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īn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yīn
fèn
jīng
chǔ
shēn
póu
jīng
zhī
yǒu
jié
suǒ
tāng
sūn
zhī
wéi
jīng
chǔ
guó
nán
xiāng
yǒu
chéng
tāng
qiāng
gǎn
lái
xiǎng
gǎn
lái
wáng
yuē
shāng
shì
cháng
tiān
mìng
duō
shè
zhī
suì
shì
lái
huò
zhé
jià
fěi
xiè
tiān
mìng
jiàng
jiān
xià
mín
yǒu
yán
jiàn
làn
gǎn
dài
huáng
mìng
xià
guó
fēng
jiàn
jué
shāng
fāng
zhī
jué
shēng
zhuó
zhuó
jué
líng
shòu
寿
kǎo
qiě
níng
bǎo
hòu
shēng
zhì
jǐng
shān
sōng
bǎi
wán
wán
shì
duàn
shì
qiān
fāng
zhuó
shì
qián
sōng
jué
yǒu
chān
yíng
yǒu
xián
qǐn
chéng
kǒng
ān

译文

殷王武丁神勇英武,是他兴师讨伐荆楚。王师深入敌方险阻,众多楚兵全被俘虏。扫荡荆楚统治领土,成汤子孙功业建树。你这偏僻之地荆楚,长久居住中国南方。从前成汤建立殷商,那些远方民族氐羌,没人胆敢不来献享,没人胆敢不来朝王。殷王实为天下之长。上帝命令诸侯注意,建都大禹治水之地。每年按时来朝来祭,不受责备不受鄙夷,好好去把农业管理。上帝命令殷王监视,下方人民恭谨从事。赏不越级罚不滥施,人人不敢怠慢度日。君王命令下达诸侯,四方封国有福享受。殷商都城富丽堂皇,它是天下四方榜样。武丁有着赫赫声名,他的威灵光辉鲜明。既享长寿又得康宁,是他保佑我们后人。登上那座景山山巅,松树柏树挺拔参天。把它砍断把它远搬,削枝刨皮加工完善。长长松木制成方椽,楹柱排列粗壮溜圆,寝庙落成神灵安恬。

逐句剖析

"挞彼殷武":殷王武丁神勇英武,

# 殷武:殷商旧有的武威。一说即殷高宗武丁,殷朝的一位中兴之主,曾任用贤人傅说(yuè)为相,并不断对西北的贡方、土方、鬼方、羌、周族等用兵,在位五十九年。,挞:勇武貌。一说奋发、张扬。

"奋伐荆楚":是他兴师讨伐荆楚。

# 荆楚:即荆州之楚国。,伐:讨伐。

"深入其阻":王师深入敌方险阻,

# 阻:险隘。,深:同“深”。古深字本作“突”,隶变作“罙”。

"裒荆之旅":众多楚兵全被俘虏。

# 裒:“捊”之别体,通“俘”,俘获。一说即合击,夹击。

"有截其所":扫荡荆楚统治领土,

# 有截:整齐的样子。有,形容词词头。

"汤孙之绪":成汤子孙功业建树。

# 绪:功业,业绩。,汤孙:指商汤的后代武丁。

"维女荆楚":你这偏僻之地荆楚,

# 女:同“汝”,你。

"居国南乡":长久居住中国南方。

# 乡:所,地带,即中原以南地区。一说通“向”。

"昔有成汤":从前成汤建立殷商,

"自彼氐羌":那些远方民族氐羌,

# 自彼氐羌:自,犹“虽”;氐、羌,散居在今西北狭西、甘肃、青海一带的边远民族。

"莫敢不来享":没人胆敢不来献享,

# 享:献贡,奉献。

"莫敢不来王":没人胆敢不来朝王。

"曰商是常":殷王实为天下之长。

# 常:长。“常”是“尚声”字,与“长”字古音同部,故可释为“长”。

"天命多辟":上帝命令诸侯注意,

# 多辟:众多诸侯国君。一说多变,指周人克商,天命变化而言。

"设都于禹之绩":建都大禹治水之地。

# 禹之绩:指大禹所治之地,为华夏人群所居。绩,通“迹”。

"岁事来辟":每年按时来朝来祭,

# 来辟:犹言“来王”“来朝”。

"勿予祸适":不受责备不受鄙夷,

# 祸适:过于指责。祸,通“过”,责备。适,通“谪”,指责。

"稼穑匪解":好好去把农业管理。

# 解:同“懈”,懈怠。

"天命降监":上帝命令殷王监视,

"下民有严":下方人民恭谨从事。

# 有严:恭敬庄严的样子。严,同“俨”,敬谨。

"不僭不滥":赏不越级罚不滥施,

# 滥:放纵无度。,僭:差失。

"不敢怠遑":人人不敢怠慢度日。

# 遑:闲散。,怠:懈怠,懒惰。

"命于下国":君王命令下达诸侯,

# 下国:属国,指宋。,命:命令,施教令。

"封建厥福":四方封国有福享受。

# 建:创造。,封:大。

"商邑翼翼":殷商都城富丽堂皇,

# 翼翼:都城盛大貌。,商邑:指商朝的国都西亳。

"四方之极":它是天下四方榜样。

# 极:准则,法式。,四方:指诸侯国。

"赫赫厥声":武丁有着赫赫声名,

# 声:周文王的美名。,赫赫:显著的样子。

"濯濯厥灵":他的威灵光辉鲜明。

# 濯濯:形容威灵光辉鲜明。

"寿考且宁":既享长寿又得康宁,

# 寿考:长寿。

"以保我后生":是他保佑我们后人。

# 后生:犹言后代子孙。一说后指后代,生为句末语助词。

"陟彼景山":登上那座景山山巅,

# 景山:商都附近的山名。

"松柏丸丸":松树柏树挺拔参天。

# 丸丸:形容松柏条直挺拔。

"是断是迁":把它砍断把它远搬,

# 迁:搬运。

"方斲是虔":削枝刨皮加工完善。

# 虔: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以为“削”。此指用刀削木。,斲:同“斫”,砍。,方:是,乃。

"松桷有梴":长长松木制成方椽,

# 梴:木长貌。,桷:方形的椽子。

"旅楹有闲":楹柱排列粗壮溜圆,

# 有闲:闲闲,大貌。,旅:当依毛传释为“陈列”。

"寝成孔安":寝庙落成神灵安恬。

# 孔:很。,成:落成。,寝:此指为殷高宗所建的寝庙。古时的寝庙分两部分,后面停放牌位和先人遗物的地方叫“寝”,前面祭祀的地方叫“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殷武》是一首四言颂诗,全诗共六章,每章各有侧重,层层递进,最终以武丁寝庙落成的祭典收束,突显其作为中兴之主的功业。‌第一章‌记述武丁征伐荆楚的赫赫战功,展现其军事威势。第二章‌写武丁对荆楚的训诫,强调商王朝的统治权威。‌第三章‌描绘四方诸侯来朝,彰显武丁的天下共主地位。第四章‌申述武丁受“天命”而中兴,强调臣民须恪守商朝政令。第五章‌描写商都西亳(今河南偃师)作为天下中心的繁荣盛况。第六章‌聚焦武丁寝庙落成,以庄重的祭祀仪式收束全诗。全诗以武丁寝庙的落成祭典为核心,通过战争、训诫、朝贡、天命、都城、宗庙六个维度的铺陈,系统性地颂扬武丁继承成汤之业,实现商朝中兴的辉煌功绩。诗中既有对武功的赞美,也有对礼制的强调,最终回归宗教祭祀,形成完整的“武功—文治—天命—祭祀”叙事结构,强化了商王权的神圣性与正统性。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商人祭祀殷高宗武丁的乐歌。而清代魏源在《诗古微》中提出新解,联系《春秋》僖公四年齐、宋联合伐楚的史实,认为此诗与《鲁颂》"荆舒是惩"皆为歌颂召陵之役而作,系宋襄公为美其父桓公功业所作。王先谦在《诗三家义集疏》中完全认同魏说。对此,吴闿生《诗义会通》提出反驳,指出《商颂》内容多言天子之事,与诸侯身份不符。方玉润《诗经原始》则从地理和史实角度论证,认为诗中所述与《易经》记载的高宗伐鬼方史事相合。据孔颖达疏解,此诗当为殷商后人追颂武丁中兴之功而作,着重记述其平定荆楚叛乱、实现国家统一的伟业,后立庙祭祀时所奏。目前学界仍存两说:一说认为此诗确为商代祭祀武丁的庙堂乐歌;另一说则主张实为春秋时期宋国歌颂伐楚战功的作品。两种观点各有理据,反映了《诗经》阐释的多元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比兴:末章描写修建高宗寝庙的情景,用“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两句诗作比兴,不但形象生动,而且有象征意义,象征殷武丁的中兴业绩垂之不朽。

2. 分段赏析

第一章以动态笔法展现武丁伐楚的赫赫战功。“挞彼殷武,奋伐荆楚”二句,通过“挞”“奋”两个极具力度的动词,生动刻画出武丁军队势如破竹的征战气势。“罙入其阻,裒荆之旅”则运用空间意象,描绘商军在险阻地形中长驱直入的征战场景。末句“有截其所,汤孙之绪”巧妙地将军事胜利与血统传承相联系,为武丁功业赋予神圣合法性。动词运用精准(“挞”“奋”“罙”),增强叙事张力。以战果反衬武丁的军事才能,避免直白颂扬,更具说服力。第二章采用“刚柔并济”的训诫手法。开篇“维女荆楚,居国南乡”从地理方位切入,暗含臣服之意。继而援引“昔有成汤,自彼氐羌”的历史典故,以“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的排比句式,既彰显商王朝的威慑力,又暗示怀柔政策,形成独特的政治修辞艺术。“享—王—常”押韵,使训诫更具仪式感,类似后世诏令文风。第三至五章层层递进,构建天命王权的神圣叙事。第三章虽因文本佚失仅存五句,但“天命多辟”的表述已奠定基调,强调武丁统治的合法性。“设都于禹之绩”(建都于禹的故地)将商朝与夏朝正统性关联。“岁事来辟”(每年朝见)、“稼穑匪解”(勤于农事)规范臣属行为。语言简练,可能因传抄脱文,但仍能看出对“天命—臣服”关系的强调。第四章通过反复强调“天命”,将武丁统治神圣化;“天命降监”(上天监察)强化武丁受命于天的形象。“不僭不滥”(不越礼、不过度)体现武丁的节制之德。“封建厥福”(分封赐福)展现其仁政。四字句整齐庄重,符合庙堂颂诗风格。“严—遑—福”押韵,增强诵读的韵律感。第五章则聚焦都城意象,“商邑翼翼,四方之极”的对称句式,将西亳塑造成宇宙中心,与武丁“赫赫厥声”的威仪交相辉映。“翼翼”(庄严繁盛)、“四方之极”(天下中心)突显商都的统治核心地位。“赫赫厥声”(威名远扬)、“濯濯厥灵”(德行光明)赞颂武丁的声望。“寿考且宁”(长寿安宁)表达对王朝延续的祝愿。叠词(“翼翼”、“赫赫”、“濯濯”)增强赞颂效果。由都城写到君王,再延展至后世,形成递进式颂扬。末章的艺术成就尤为突出。诗人以“陟彼景山,松柏丸丸”起兴,苍松翠柏既实写建材,又象征武丁功业的不朽。伐木建庙的描写层次分明:“是断是迁”展现取材过程,“是寻是尺”刻画精工细作,最后以“寝成孔安”收束全篇,与首章“汤孙之绪”形成环形结构。此章突破前五章的颂赞套路,通过具象的营造场景和劳动画面,使肃穆的宗庙颂歌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在用韵上呈现出精妙的韵律布局,通过韵部的转换与呼应,既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又巧妙地配合了情感表达。第一章以鱼部韵贯穿始终(武、楚、阻、旅、所、绪),绵密的同韵反复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氛围,与祭祀主题相得益彰。第二章转用阳部韵(乡、汤、羌、享、王、常),仅“维女荆楚”一句破韵,形成韵律上的顿挫,恰如乐章中的休止符,为后续的铺陈蓄势。第三章采用锡支通韵(辟、绩、辟、适、解),短促的入声韵脚强化了训诫内容的力度,使文气显得峻急有力。第四章通过谈阳合韵(监、严、滥、遑)与职部韵(国、福)的转换,形成韵律的跌宕起伏,暗示内容的情感转折。第五章以职部韵(翼、极)与耕部韵(声、灵、宁、生)交替出现,前者短促后者悠长,构成声韵上的对比效果。末章元部韵(山、丸、迁、虔、梃、闲、安)一韵到底,绵长舒缓的韵脚如钟磬余音,既保持了韵律的完整性,又成功烘托出宗庙落成的祥和喜庆氛围。这种精心设计的韵部布局,使全诗在庄重中见变化,于整饬中显灵动,充分展现了诗人驾驭韵律的高超技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赋也。旧说以此为祀高宗之乐。盖自盘庚没而殷道衰,楚人叛之,高宗挞然用武,以伐其国,入其险阻,以致其众,尽平其地,使截然齐一,皆高宗之功也。易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盖谓此欤?

宋朱熹《诗集传》

# 其有功德之君,则后世宗之,虽亲尽而不祧,别立百世不迁之庙,而特祔其主焉。……六章乃作庙以安其灵。然则此固高宗百世不迁之庙耳。庙既落成,故祔其主而祭之,与《玄鸟》又异也。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楚辞(先秦及汉代)《陶壅(览杳杳兮世惟)》

下一篇:先秦·公孙龙子《白马非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