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sòng

朝代:南北朝作者:张畅浏览量:2
hún
hún
hóng
jiā
guó
zhī
bīn
jīn
dài
jìn
wèi
lǐng
xiù
qín
lóng
mén
dàn
liū
shí
chuán
jīn
chéng
yùn
néng
yǒu
jīng
tiān
rén
huà
liú
shàng
shí
biǎo
chū
xīng
fēi
shū
ruì
lóng
zhào
shén
xié
líng
wěi
tōng
zài
róng

译文

浩浩荡荡的黄河,国家的边境。它像衣襟和衣带一样环绕着晋、卫之地,如衣领衣袖般连接着齐、秦区域。黄河水从龙门奔腾而下,在积石山处流淌而过,并留下世代沿用的渡口。顺应时运,黄河水得以流淌,这是上天和人事共同作用的结果。黄河的变化感应天意,它的出现如同时序中最初出现的星辰一样具有标志性。飞快的书信传递着祥瑞的消息,河图闪耀着神圣的光芒。黄河与神灵的协调配合是如此伟大,它与天地之气相通,承载着繁荣。

逐句剖析

"浑浑洪河":浩浩荡荡的黄河,

"家国之滨":国家的边境。

"襟带晋卫":它像衣襟和衣带一样环绕着晋、卫之地,

"领袖齐秦":如衣领衣袖般连接着齐、秦区域。

"龙门诞溜":黄河水从龙门奔腾而下,

"积石传津":在积石山处流淌而过,并留下世代沿用的渡口。

"乘运能有":顺应时运,黄河水得以流淌,

"经启天人":这是上天和人事共同作用的结果。

"化流上帝":黄河的变化感应天意,

"时表初星":它的出现如同时序中最初出现的星辰一样具有标志性。

"飞书曝瑞":飞快的书信传递着祥瑞的消息,

"龙图照神":河图闪耀着神圣的光芒。

"协灵既伟":黄河与神灵的协调配合是如此伟大,

"通气载荣":它与天地之气相通,承载着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河清颂》是南北朝时期张畅创作的一篇颂体文。开篇“浑浑洪河,家国之滨”以雄浑的笔触点明黄河作为家国屏障的重要地位,随后“襟带晋卫,领袖齐秦”进一步展现其地理上的枢纽作用。文中“龙门诞溜,积石传津”等句,借用黄河龙门、积石等典故,强调其神圣与非凡。“乘运能有,经启天人”等句则融入天人感应思想,将黄河与国家命运相联结。尾联“协灵既伟,通气载荣”总结全篇,表达对祥瑞降临、国泰民安的赞颂。全文语言典雅庄重,善用典故,结构严谨,既展现了黄河的雄浑气势,又寄托了对国家繁荣的祝愿,体现了南北朝时期颂体文的典型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浑浑洪河,家国之滨”开篇以雄浑笔触描绘黄河的壮阔景象,“浑浑”二字既写河水奔涌之态,又暗喻国家根基深厚。黄河作为“家国之滨”,既是地理分界,更象征政权依托的自然屏障,体现南北朝时期对山河形胜的重视。“襟带晋卫,领袖齐秦”进一步以服饰比喻地理形势,“襟带”言黄河如衣带环绕晋、卫之地,“领袖”则强调其统摄齐、秦的战略地位。此联展现黄河串联多地的枢纽作用,隐含对王朝控制力的颂扬。“龙门诞溜,积石传津”转入神话色彩,“龙门”“积石”皆为黄河著名景观,传说中龙门为大禹治水处,积石山为河源所在。诗人将自然景观与治水功绩、星象分野相联结,赋予黄河“通天彻地”的神圣性,暗合“河清海晏”的祥瑞寓意。“乘运能有,经启天人”揭示主题核心,“乘运”指顺应天命,“经启”喻指开创制度。此联强调黄河澄澈乃天命所归,既赞颂当朝得天庇佑,又暗示政治教化如治水般井然有序,将自然现象与王朝德运紧密绑定。“化流上帝,时表初星”上升至天人感应层面,“化流”指教化流传,“初星”或指紫微星,象征君主权威。诗人认为黄河清晏是上天对人间秩序的肯定,而星象变化则印证了王朝顺应时运,把自然界里不常见的现象,放进儒家“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里去解释。“飞书曝瑞,龙图照神”具有祥瑞征兆,“飞书”指文书快速传递,“龙图”即河图洛书传说中的帝王受命之符。此联通过人间奏报与神秘图谶的呼应,传递出祥瑞显世、天命所归的庄重感。“协灵既伟,通气载荣”总结全篇,“协灵”言人与自然和谐,“通气”喻上下政令通达。末句“载荣”双关,既指草木繁盛,亦暗喻国家昌隆,以宏大意象收尾,留下对盛世永续的期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吴均《送吕外兵诗》

下一篇:南北朝·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十首 其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