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欢下扬州":听说爱人要东下扬州,
# 扬州: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周时称“吴州”。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扬州刺史部。,下:顺水行船。东下。,欢:喜欢之人,心爱之人。,闻:听闻。听说。
"相送楚山头":在楚山山头送别。
# 楚山:山名。即荆山。在湖北省西部,武当山东南,汉江西岸。有抱玉岩,相传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于此。泛指楚地之山。,相送:互相送行。
"探手抱腰看":伸出手抱住腰凝望,
# 抱腰:抱着细腰。,探手:伸手。探出双手。
"江水断不流":江水仿佛也停止了流动。
# 江水断不流:说江水已不再向东流,希望爱人不要走也。断,绝断。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民歌,也是一首送别诗,介绍了女子听闻情人要去扬州,便送他到楚山头,通过“探手抱腰”的动作展现不舍,借“江水断不流”暗表挽留,体现了送别时的不舍之情,营造了凄婉的离别氛围,表达了女子对情人的爱恋与不舍。
2. 写作手法
以景衬情:“江水断不流”一句,借仿佛凝滞的江景,暗喻女子希望留住情人的心意,用景物衬托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虚实相生:“江水断不流”既是实写从山头远望时江面平静如镜的景象,也是虚写女子的主观感受,虚实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闻欢下扬州”女子听闻情人即将远行,便匆忙赶来相送。诗的前两句便交代了这一送别场景。其中,”欢“是江南女子对情郎的昵称。”扬州“在当时指南朝首都建业(今南京),那里商业繁荣至极,仅秦淮河一带就有“小市百余,大市十余所”。商人们凭借长江水运之利,在此往来穿梭,”贡使商旅,方舟百计“,所以六朝西曲中有许多作品描绘商妇贾客的生活,尤其是女子的离愁别绪。诗的首句特意点出“下扬州”,或许正是为了暗示这一社会背景。“相送楚山头”她一路相送,不辞路途遥远,一直送到了“楚山头”。楚山,泛指楚地的山峦。《莫愁乐》的发源地竟陵(今属湖北),正属于古楚之地。在山头分别,便于远望离去的行人,可见女子的聪慧与深情。从全诗来看,这也为末句的写景埋下了伏笔。“探手抱腰看”这句描绘了两人欲别还难的场景。不难想象,分手之际定有诸多不舍之情,这里作者略去其他,仅着重刻画了女子的一个动作。“探手抱腰看”的主语是女子。一路上,他们或许已许下海誓山盟,倾诉了千言万语,到了分手时刻,女子突然伸手紧紧抱住情郎。这个动作既急切又娇憨,让人仿佛看到了两人难舍难分的情景。“看”字用得极为传神,她是想把情人的容貌深深地刻在心里?还是想探寻情人内心的真实想法?要知道,情人此去的扬州可是个繁华奢靡之地啊!这怎能不让她感到担忧。这句诗曲折含蓄地表达了她对情人的一往情深,同时又隐含着担忧的复杂心情。“江水断不流”这是女子希望江水停止流动,让情人无法乘船东去。这样的理解虽无不可,但总觉得有些平淡。这其实是特定地点、特定人物眼中的景色。滔滔江水,日夜奔流不息,自然不会停止,但从山头高处远望,波涛似乎消失了,水面平静得如同镜子一般,就像凝固了一样。在这个盼着情人不要离去的女子眼中,这一景象更是亦真亦幻,由幻变真。这一句就像电影中一个运用了特技的特写镜头,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层浪漫的色彩。我们仿佛能听到女子遥指着江面,轻声劝说:“你看,江水都不流了,你为什么还要离开呢?”以景作结,耐人寻味,有着含而不露、余味悠长的妙处。
上一篇:南北朝·鲍照《夜听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