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时儿女悲":出征之时儿女们心中充满悲伤之情,
"归来笳鼓竞":归来之际笳鼓喧闹,众人争着庆贺。
"借问行路人":忍不住询问过路的行人,
"何如霍去病":我与霍去病相比究竟如何呢。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南朝梁曹景宗创作的一首五言诗,以出征与凯旋为脉络,先写离别悲戚,再绘凯旋欢庆,最后借与霍去病相比,展现了得胜豪情与报国壮志,彰显出武将的豪迈气概。
2. 分段赏析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描写出征场景,多热衷于展现金甲耀日、旌旗蔽空的雄浑军容,或是渲染将士们气吞山河的壮志豪情。然而曹景宗却另辟蹊径,将笔触聚焦于出征前夕家人送别的场景,以首句“儿女悲”三个字,生动勾勒出亲人涕泪横流、依依不舍的画面。出征意味着踏入九死一生的战场,生离或许就是死别,这种小儿女的真情流露,虽看似柔弱,却真实地反映了战争背景下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与牵挂。这种写法打破了传统出征诗的宏大叙事模式,以细腻的情感切口,让读者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离情别绪,更从侧面烘托出主人公在面对亲人悲戚时,依然能够毅然决然跨马出征的果敢与担当,以柔情衬豪情,更显豪情之珍贵。“归来笳鼓竞”此句与首句形成强烈的戏剧性反差,宛如电影镜头的切换。出征时的儿女情长、悲悲切切,瞬间转为凯旋时的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笳鼓竞”三字,将胜利的喜悦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笳声、鼓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为凯旋的将士们奏响赞歌。这欢庆的场面不仅是对战争胜利的庆祝,更是对主将卓越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精神的礼赞。在这喧天的鼓乐声中,百战归来的健儿们意气风发,而作为主将的诗人,其丰神俊采更是在这众星拱月般的烘托下愈发耀眼。此时再回望出征时的悲伤,更让人感叹主人公当初的镇定从容与深谋远虑,原来一切的担忧都是多余,他早已胸有成竹,胜券在握。“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在凯旋的欢庆达到高潮之时,诗人突然驻足,向路旁的行人发问:“我与霍去病相比,究竟如何?”这一问,如同一记重锤,瞬间将主人公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一个“问”字,活脱脱地展现出武将得胜归来时略带骄傲与炫耀的神态,这份骄傲并非狂妄自大,而是源于实打实的辉煌战绩,让人感受到他的率真与可爱。“何如”二字,更是精妙,其中既蕴含着对自身功绩的高度自信——他与霍去病一样,都为保卫疆土浴血奋战,这份功绩足以自傲;又流露出一丝自疑与向往——霍去病封狼居胥,名垂青史,相比之下,自己的功业似乎还有差距,仍需继续努力杀敌报国。这两句诗,将诗人胜利后的喜悦、渴望名垂千古的抱负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语言虽质朴无华,却自有一股气冲霄汉的豪迈之气,历经千年岁月的沉淀,依然能让读者感受到那份震撼与敬仰。
3. 作品点评
齐梁诗坛诗人辈出,然多以柔美精致为尚,阳刚壮美之作鲜见。曹景宗这四句诗,于满纸风云月露间,如鹤立鸡群,卓然不群,无怪乎令时人惊叹、后世传诵。诗中“竞”“病”二韵属“险韵”,以生僻字入韵,若无深厚文字功底,文人断不敢轻易尝试。当日华光殿赋诗,此二韵久无人用,正缘于此。而曹景宗却驾轻就熟,一挥而成,足见其才力非凡,此亦为后人称道之由。长于声律的沈约“惊嗟竟日”,或许正为此故。朝中士大夫们对这位“武夫”突然展露的用韵奇才,恐怕更是惊诧莫名。实则曹景宗能成此佳作,来源于真切的生活积淀。“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这般场景,或是他历经多次的真实体验,有感而发,自然下笔流畅。那些一味雕琢字句的文人学士,未必能悟得“真性情方出真文字”的道理。
上一篇:南北朝·佚名《企喻歌二首》
下一篇:南北朝·何逊《与胡兴安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