手里拿着吴国的戈,身上披着犀牛皮制作的甲。吴戈,吴国制造的戈,当时吴国的冶铁技术较先进,吴戈因锋利而闻名。被,通“披”,穿着。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特别坚硬。

"车错毂兮短兵接":敌我双方战车交错,彼此短兵相接。

# 车错毂兮短兵接:敌我双方战车交错,彼此短兵相接。错,交错。毂,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这里泛指战车的轮轴。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日光,敌众如云,

# 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的日光,敌兵像云一样涌上来。极言敌军之多。

"矢交坠兮士争先":两军相射的箭纷纷坠落在阵地上,战士奋勇争先。

# 矢交坠:两军相射的箭纷纷坠落在阵地上。

"凌余阵兮躐余行":敌军侵犯我们行列阵地,

# 行:行列。,躐:践踏。,凌:侵犯。

"左骖殪兮右刃伤":左边的骖马倒地而死,右边的骖马被兵刃所伤。

# 左骖殪兮右刃伤:左边的骖马倒地而死,右边的骖马被兵刃所伤。殪,死。

"霾两轮兮絷四马":兵车两轮深陷绊住四马,

# 霾两轮兮絷四马:战车的两个车轮陷进泥土被埋住,四匹马也被绊住了。霾,通“埋”。古代作战,在激战将败时,埋轮缚马,表示坚守不退。

"援玉枹兮击鸣鼓":主帅举起鼓槌猛击战鼓。

# 援玉枹兮击鸣鼓:手持镶嵌着玉的鼓槌,击打着声音响亮的战鼓。先秦作战,主将击鼓督战,以旗鼓指挥进退。枹,鼓槌。鸣鼓,很响亮的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杀得天昏地暗连威严的神灵都震怒,

# 天时坠兮威灵怒:天地一片昏暗,连威严的神灵都发起怒来。天怨神怒。天时,上天际会,这里指上天。坠,一作怼。天时怼,指上天都怨恨。怼,怨恨。威灵,威严的神灵。

"严杀尽兮弃原野":全军将士全都捐躯于茫茫原野。

# 严杀尽兮弃原野:在严酷的厮杀中战士们全都死去,他们的尸骨都丢弃在旷野上。严杀,严酷的厮杀。一说严壮,指士兵。尽,皆,全都。野:同壄。

"出不入兮往不反":将士们啊一去永不回还,

# 出不入兮往不反:出征以后就不打算生还。反,通“返”。

"平原忽兮路超远":走向那平原啊遥远没有尽头。

# 超远:遥远无尽头。,忽:渺茫,不分明。

"带长剑兮挟秦弓":佩长剑夹强弓征战沙场,

# 秦弓:指良弓。战国时,秦地木材质地坚实,制造的弓射程远。

"首身离兮心不惩":身首异处仍壮心不改,勇气不减。

# 心不惩:壮心不改,勇气不减。惩,悔恨。,首身离:身首异处。

"诚既勇兮又以武":真正勇敢顽强而又英武,

# 武:威武。,以:且,连词。,诚:诚然,确实。

"终刚强兮不可凌":始终刚强坚毅不可侵犯。

# 凌:侵犯。,终:始终。

"身既死兮神以灵":人虽死啊英灵不泯,

# 神以灵:指死而有知,英灵不泯。神,指精神。

"子魂魄兮为鬼雄":就算死了魂魄也要成为鬼中的豪杰。

# 鬼雄:战死了,魂魄不死,即使做了死鬼,也要成为鬼中的豪杰。,子魂魄兮:一作魂魄毅兮。毅:威武不屈。

"谓死于国事者":指那些为国家大事而牺牲的人。

"小尔雅曰":《小尔雅》说:

"无主之鬼谓之殇":没有后嗣祭祀的鬼叫做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九歌·国殇》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诗,是《九歌》中的一篇,是一篇追悼楚国阵亡士卒的挽诗。全诗以激烈的战斗场景为核心,首节描绘短兵相接时楚军将士奋勇杀敌的壮烈画面,“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等句,通过宏大场面与细节刻画,展现战争的残酷与将士的英勇;次节则颂悼阵亡者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诗人运用铺陈手法,将对战士的崇敬、对雪洗国耻的热望融入其中。诗篇情感真挚浓烈,节奏急促有力,字里行间迸发着凛然悲壮、亢直阳刚之美,生动展现了楚军将士的英雄气概与爱国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战国晚期,屈原所处的楚怀王、楚顷襄王时代,华夏大地正经历剧烈的权力更迭。秦国经商鞅变法,迅速崛起为军事强国,其东进战略直指南方大国楚国,楚地广袤的江汉平原与富饶的汉中盆地,成为秦军垂涎的战略要地。面对强秦威胁,楚怀王本可凭借“合纵联齐”的外交智慧构筑战略屏障,却屡屡轻信张仪“商於六百里”等空头许诺,数度背弃盟约。公元前313年,秦楚关系急转直下,拉开了长达数十年军事对抗的序幕。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公元前312年的丹阳之战,楚军在今河南西峡以西遭遇重创,大将屈匄被俘,八万精锐血染沙场,汉中郡落入敌手。楚怀王倾举国之力反攻,却在蓝田再次铩羽而归。此后战事频仍:公元前301年,秦联合齐、韩、魏三国伐楚,楚将唐昧战死,重丘失陷;次年,景缺将军捐躯,两万楚军折损;第三年,秦军连下八城,楚怀王更遭诱骗至武关会盟,最终客死咸阳。楚顷襄王即位后,秦国攻势不减,公元前298年,秦军再斩楚军五万,夺取析地等十五座城池。这些惨烈战事背后,是无数楚国将士暴尸荒野的悲壮。按周代礼制,未成年夭折或死于非命者称“殇”,战场上战败而亡的士卒,既无法以棺椁入殓,也得不到宗族祭祀,沦为无人收葬的孤魂野鬼。屈原流放期间,目睹故土沦陷、同胞曝骸,怀着“深悲而极痛”的家国情怀,挥笔写下祭奠阵亡将士的千古绝唱《国殇》,以诗赋之笔为这些“魂魄毅兮为鬼雄”的英灵招魂。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楚辞体诗歌,也是一首祭悼诗。诗歌描绘了楚军将士与秦军激烈交战的惨烈场景,展现了楚军战士身披犀甲、手持戈矛,在旌旗蔽日、箭矢纷飞的战场上奋勇争先、浴血拼杀的英勇形象。诗人通过描写战斗的残酷,如战车交错、战马死伤、战士捐躯等画面,歌颂了将士们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表达了对这些为国捐躯的楚军将士的崇敬与哀悼之情,礼赞他们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崇高气节。

2. 写作手法

场景描写:点面结合。“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等句是“面”的描写,展现出战场上敌军如云、箭矢纷飞,楚军将士奋勇争先的宏大战斗场面,让读者对战斗的激烈程度和整体氛围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等句是“点”的描写,聚焦于楚军统帅所乘战车的骖马受伤及统帅的一系列战斗动作,细致地刻画了个体在战斗中的表现,突出了楚军统帅的英勇形象。渲染:“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壄”等语句,从环境、氛围等方面进行描写,营造出紧张、悲壮的战斗气氛。

3. 分段赏析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通过“吴戈”“犀甲”点明楚军装备,“车错毂”“短兵接细致勾勒出近身肉搏的惨烈战况。“旌蔽日兮敌若云”运用夸张手法,生动展现出敌众我寡的严峻形势,然而“矢交坠兮士争先”,即便在如此悬殊的局面下,楚军将士仍奋勇拼杀,毫不退缩。结合“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敌人来势汹汹,楚军将士依然个个奋勇争先,充分彰显出他们的爱国热忱与无畏勇气。“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进一步描绘战斗的白热化与楚军的艰难处境。敌人冲破楚军战阵,践踏行列,主战车的左骖马中箭倒毙,右骖马也被砍伤。在此危急关头,楚军统帅临危不惧,“霾两轮兮絷四马”,将战车两轮埋进土里,笼住马缰,以决绝的姿态“援玉枹兮击鸣鼓”,擂响进军战鼓,鼓舞士气。作者仅用寥寥数语,便将这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生动呈现,凸显出楚军将士顽强不屈的战斗意志。而“天时坠兮威灵怒”,更渲染出战争的惨烈氛围,仿佛连苍天都为之震怒,“严杀尽兮弃原壄”则道出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尸横遍野的凄凉景象。“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刻画了楚军将士视死如归的形象。自披上战甲那一刻起,他们便抱定了有去无回的决心,即便身处辽阔的平原,归途遥远,也毫不退缩。即便最终身首异处,手中仍紧握着长剑与秦弓,心中毫无怨悔,展现出坚定的信念与不屈的气节。“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是作者对死难将士的深情讴歌。他用“勇”“武”“刚强”等词汇,高度赞扬将士们的英勇善战与坚韧不拔;“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则将对将士的崇敬之情推向高潮,认为他们虽身死,但英灵不灭,依然是鬼中的英雄。正如作者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人事,在此诗篇中,他也用吴戈、秦弓、犀甲、玉枹等美好的事物,修饰笔下的人物,表达对这些神勇将士的无限敬爱。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十分高强,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而后又以真挚情感歌颂将士,使整首诗情感真挚,动人心魄。

4. 作品点评

该篇作品在艺术表现上呈现出独特风貌,与作者其他创作以及《九歌》组诗内的其余乐歌相比,均展现出显著差异。它未采用奇幻想象与华丽辞藻来构筑篇章,而是如戴震于《屈原赋注》中所言,“通篇直赋其事”。凭借深沉浓烈的情感,配合紧凑的节奏与酣畅淋漓的表达,彰显出与所叙人事相契合的刚正不阿之美、雄浑豪迈的阳刚之气,于楚辞作品体系中别具一格。为契合内容主旨,诗篇在句式构建上别出心裁,全篇统一运用七言规整句式。这种句式既不同于《离骚》《天问》等楚辞经典,也有别于常规七言诗歌。每句中间巧妙嵌入“兮”字,形成自然停顿,将一句分隔为两个三言结构,若将“兮”字略去,则构成完整的六言诗体。如此句式安排,使节奏铿锵有力、韵律优美和谐,营造出强烈的急促氛围,极具震撼力,极易引发读者情感共鸣。这种独特的韵律节奏,为描绘英雄壮烈牺牲的场景、抒发对烈士的崇敬追思之情,增添了强大的感染力。整首诗洋溢着英雄主义色彩与浪漫主义气息,以震撼人心的艺术张力,展现出感天动地的独特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怀王时,秦败屈匄,复败唐昧,又杀景缺,大约战士多死于秦,其中亦未必悉由力斗。……《庄子》曰:战而死者……皆以无勇为耻也。故三闾先叙其方战而勇,既死而武,死后而毅。极力描写,不但以慰死魂,亦以作士气,张国威也。

清林云铭《楚辞灯》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管子引逸诗》

下一篇:先秦·左丘明《史伯对桓公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