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松上一黄鹤":青田的松树梢头,立着一只黄鹤,
"相思树下两鸳鸯":相思树下,一对鸳鸯正相伴。
"无事交渠更相失":本无变故却偏要彼此分离,
"不及从来莫作双":倒不如从一开始就不要做一对。
南北朝诗歌的集大成者
庾信(513~581),北周文学家。字子山,小字兰成,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庾信幼聪敏,博览群书,初仕梁,后出使西魏被留,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庾信善诗赋、骈文,前期作品绮艳轻靡,与徐陵齐名,世称“徐庾体”。入北朝后,所作诗赋抒发乡关之思,多沉郁悲愁之音,风格一变为萧瑟苍凉。明杨慎称其诗“为梁之冠绝,启唐之先鞭”。代表作品有《拟咏怀》《哀江南赋》《枯树赋》等。后人辑有《庾子山集》。
1. 写作手法
对比:首句“青田松上一黄鹤”与次句“相思树下两鸳鸯”形成强烈对比:黄鹤象征孤高独栖,鸳鸯则暗喻成双成对,二者在“独”与“双”的对比中,暗示了人间聚散无常的悲凉。意象组合:“青田松上一黄鹤,相思树下两鸳鸯”,诗中选取“青田松”“相思树”“黄鹤”“鸳鸯”等意象,青田、松树象征高洁孤傲,相思树直指情思缠绵,黄鹤与鸳鸯则分别承载离别与眷恋。
2. 分段赏析
诗的前两句以“青田松上一黄鹤”“相思树下两鸳鸯”开篇,勾勒出两种常见于古典诗词中的“双宿双栖”画面。黄鹤常被视为高洁、自由的象征,栖息于青田松上,本是悠然自得的模样;相思树则因“相思”二字自带缠绵意味,树下一对鸳鸯依偎,更强化了“成双成对”的温馨感。这两句通过具体场景的白描,暗含对“双宿双伴”状态的向往或追忆。后两句笔锋一转,以“无事交渠更相失”点出转折,原本无需刻意经营的关系,却意外走向分离;末句“不及从来莫作双”更以直白感慨结尾:倒不如从一开始就不曾结为伴侣。这种“成双反失”的矛盾,将“得而复失”的遗憾推向极致。
上一篇:南北朝·庾信《伏闻游猎诗》
下一篇:南北朝·庾信《寻周处士弘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