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huái
怀
èr
shí
shǒu

朝代:南北朝作者:庾信浏览量:2
guān
duàn
yīn
xìn
hàn
shǐ
使
jué
jīng
guò
jiā
luò
lèi
qiāng
duàn
cháng
xiān
yāo
jiǎn
shù
bié
lèi
sǔn
héng
hèn
xīn
zhōng
xiē
hóng
yán
duō
tián
hǎi
qīng
shān
wàng
duàn

译文

边塞上梁朝的音信已然断绝,梁朝的的使者也不见到来。听到的皆是胡地悲哀凄凉的音乐,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只能泪落痛断肠。自己原本纤瘦的腰,更加消瘦如束素,眼睛也因伤别流泪而损伤。离恨之心终不能尽,以至于很快就衰老了。自己回归故国的愿望就像用枯木填平大海,华山想重新合起来阻断黄河一样难以实现。

逐句剖析

"榆关断音信":边塞上梁朝的音信已然断绝,

# 榆关:犹“榆塞”,泛指北方边塞。

"汉使绝经过":梁朝的的使者也不见到来。

"胡笳落泪曲":听到的皆是胡地悲哀凄凉的音乐,

"羌笛断肠歌":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只能泪落痛断肠。

"纤腰减束素":自己原本纤瘦的腰,更加消瘦如束素,

# 减束素:言腰部渐渐瘦细。

"别泪损横波":眼睛也因伤别流泪而损伤。

# 横波:指眼。

"恨心终不歇":离恨之心终不能尽,

"红颜无复多":以至于很快就衰老了。

"枯木期填海":自己回归故国的愿望就像用枯木填平大海,

# 填海:精卫填海。精卫是古代神话中的鸟名。它本是炎帝的少女,名女娃,溺死于东海。死后化为鸟,名精卫,常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

"青山望断河":华山想重新合起来阻断黄河一样难以实现。

# 青山望断河:希望青山崩塌,阻断黄河。末二句言虽抱希望实际是无聊的空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七)》是北周诗人庾信的诗作。此诗写身处边塞与家乡音信断绝的悲苦。前四句写隔绝之境,用胡笳、羌笛的悲曲强化愁绪;中四句写自身因愁思而消瘦流泪,抒怨恨与时光易逝之叹。末两句运用典故,既显希望渺茫,又表执念难消。全诗借边塞景象、自身状态及典故,抒客居异乡的悲愁与无奈,情感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北朝诗歌的集大成者

庾信(513~581),北周文学家。字子山,小字兰成,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庾信幼聪敏,博览群书,初仕梁,后出使西魏被留,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庾信善诗赋、骈文,前期作品绮艳轻靡,与徐陵齐名,世称“徐庾体”。入北朝后,所作诗赋抒发乡关之思,多沉郁悲愁之音,风格一变为萧瑟苍凉。明杨慎称其诗“为梁之冠绝,启唐之先鞭”。代表作品有《拟咏怀》《哀江南赋》《枯树赋》等。后人辑有《庾子山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拟咏怀二十七首》系列诗作诞生于庾信被迫离开南朝、北上出仕北朝并在北周任职的特殊时期。这些作品成为其后期创作生涯的扛鼎之作,核心主题聚焦于浓烈的“乡关之思”。彼时,庾信身处异国他乡,远离故土,内心充斥着对家乡的深切眷恋、对身世漂泊的感慨,以及对故国覆亡的悲叹。其中《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七)》便是该系列中极具代表性的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羁旅怀乡诗。此诗通过描绘边塞音信断绝、异族乐声引发的悲怆,以及红颜凋零、离恨不歇的身心苦痛,抒发了诗人羁旅北地的孤寂哀愁与亡国遗恨,末句借“枯木填海”的绝望意象,将个人乡关之思升华为故国难复的悲怆执念。

2. 写作手法

借代:“榆关”本为战国关名,地处今陕西省榆林市东,诗中借其泛指北方关塞;“汉使”借指汉人朝廷的使者,实指梁朝使者,以此点明自己稽留北朝,与故国音信、使节断绝的处境。比喻:“束素”意为白色生绢,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以“腰如约素”形容女子腰肢纤细,诗中以此比喻腰肢,写出自己因离别祖国而消瘦的状态。尾联“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化用“精卫填海”典故,典故原意是通过精卫鸟执着填海的行为,象征虽力量微小却矢志不渝的抗争精神。作者以“枯木”代指精卫所衔木石,自喻如“枯木”般衰颓,却仍“期填海”,将对南朝故国的思念与归乡无望的现实矛盾,融入典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中,借典故的象征意义凝练表达深沉执念,含蓄有力。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写身处边塞与故国音信断绝之境、听闻胡笳羌笛的凄凉、自身因悲愁而消瘦流泪的状态等,抒发对故国故君的怀念之情,情感深沉悲切。

3. 分段赏析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二句是说在边塞之地,来自祖国梁朝的音讯已彻底断绝。“榆关”作为战国时期的关隘,地处今陕西省榆林市东部,诗中借此代指北方边塞。“汉使”指汉人朝廷的使者,这里实指梁朝的使节。由于庾信被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魏滞留,故国梁朝的使者从此再未踏入这片土地。这两句直接点出诗人羁留北朝时的处境——与故国的音信、使节均已断绝,浓浓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两句写诗人在胡地听到的尽是凄凉悲切的乐声,联想到自身的遭遇,不禁悲从中来,泪断肝肠。“胡笳”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吹奏乐器,其音调凄凉,汉代时在塞北与西域一带流行,因古时称北方和西域民族为胡人,故有此名。“羌笛”同样是古代北方民族的吹奏乐器,最初源自古羌族(西部民族)。“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两句写诗人离别祖国后悲痛万分,听闻胡笳羌笛便伤心落泪,原本纤细的腰肢愈发消瘦,宛如束素,因伤别而流的泪水,更损伤了如横波般的双眼。“束素”意为白色生绢,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以“腰如约素”形容女子腰肢纤细柔软如一束绢,此处便以此比喻腰肢。“横波”指流动如水波的目光,代指眼睛。“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两句中,“恨心”指满是离恨的内心,“歇”意为尽、止,“红颜”指美丽的容貌。这两句是说,诗人心中的离恨从未停歇,以至于年华迅速逝去,容颜不再。前面四句看似在描写满怀离恨的闺中思妇,实则是以思妇自喻,寄托自身的悲愁。尾联后两句“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两句中,“枯木期填海”化用精卫填海的典故,表达即使希望渺茫也要坚持的决心;“青山望断河”则以望着青山阻断河流,暗示归乡之路受阻,内心充满绝望与执着交织的复杂情感,用典含蓄地展现了诗人虽身处困境却仍心怀期待的矛盾心理。

4. 作品点评

庾信滞留北方后内心郁愤难平,创作《咏怀》二十七首,借诗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与身世之悲,艺术造诣也更趋成熟。本篇作为第七首,生动展现了诗人羁留北朝时悲伤落泪、离恨难消的心境,即便明知心中的期望难以实现,却依然执念不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何逊《仰赠从兄兴宁寘南诗》

下一篇:南北朝·沈约《登高望春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