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ǎo
yáng
zhōu
huán
xiāng

朝代:隋作者:孙万寿浏览量:2
xiāng
guān
zài
jiàn
chàng
wàng
qióng
chén
shān
yān
zhōng
shuǐ
yǐn
jiāng
jīn
zhōu
zhǔ
liǎn
hán
ruò
biàn
fāng
chūn
guī
fēi
kōng
bēi
shā
sài
chén

译文

故乡再也看不见,在这清晨怅然远望。山间烟雾遮蔽了钟山,江上水雾隐没了渡口。沙洲收敛了寒色,杜若焕发出芳春。再没有归飞的鸟儿,空自悲叹边塞沙尘。

逐句剖析

"乡关不再见":故乡再也看不见,

"怅望穷此晨":在这清晨怅然远望。

"山烟蔽钟阜":山间烟雾遮蔽了钟山,

"水雾隐江津":江上水雾隐没了渡口。

"洲渚敛寒色":沙洲收敛了寒色,

"杜若变芳春":杜若焕发出芳春。

"无复归飞羽":再没有归飞的鸟儿,

"空悲沙塞尘":空自悲叹边塞沙尘。

# 空悲沙塞尘:○文苑英华二百八十九。《诗纪》百二十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早发扬州还乡邑》是隋代诗人孙万寿的一首五言诗。全诗以清晨离乡为背景,通过烟霭迷蒙的江景与沙洲初春的物候变化,抒写游子远行时的怅惘之情。前两联以“乡关”“钟阜”“江津”等地理意象构建空间感,展现视野阻隔的漂泊体验;后两联转写洲渚杜若的春意与飞鸟不归的边塞联想,在季节更替与空间转换中暗含时光流逝之思。诗人善用“蔽”“隐”“敛”“变”等动词,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巧妙融合,语言简净而意蕴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乡关不再见,怅望穷此晨”:开篇以“乡关”点明思乡主题,“不再见”三字斩钉截铁,道尽离乡之痛。“怅望”二字尤为传神,既写动作又含情态,配合“穷此晨”的时间限定,将诗人伫立船头、极目远眺的孤独身影刻画得如在目前。一个“穷”字,既写尽了目光所及的极限,又暗含精神上的穷途之感,可谓一字双关。“山烟蔽钟阜,水雾隐江津”:诗人选取“山烟”“水雾”两种意象,构建出层次分明的空间感。钟阜(今南京紫金山)被山烟遮蔽,暗示故都难寻;江津(渡口)隐于水雾,象征前路迷茫。这两句看似写景,实则借景抒情,烟霭迷蒙的视觉感受与诗人漂泊无依的心理状态形成巧妙对应。动词“蔽”“隐”的运用,更强化了这种阻隔感。“洲渚敛寒色,杜若变芳春”:视角由远及近,描写细腻入微。“敛”字用得极妙,仿佛寒意是被沙洲主动收敛,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杜若(香草名)的绽放,暗示季节更替,但“变”字又暗含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通过冷暖色调的对比,既展现了江南早春的生机,又反衬出游子心中的寂寥,形成强烈的情绪张力。“无复归飞羽,空悲沙塞尘”:尾联以飞鸟不归作比,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归飞羽”化用《楚辞》意象,暗喻归乡之愿难偿;“沙塞尘”的边塞意象,与首句“乡关”形成空间上的巨大跨度,凸显漂泊之远。一个“空”字,既是徒劳的悲叹,又暗含对命运的无奈接受。全诗在此戛然而止,余韵悠长,令人回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隋·佚名《摄事十三首其一》

下一篇:隋·江总《咏蝉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