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ng
liǔ

朝代:南北朝作者:庾信浏览量:2
biān
yáng
liǔ
bǎi
zhàng
zhī
bié
yǒu
cháng
tiáo
wǎn
chuí
shuǐ
chōng
gēn
zhū
wēi
shū
zhòng
fēng
làng
chuī
lián
cháo
fèng
huáng
ér
dāng
nián
shēng
bié
liú
chá
shàng
tiān
chí
zhī
zhī
dāng
jiàn
suí
shuí
yán
cóng
lái
yīn
shù
guó
zhí
yòng
dōng
nán
xiǎo
zhī
gōng
zi
chū
nán
chù
xiāng
xún
xuán
bēi
jùn
piān
piān
西
běi
chí
zuǒ
yòu
wān
yǎng
yuè
zhī
lián
qián
zhàng
shuǐ
bái
shǒu
bǎn
luò
pán
chī
jūn
yán
zhàng
shì
wèn
yān
shān
bēi
fèng
huáng
xīn
guǎn
xiāo
shǐ
chuī
zhū
niǎo
chūn
chuāng
kuī
xián
yún
jiǔ
bēi
chì
nǎo
zhào
shí
luó
liú
bǎi
nián
shuāng
yǎn
dàn
gōng
míng
wéi
dìng
shì
huái
怀
wáng
zuò
shì
fān
yòng
zhāng
yǐn
jiǔ
gāo
yáng
chí
guī
shí
dào
jiē
chāng
chéng
xià
shuí
jiàn
guān
yíng
qián
zhī
fēi
é
máo
xià
fēi
qīng
wěi
chuí
méi
huā
liú
gòng
jiāng
cháng
guǎn
zhōng
chuī

译文

河边的杨柳垂下百丈枝条,另有细长的枝条蜿蜒着垂到地面。河水不断冲击,柳树的根株摇摇欲危,忽然之间河中又涌起风浪来吹打。可怜那巢里的小凤凰啊,无缘无故在当年就遭受生离死别。木筏一去就漂到了天池,据说织女的支机石也会随之而来。谁说大树从前能遮蔽几个国家,如今却只能用东南的一小枝。从前公子们从南皮出游,如今又到哪里去寻找玄武陂呢。骏马轻快地向西北奔驰,骑手左右开弓,仰望射向月支。装饰着连钱图案的障泥,骑着马渡过河水,手中的白玉手板不小心落到盘螭上。你说大丈夫没有意气,那试问燕山上怎么会有记功的石碑。有人像萧史那样吹奏起凤凰形状的新笛,朱鸟窗前,玉女在偷偷窥视。用红玛瑙做成的酒杯盛着美酒,紫琉璃般的食螺在阳光下闪耀。经过百年的霜打露浸,草木忽然凋零,一旦失去时机,功名就难以成就。一定是怀王的决策失误,平白无故地反复任用张仪。不如到高阳池去饮酒作乐,日暮归来时醉得帽子都倒戴。武昌城下的柳树谁见过被移栽,官渡营前的往事又有谁能知道。只独独回忆起那如鹅毛般的飞絮飘下,不再是当年乌黑如马尾的柳丝低垂。想要与梅花一起留下一曲乐章,那就一起用长笛在管中吹奏。

逐句剖析

"河边杨柳百丈枝":河边的杨柳垂下百丈枝条,

"别有长条踠地垂":另有细长的枝条蜿蜒着垂到地面。

# 踠:弯曲的样子。一作“宛”。

"河水冲激根株危":河水不断冲击,柳树的根株摇摇欲危,

"倏忽河中风浪吹":忽然之间河中又涌起风浪来吹打。

"可怜巢里凤凰儿":可怜那巢里的小凤凰啊,

"无故当年生别离":无缘无故在当年就遭受生离死别。

"流槎一去上天池":木筏一去就漂到了天池,

"织女支机当见随":据说织女的支机石也会随之而来。

"谁言从来荫数国":谁说大树从前能遮蔽几个国家,

"直用东南一小枝":如今却只能用东南的一小枝。

"昔日公子出南皮":从前公子们从南皮出游,

# 南皮:地名,在今河北省沧县西南。曹丕《与吴质书》:“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

"何处相寻玄武陂":如今又到哪里去寻找玄武陂呢。

# 玄武陂:即玄武池,在邺城西南,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潼县境。

"骏马翩翩西北驰":骏马轻快地向西北奔驰,

"左右弯弧仰月支":骑手左右开弓,仰望射向月支。

# 月支:射帖名。仰月支是说仰手射箭。

"连钱障泥渡水骑":装饰着连钱图案的障泥,骑着马渡过河水,

# 连钱:一种花纹,此指障泥(马鞯)上的花纹。

"白玉手板落盘螭":手中的白玉手板不小心落到盘螭上。

# 手板:笏。

"君言丈夫无意气":你说大丈夫没有意气,

"试问燕山那得碑":那试问燕山上怎么会有记功的石碑。

"凤凰新管萧史吹":有人像萧史那样吹奏起凤凰形状的新笛,

# 萧史:相传为春秋时人,善吹箫,娶秦穆公女儿弄玉,后夫妇升天成仙。,凤凰新管:饰有凤凰图案的箫。

"朱鸟春窗玉女窥":朱鸟窗前,玉女在偷偷窥视。

# 玉女:仙女,亦称太华神女。《文选·鲁灵光殿赋》:“玉女窥窗而下视。”玉女窥窗喻其艳遇。

"衔云酒杯赤玛瑙":用红玛瑙做成的酒杯盛着美酒,

"照日食螺紫琉璃":紫琉璃般的食螺在阳光下闪耀。

"百年霜露奄离披":经过百年的霜打露浸,草木忽然凋零,

# 离披:本指植物凋零的样子,此比喻公子家世的衰败。,奄:忽然。,霜露:以恶劣的气候比喻灾难。,百年:指公子家世富贵显赫。

"一旦功名不可为":一旦失去时机,功名就难以成就。

# 一旦:犹言一朝。

"定是怀王作计误":一定是怀王的决策失误,

"无事翻复用张仪":平白无故地反复任用张仪。

"不如饮酒高阳池":不如到高阳池去饮酒作乐,

# 高阳池:在襄阳。

"日暮归时倒接䍦":日暮归来时醉得帽子都倒戴。

# 接䍦:头巾。䍦:一作离。

"武昌城下谁见移":武昌城下的柳树谁见过被移栽,

"官渡营前那可知":官渡营前的往事又有谁能知道。

"独忆飞絮鹅毛下":只独独回忆起那如鹅毛般的飞絮飘下,

# 鹅毛:形容柳絮飘飞。,飞絮:柳絮。

"非复青丝马尾垂":不再是当年乌黑如马尾的柳丝低垂。

# 马尾垂:形容柳丝下垂的样子。,青:柳丝。

"欲与梅花留一曲":想要与梅花一起留下一曲乐章,

# 梅花:指《落梅花》,曲名。

"共将长笛管中吹":那就一起用长笛在管中吹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杨柳歌》是南北朝诗人庾信所作的一首诗。诗以河边杨柳起兴,描绘其姿态与遭河水冲击之危,叙述一位贵公子的生平经历,他曾骏马驰骋西北边塞,弯弓射箭,意气风发,有建功燕山的壮志豪情,然而因君主(怀王)决策失误,重用张仪般的人物,致使其功名难成。开篇写杨柳形态与受河水冲击之危,为下文抒情铺垫;中间叙述贵公子生平,从骑马征战的豪迈,到生活的奢华,再到功名破灭,层次分明展现命运转折;结尾抒发感慨,情感由盛转衰,令人唏嘘。全诗风华流丽,语言优美,情感从往昔的意气风发转为对世事无常、功名难就的喟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北朝诗歌的集大成者

庾信(513~581),北周文学家。字子山,小字兰成,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庾信幼聪敏,博览群书,初仕梁,后出使西魏被留,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庾信善诗赋、骈文,前期作品绮艳轻靡,与徐陵齐名,世称“徐庾体”。入北朝后,所作诗赋抒发乡关之思,多沉郁悲愁之音,风格一变为萧瑟苍凉。明杨慎称其诗“为梁之冠绝,启唐之先鞭”。代表作品有《拟咏怀》《哀江南赋》《枯树赋》等。后人辑有《庾子山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比兴:“河边杨柳百丈枝,别有长条踠地垂。河水冲激根株危,倏忽河中风浪吹”,以河边杨柳起兴,描绘杨柳繁茂却又受河水风浪冲击、根基不稳之态,引出后文对人生境遇、王朝兴衰的感慨,借杨柳的飘摇身世暗喻自身及萧梁王朝的命运起伏。

2. 分段赏析

开篇至“倏忽河中风浪吹”:诗人起笔描绘河边杨柳,“百丈枝”“踠地垂”极具画面感地展现出杨柳枝条极为繁茂且低垂至地的姿态。紧接着“河水冲激”“风浪吹”,以简洁有力的表述突出杨柳根基正遭受河水与风浪的双重威胁,使其立身摇摇欲坠、极不稳定。从形象塑造来看,生动勾勒出杨柳这一景物在恶劣自然环境下飘摇无助的模样,仿佛能让人直观看到杨柳在风浪中颤抖。在语言运用上,用词简洁精炼却又十分生动,寥寥数语就将杨柳的处境鲜活呈现。而在情感表达层面,诗人借杨柳托身失所的景象,暗自感叹,这种草木命运的艰难,实则为全诗奠定了身世飘零、命运无常的沉重基调,让读者能初步感受到诗中蕴含的那种无奈与悲戚。“可怜巢里凤凰儿”至“织女支机当见随”:此段巧妙地从河边杨柳过渡到巢中凤凰儿,一句“可怜巢里凤凰儿,无故当年生别离”,“可怜”一词饱含深情,将凤凰儿毫无缘由就遭遇生离死别的悲惨境遇刻画得触动人心。随后运用张骞乘流槎至天河得织女支机石这一典故。在形象方面,凤凰儿离散的情景令人心生怜悯,而流槎、织女等意象的融入,更是丰富了画面层次。在表达技巧上,诗人借这一典故抒情,表面讲述着遥远的神话故事,可内里却是影射自己如同那无辜离散的凤凰儿一般,被迫经历人生的离散之苦,就像流槎在天河中漂泊无依。如此一来,使得文本充满了动荡流离之感,恰似一座情感迷宫,读者在其中能深切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奈,这种情感在典故与意象的交织中被渲染得愈发浓烈。“谁言从来荫数国”至结尾:诗人在此展开对往昔的追忆,“谁言从来荫数国,直用东南一小枝”以树来比喻国家,形象而含蓄地暗示了萧梁王朝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衰落。“昔日公子出南皮”几句,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细腻地刻画了贵公子出游时的潇洒以及在边塞驰骋的豪迈场景。“骏马翩翩”展现出骏马奔腾时的轻快与灵动,“弯弧仰月支”则凸显出贵公子射箭时的英勇与意气风发。然而,“白玉手板落盘螭”这一转折,却暗示着曾经美好的事物如过眼云烟般消逝,贵公子的命运也走向了悲剧。此段中,典故与意象相互交织,从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塑造,到情感的层层抒发,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诗人对昔日繁华不再的深深喟叹。在这一叙事脉络中,还蕴含着诗人对知音皇子萧纲悲剧命运的深切缅怀之情,让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对往昔岁月复杂而深沉的眷恋与哀伤。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鲍令晖《丹阳孟珠歌》

下一篇:南北朝·庾信《山中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