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望隔墙花诗

朝代:南北朝作者:刘孝威浏览量:2
qiáng
huā
bàn
yǐn
yóu
jiàn
dòng
huā
zhī
dāng
yóu
měi
rén
zhāi
zhǐ
chūn
fēng
chuī

译文

从高墙下经过,尽管墙头的花朵半隐半现,却依然望见了因枝条受到牵动而引起的悠悠晃动。 料想是墙内有美人在攀折花朵,不只是因为春风把它吹动。

作者介绍

南朝梁诗人,骈文家

刘孝威(?~548)南朝梁诗人、骈文家。名不详,字孝威。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出生官宦之家,齐大司马从事中郎刘绘之子、刘孝绰第六弟。生年不详,卒于梁武帝太清二年。孝威以诗胜,三兄孝仪以文胜,故孝绰有“三笔六诗”之誉,气调爽逸,风仪俊举。初为安北晋安王法曹,转主簿。隋书·经籍志》著录《刘孝威集》十卷,今佚。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辑有《刘孝仪孝威集》。今存诗约六十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诗中露面的人物,仅有诗人一人,他正从一家花园的高墙下经过,尽管墙头的花朵半隐半现,却依然望见了因枝条受到牵动而引起的悠悠的晃动。诗人由此驰骋想象,他推测在墙的那一边,正有一位美人在摘花,而不只是由风吹的缘故。此诗从第一句到第二句,一进一退。第一句是一个省去尽管或突然的让步副句,在文势上作一顿挫;第二句是一个省去尽管或虽然的让步副句,在文势上作一顿挫;第二句以副词犹字反接进行强调,文势振起。诗歌形象由花半隐的静态描绘随即转换成动花枝的动态描写。视觉形象上的这一跌宕变化,引起诗人心中的疑虑与猜想。故后两句由料想之词当字引出。诗人判断止于疑是之间,当由与讵止(岂只之意)一呼一应,情韵回萦,意味绵长。事实上,是否真的有美人在摘花呢?倒也未必。然而诗人想象如此,希望如此,即使读者也无不但愿生活中有过这样一个小小的插曲,在大墙内外曾经发生过如此戏剧性的一幕。此诗不仅自身值得玩味,且对后世亦有所影响。《西厢记》写莺莺为约会张生,写了一首很有名的《明月三五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后两句就可能受到刘孝威的这首《望隔墙花》的启发。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中写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从墙里与墙外进行构想,或许也曾借鉴过此诗的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谢朓《新治北窗和何从事诗》

下一篇:南北朝·江淹《贻袁常侍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