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guī
shī

朝代:南北朝作者:赵儒宗浏览量:2
yǒu
líng
kān
tuō
mèng
xīn
jiě
móu
néng
shī
xià
qiǎng
cóng
lián
shàng
yóu
fēi
suǒ
zhī
chuáng
kōng
jiàn
liú
tǎng
méng
wěi
dāng
wèi
huí
tóu

译文

龟有灵性可以托付梦境,却无心为自己打算。不能像占卜的蓍草般隐藏,勉强在莲花上游动。背负洛书并非它的愿望,用来垫床脚也只是徒然留存。若能拖着尾巴自在生活,它定会频频回首向往自由。

逐句剖析

"有灵堪托梦":龟有灵性可以托付梦境,

"无心解自谋":却无心为自己打算。

"不能蓍下伏":不能像占卜的蓍草般隐藏,

"强从莲上游":勉强在莲花上游动。

"负图非所冀":背负洛书并非它的愿望,

"支床空见留":用来垫床脚也只是徒然留存。

"傥蒙一曳尾":若能拖着尾巴自在生活,

"当为屡回头":它定会频频回首向往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龟诗》是南北朝诗人赵儒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龟”为吟咏对象,通过拟人手法赋予龟以灵性,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有灵堪托梦”写龟的灵异,“无心解自谋”表现其淡泊本性,“强从莲上游”则描绘其超脱之态。后四句借用“负图”“支床”等典故,暗喻自己不愿被世俗功名所累,只愿如曳尾之龟般逍遥自在。全诗语言简练含蓄,善用典故,托物言志,通过对龟的吟咏,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超然物外的高洁志趣,体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隐逸思想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有灵堪托梦,无心解自谋”开篇点出龟的灵性,它能托梦示人,却无心理会自身的谋划。诗人以“有灵”与“无心”形成对比,既赋予龟神秘色彩,又暗喻其被动生存的状态。“堪托梦”化用古代龟甲占卜的典故,而“解自谋”则暗示龟虽通灵却难以自主的命运。“不能蓍下伏,强从莲上游”进一步深化矛盾。蓍草为占卜工具,与龟甲功能相类,但龟却无法藏身于蓍草之下,只得勉强游于莲叶之间。“强”字凸显龟的无奈,“莲上游”虽显清雅,实为被迫之举。此处莲的意象可能暗含佛教超脱之意,与龟的困顿形成反差。“负图非所冀,支床空见留”借用“神龟负图”的典故。传说大禹治水时神龟负洛书而出,但诗中龟却非自愿背负祥瑞;“支床”典出《史记》载龟支床足的故事,此处“空见留”暗指龟虽被留用却无实质价值。两处典故的化用,强化了龟被工具化的悲哀。“傥蒙一曳尾,当为屡回头”以假设语气作结。“曳尾”典出《庄子》中龟宁曳尾于涂的逍遥之态,诗人却反用其意:若真能逍遥,必会频频回首过往。这一转折既流露对自由的向往,又暗含对现实羁绊的怅惘,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王思远《皇太子释尊诗》

下一篇:南北朝·谢朓《世祖武皇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