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ng
wáng
·
·
xīn
mǎi
chǐ
dāo

朝代:南北朝作者:佚名浏览量:2
jīn
yuè
yuē
láng
wáng
huò
yún
yīn
liáng
xià
yòu
yǒu
èr
yún
shèng
dōng
shí
yuè
jiù
dòng
jiāng
zuì
hòu
yún
shuí
néng
wéi
yǒu
guǎng
广
píng
gōng
àn
jìn
shū
zǎi
guǎng
广
píng
gōng
yáo
xīng
zhī
hóng
zhī
xīn
mǎi
chǐ
dāo
xuán
zhuó
zhōng
liáng
zhù
sān
suō
shí

译文

《古今乐录》记载说:《琅琊王歌辞》一共有八首曲子。有人说在“阴凉下”(这句诗)后面还有两句诗。内容是盛冬十一月。就女觅冻浆。最后写的是。谁能骑此马。唯有广平公。按照《晋书》的《载记》部分所记载。广平公。是姚兴的儿子姚弼。姚泓的弟弟。新买了一把五尺长的刀,悬挂在堂屋的中梁柱上。一天要抚摸很多次,更甚于喜爱十五岁的少女。

逐句剖析

"古今乐录曰":《古今乐录》记载说:

"琅琊王歌八曲":《琅琊王歌辞》一共有八首曲子。

"或云阴凉下又有二句云":有人说在“阴凉下”(这句诗)后面还有两句诗。

"盛冬十一月":内容是盛冬十一月。

"就女觅冻浆":就女觅冻浆。

"最后云":最后写的是。

"谁能骑此马":谁能骑此马。

"唯有广平公":唯有广平公。

"按《晋书》载记":按照《晋书》的《载记》部分所记载。

"广平公":广平公。

"姚弼兴之子":是姚兴的儿子姚弼。

"泓之弟也":姚泓的弟弟。

"新买五尺刀":新买了一把五尺长的刀,

"悬著中梁柱":悬挂在堂屋的中梁柱上。

# 中梁柱:中梁的柱子。中梁。,悬著:挂在。著:兼语词,之于。

"一日三摩娑":一天要抚摸很多次,

# 摩娑:用手抚摩。

"剧于十五女":更甚于喜爱十五岁的少女。

# 十五女:指少女。,剧: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琅琊王歌辞・新买五尺刀》是南北朝时期佚名创作的五言歌行,收录于北朝民歌之中。全诗以独特视角描绘主人公对新购宝刀的痴迷。开篇“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直白道出对宝刀的珍视,将其悬挂于厅堂显眼处,暗含驰骋沙场的壮志;后两句“一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将爱刀之情与对少女的喜爱对比,突出英雄对宝刀的钟情更胜一筹。此诗虽语言简练,却饱含令人血脉偾张的力量,尽显北地民歌质朴刚健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南北朝的乐府民歌。它所描绘的题材是一位男子对新买五尺刀的喜爱之情。诗人选取男子买刀、挂刀、摩挲刀这些具体场景,通过简单直接的描述,借助男子对刀的珍视程度超过对少女的情感这一对比,展现出男子对刀的特殊情感,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社会尚武的文化氛围和人们对兵器的看重。

2. 写作手法

对比:“一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将英雄对宝刀的爱与对十五女的爱进行对比,突出英雄爱刀更胜爱美人一筹,把对宝刀的喜爱推向顶点。联想:“剧于十五女”,由对宝刀之爱联想到对青春少女的喜爱,以二者作比,突出对刀的喜爱甚至超过了少女,进一步强调了宝刀在其心中的重要地位,也从侧面展现出北方壮士豪迈中带着柔情的独特气质。夸张:“一日三摩挲”运用了夸张,正常情况下一天抚摸多次宝刀,强调出壮士对宝刀喜爱到了频繁把玩、难以割舍的程度,突出了他对宝刀的痴迷。

3. 分段赏析

北朝民歌在塑造男儿勇健形象时,大多笔调豪迈奔放。但这首“新买五尺刀”,却另辟蹊径,以柔情笔触绘就,风格独树一帜,引人反复琢磨。诗的首句便着力凸显“新买”。常言道“器惟求新”,崭新的器物总是自带吸引力,这柄新入手的宝刀自然也不例外。“五尺刀”,它既非“尺八匕首”“三尺剑”那般短小,也不同于“丈八蛇矛”“七尺大刀”的长大。其长度恰到好处,方便悬挂赏玩。“五尺刀”的“五”字,巧妙地与“十五女”的“五”字相互勾连。而且,刀长与少女身姿相仿,极易引发联想。“不惜千金买宝刀”,购得宝刀后,首要之事便是观赏。这并非普通的鉴赏,而是饱含激情与快意,借由看刀,驰骋想象,憧憬着挥刀跃马、扬威边陲的豪迈场景。《水浒传》中林冲购得宝刀后,“把这口刀翻来覆去看了一回”,“当晚不落手看了一晚,夜间挂在壁上,未等天明又去看刀……”对宝刀爱不释手。而在这首诗里,壮士将宝刀悬挂于极为醒目的地方。“悬”,是高高挂起;“著”,是稳固附着;“中梁柱”,即支撑厅堂正中央的大梁主柱。这位置绝佳,无论在堂室活动,还是进出大门,抬头便见,伸手可及。这位壮士对宝刀的喜爱,与林冲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谓爱之成癖。仅仅用眼观赏,尚觉意犹未尽,进而便要用手在刀身上反复摩挲。《释名·释姿容》云:“摩挲,犹末杀也,手上下之言也。”“一日三摩挲”,足见这样的动作每日要重复多次。摩挲,是一种饱含深情的抚爱,是极为温柔、沉醉、甜美的爱。这位壮士“英雄无奈是多情”,由对宝刀的喜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对少女的爱慕。《礼记·内则》记载,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以簪别发)”,意味着已成年,可谈婚嫁。“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青春少女正值豆蔻年华,光彩照人,恰似那宝刀,令人迷恋。新买的宝刀长度合宜,绝代佳人正当妙龄。诗中说“剧于十五女”,将二者相较,凸显出英雄爱刀更甚于爱美人,把对宝刀的喜爱推向极致。小诗在此戛然而止,却给读者留下无尽余味与遐想空间。这首诗以新颖的比喻、奇特的联想脱颖而出。此外,层层递进的夸张手法,以及相同词语前后勾连的技巧,都为这首小诗增添了艺术魅力。字里行间,英雄豪迈之气远超儿女情长。王士禛《香祖笔记》评此诗:“是快语,语有令人骨腾肉飞者,此类是也。”此评正切中这首诗刚毅豪猛的北方民歌本色。

4. 作品点评

此诗凭借新颖的比喻与奇特的联想独树一帜。不仅如此,其高度夸张具有层递性,相同词语前后巧妙拈连,更为小诗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诗的字里行间彰显着浓郁的英雄气概,相较于儿女情长更显豪迈。王士禛在《香祖笔记》中评价此诗为“是快语,语有令人骨腾肉飞者,此类是也”,这里所指的正是这种充满刚毅豪猛风格的北方民歌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沈德潜《古诗源·梁诗》中收录其一、其四,并评《其四》曰:“正意在前,寓意在后。古人往往有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佚名《子夜四时歌·渊冰厚三尺》

下一篇:南北朝·王暕《咏舞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