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拭啼辞戚里":擦拭泪水辞别外戚聚居的里巷,
"回顾望昭阳":回头眺望汉宫中的昭阳殿。
"镜失菱花影":镜子里失去了我菱花般的身影,
"钗除却月梁":玉钗也除掉了插在却月形的发梁。
"围腰无一尺":腰围(因愁苦)不足一尺,
"垂泪有千行":垂下的泪水有千行之多。
"绿衫承马汗":绿色衣衫承接战马的汗水,
"红袖拂秋霜":红色衣袖拂过秋天的寒霜。
"别曲真多恨":离别曲子实在充满遗恨,
"哀弦须更张":哀伤的琴弦应当重新调张。
# 哀弦须更张:旧注:〇本集二。文苑英华二百四作昭君怨。《乐府诗集》二十九。庾开府诗集上。《诗纪》百十四。
南北朝诗歌的集大成者
庾信(513~581),北周文学家。字子山,小字兰成,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庾信幼聪敏,博览群书,初仕梁,后出使西魏被留,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庾信善诗赋、骈文,前期作品绮艳轻靡,与徐陵齐名,世称“徐庾体”。入北朝后,所作诗赋抒发乡关之思,多沉郁悲愁之音,风格一变为萧瑟苍凉。明杨慎称其诗“为梁之冠绝,启唐之先鞭”。代表作品有《拟咏怀》《哀江南赋》《枯树赋》等。后人辑有《庾子山集》。
1. 分段赏析
“拭啼辞戚里,回顾望昭阳”,描绘昭君擦拭泪水告别外戚聚居之地,频频回望昭阳宫的画面,“拭啼”“回顾”,以动作细节展现其不舍与哀伤,为全诗奠定悲怆基调。“镜失菱花影,钗除却月梁”,借对偶写昭君对镜妆容不再、除去钗饰,从生活细节体现她远离汉宫的失落,物是人非之感尽显。“围腰无一尺,垂泪有千行”,用夸张突出昭君因悲伤身形消瘦、泪水无数,将愁苦具象化。“别曲真多恨,哀弦须更张”,说离别曲子满是遗恨,哀伤琴弦应重新调奏,以音乐之悲强化整体哀怨氛围,收束全诗,余韵悠长。
上一篇:南北朝·庾信《咏画屏风诗 十三》
下一篇:南北朝·鲍照《咏双燕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