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àn
yàn

朝代:先秦作者:诗经浏览量:2
yàn
yàn
fēi
chí
zhī
guī
yuǎn
sòng
zhān
wàng
yàn
yàn
fēi
xié
zhī
háng
zhī
zhī
guī
yuǎn
jiāng
zhī
zhān
wàng
zhù
yàn
yàn
fēi
xià
shàng
yīn
zhī
guī
yuǎn
sòng
nán
zhān
wàng
shí
láo
xīn
zhòng
shì
rèn
zhǐ
xīn
yuān
zhōng
wēn
qiě
huì
shū
shèn
shēn
xiān
jūn
zhī
guǎ
rén

译文

燕子飞翔天上,参差舒展翅膀。妹子今日远嫁,相送郊野路旁。瞻望不见人影,泪流纷如雨降。燕子飞翔天上,鸟儿时而向上飞,时而向下飞。妹子今日远嫁,相送不嫌路长。瞻望不见人影,久久伫立泪淌。燕子飞翔天上,鸣声忽高忽低。妹子今日远嫁,相送远去南方。瞻望不见人影,实在痛心悲伤。二妹诚信稳重,思虑切实深长。温和而又恭顺,为人谨慎善良。常常想着父王,来勉励我。

逐句剖析

"燕燕于飞":燕子飞翔天上,

# 燕燕:即燕子。

"差池其羽":参差舒展翅膀。

# 差池其羽:义同“参差”,形容燕子张舒其尾翼。

"之子于归":妹子今日远嫁,

"远送于野":相送郊野路旁。

"瞻望弗及":瞻望不见人影,

# 弗:不能。,瞻:往前看。

"泣涕如雨":泪流纷如雨降。

"燕燕于飞":燕子飞翔天上,

"颉之颃之":鸟儿时而向上飞,时而向下飞。

# 颃:下飞。,颉:上飞。

"之子于归":妹子今日远嫁,

"远于将之":相送不嫌路长。

# 将:送。

"瞻望弗及":瞻望不见人影,

"伫立以泣":久久伫立泪淌。

# 伫:久立等待。

"燕燕于飞":燕子飞翔天上,

"下上其音":鸣声忽高忽低。

"之子于归":妹子今日远嫁,

"远送于南":相送远去南方。

"瞻望弗及":瞻望不见人影,

"实劳我心":实在痛心悲伤。

"仲氏任只":二妹诚信稳重,

# 只:语助词。,任:诚实可信任。,氏:姓氏。,仲: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

"其心塞渊":思虑切实深长。

# 渊:深厚。,塞:诚实。

"终温且惠":温和而又恭顺,

# 惠:和顺。,且:又。,温:温柔。,终:既。

"淑慎其身":为人谨慎善良。

# 慎:谨慎。,淑:善良。

"先君之思":常常想着父王,

# 先君:已故的国君。

"以勖寡人":来勉励我。

# 寡人:寡德之人,国君对自己的谦称。,勖:勉励。一作“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国风・燕燕》是收录于《诗经》的一组诗篇,作为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送别诗,其送别对象与背景历来存在争议。全诗共四章,前三章以重章叠句之法层层渲染惜别之情,末章则转而称颂所送之人的品德。诗歌运用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通过辞意递进与乐景哀情的反衬,将送别场景与惜别氛围抒发得深婉凄切。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毛诗序》记载:“《燕燕》,乃卫庄姜送归妾之作。”指卫庄姜在卫桓公死后,送别桓公之妇回薛地的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古代送别题材的诗。全诗以重章复唱的手法,描绘了“燕燕于飞”的春日景象,通过双燕自由欢畅的乐景反衬同胞别离的哀伤,展现了“远送于野”“伫立以泣”的惜别情境,层层递进地表达了送别时的深婉沉痛之情。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前三章以飞燕起兴,“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颉之颃之”“下上其音”,诗人笔触并非仅停留在描绘一幅生动的“春燕试飞图”。双燕舒展羽翼、颉颃翻飞的自由之态,与鸣声上下应和的欢畅之景,皆为反衬同胞别离的深愁剧痛。这正如画工运笔,不仅勾勒出春燕的灵动形影,更将离别的怆然之情注入其间,使意象与情感相互映照,让离愁别绪在燕影双飞的乐景对照中愈显哀婉深沉。起兴:前三章以飞燕开篇,“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颉之颃之”“下上其音”,诗人笔触不止于勾勒一幅鲜活的“春燕试飞图”。双燕展翅、颉颃翩跹的自由姿态,与啼鸣声上下相和的欢畅之景,皆为反衬同胞别离的深愁苦悲。此般手法,恰似画工妙笔,既绘其形,更传其神,于灵动意象中深蕴情感张力,让离愁别绪在燕影双飞的对照中愈发浓郁深沉。虚实结合:此章笔触由虚转实,着重刻画被送者的品格:原来远嫁的妹妹心思深沉、性情温厚恭谨、为人淳善谨慎,实为治国安邦的贤能之才。临别之际,二人执手话别,她仍以“莫忘先王嘱托,做百姓的好君主”相勉励。诗人先以凝练的语言概括其美德,再以具体赠言展现其胸怀,在静态的品德勾勒与动态的言行描写中,人物形象立体饱满、跃然纸上。

3. 分段赏析

开篇以“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颉之颃之”“下上其音”的飞燕意象起兴,诗人并非仅绘“春燕试飞图”,更以双燕翻飞的自由欢快,反衬同胞别离的愁苦哀伤,恰似画工挥毫间“形神兼具”。继而点明事由:“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父亲已逝,妹妹又将远嫁,手足分离的场景中,“远于将之”“远送于南”的反复铺陈,以一程又一程的相送,写尽离情之黯然。当远嫁的妹妹骤然离去,送别的兄长仍登高瞻望,直至“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继而“伫立以泣”“实劳我心”:先见车马行尘,终至踪影全无,唯有伫立垂泪,将兄妹深情与不舍刻画得缠绵悱恻,令人动容。这三章通过重章复唱的手法,既逐层深化情感,又以乐景衬哀情,将送别时的悲怆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此章由虚转实,聚焦被送者的品格:原来远嫁的妹妹思虑深远、性情温恭、为人谨善,堪称治国安邦的贤能之助。临别执手之际,她仍不忘以“莫忘先王嘱托,做百姓好君”相勉。诗人先以概括性描述勾勒其美德,再以赠言展现其胸襟,动静结合间,人物形象鲜活跃然。这种书写既体现了上古先民对女性德行的高度推崇,亦为离别之情注入了厚重的现实内涵。

4. 作品点评

自《国风・燕燕》始,“瞻望弗及”与“伫立以泣”便成为刻画惜别情境的原型意象,频频现身于历代送别诗作中。而“伫立以泣”所凝结的“泪”之意象,更成为演绎别离主题的艺术代表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此真可以泣鬼神矣。

宋许顗《彦周诗话》

# 不知古人文字之美,词气温和,义理精密如此。秦汉以后无此等语。某读《诗》,于此数句……深诵叹之。”“譬如画工一般,直是写得他精神出。

宋朱熹《朱子语类》

# 万古送别之祖。

清王士禛《分甘余话》

# 哀在音节,使读者泪落如豆,竿头进步,在“瞻望弗及”一语。

清陈震《读诗识小录》

# 起二句,便有依依不舍意。

清吴闿生《诗义会通》

# “燕燕”二语,深婉可诵,后人多许咏燕诗,无有能及者。

清陈继揆《读诗臆补》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诗经《行露》

下一篇:先秦·韩婴《周公诫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