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行踏绛气":天子的车驾前行,踏过漫天的绛红色祥瑞云气,
# 绛气:祥瑞之气。,龙行:指帝王出行。
"天半语相闻":圣驾的声响仿佛在云天之上回荡,清晰可闻。
"混沌疑初判":眼前的景象恍若天地初开时的混沌刚刚分判。
# 判:分。,混沌:亦作“浑沌”,古人认为天地开辟前的状态。
"洪荒若始分":又似远古洪荒时代,阴阳刚要开始分化的初始之境。
# 洪荒:指太古时代混沌蒙昧的状态。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帝王车驾踏祥瑞云气、声震天际的威严场景,以“混沌初判”“洪荒始分”的神话意象,将骊山登临所见的雄浑气象与开天辟地的创世伟力相勾连,体现了初唐大一统王朝的宏大气魄,表达了士人对皇权的尊崇与对盛世功业的礼赞。
2. 写作手法
用典:“混沌疑初判,洪荒若始分”化用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将登临骊山所见的雄浑气象比作“混沌初开、阴阳始分”的创世时刻。表面写自然景观的苍茫壮阔,实则以“开天辟地”的宏大叙事隐喻武则天治国如“再造乾坤”的丰功伟绩。表达了作者对帝皇统治的赞颂。象征:“龙行踏绛气,天半语相闻”以“龙行”象征帝王车驾,用“龙”这一皇权专属意象,暗喻武则天如“真龙天子”般的神圣地位;“绛气”象征祥瑞,既写骊山云雾缭绕的实景,又赋予帝王出行以“天命所归”的神秘色彩。字里行间充满诗人对武则天统治权威的认同与膜拜,体现应制诗“美盛德、颂圣明”的核心情感。
3. 分段赏析
首句“龙行踏绛气”以“龙行”代指帝王车驾,脚踏赤色祥瑞云气,既暗合骊山祥云缭绕的实景,又以“龙”之神性赋予帝王出行以天命所归的神圣感。次句“天半语相闻”以夸张笔法写圣驾声响直抵云天,仿佛天地共鸣,极言皇权声威之远播与至高无上的统治气场。后两句笔锋转向对宇宙初始的想象:“混沌疑初判,洪荒若始分”化用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意象,将登临骊山所见的苍茫气象比作混沌初开、阴阳始分的创世时刻,表面写自然景观的雄浑壮阔,实则以“开天辟地”的隐喻,暗颂武则天治国如“再造乾坤”的丰功伟绩,将个人登临的观感升华为对王朝开创盛世的礼赞。全诗虽无一字直接颂圣,却通过“龙”“绛气”“天半”“混沌”“洪荒”等极具张力的意象叠加,既贴合应制诗歌功颂德的功能,又以初唐特有的豪迈气象,将帝王威仪与宇宙秩序相勾连,在虚实相生中彰显大一统王朝的宏大气魄,以及士人对皇权中心的认同与赞颂。
4. 作品点评
唐代诗人阎朝隐的《奉和登骊山应制》是一首五言绝句体的应制诗作。诗中以“龙行踏绛气,天半语相闻”勾勒帝王车驾踏云而行、声震天宇的奇幻场景,又借“混沌”“洪荒”等意象,将登临骊山的苍茫景象与天地初开的壮阔神话相联结,既暗合皇家气象,又暗含对盛世功业的颂赞。其雄浑的想象力跨越时空,至今仍具生命力,如2024年株洲市二中枫溪学校开学典礼上,教师团队便引用“龙行踏绛气,天半语相闻”作为飞花令素材,赋予古典诗句以当代教育场景中的激励意涵。
上一篇:唐·梁锽《闻百舌鸟》
下一篇:唐·李白《独坐敬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