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和气万类繁":当太阳运行到正午的时候,天地万物就繁盛了,
# 正阳:夏居南方,称正阳。
"君王道合天地尊":当君王的为政之道合理了,那么天地就会尊顺他。
"黎人耕植于义圃":百姓在充满仁义的园圃里面耕织,
# 黎人:众百姓。
"君子翱翔于礼园":君子在充满礼仪的园地里邀游。
"落其实者思其树":树上落下了果实,想到了结果实的树,
"饮其流者怀其源":喝到了河中的水,想到了河水的源头。
"咎繇为谋不仁远":咎繇为了计谋使其仁义不长远,
# 咎繇:即皋陶。
"士会为政群盗奔":士会当政则一群群盗贼四处奔逃。
"克宽则昆虫内向":克制自己的宽容昆虫都会内讧争斗,
# 内向:归顺中央政权。
"彰信则殊俗宅心":彰显自己的信义则不同风俗的人们都会有着共同居住的心意。
# 宅心:归心。,彰:显明。
"浮桥有月支抱马":浮桥上有着月氏人抚摸着马,
"上苑有乌孙学琴":上苑里有着乌孙人在学着弹琴。
"赤玉则南海输赆":赤色珠玉是南海的人敬奉的,
# 赆:进贡的财物。
"白环则西山献琛":白色环佩是西山的人敬奉的。
# 琛:珍宝。
"无劳凿空于大夏":无须劳累凭空打算大夏之国,
# 凿空:开通。此指张骞开通西域大夏事。,无劳:无庸,没有辛劳。
"不待蹶角于蹛林":也不用磕头臣服于匈奴之国。
# 蹛林:绕林木而祭。,蹶角:以额角叩地。
南北朝诗歌的集大成者
庾信(513~581),北周文学家。字子山,小字兰成,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庾信幼聪敏,博览群书,初仕梁,后出使西魏被留,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庾信善诗赋、骈文,前期作品绮艳轻靡,与徐陵齐名,世称“徐庾体”。入北朝后,所作诗赋抒发乡关之思,多沉郁悲愁之音,风格一变为萧瑟苍凉。明杨慎称其诗“为梁之冠绝,启唐之先鞭”。代表作品有《拟咏怀》《哀江南赋》《枯树赋》等。后人辑有《庾子山集》。
1. 分段赏析
“正阳和气万类繁,君王道合天地尊”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正阳”点明夏季,此时气候温暖,万物繁茂生长,展现出自然的和谐与生机。“君王道合天地尊”则将君王的德行与天地相提并论,高度赞扬君王的统治符合天道,其地位如同天地般尊崇,奠定了全诗歌颂君王德政的基调。“黎人耕植于义圃,君子翱翔于礼园”,诗人以“义圃”“礼园”作喻,形象地展现出百姓和君子所处的理想环境。“黎人耕植”表明百姓在充满道义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安居乐业;“君子翱翔”则描绘出君子在礼乐教化的氛围中自由驰骋,体现出社会秩序井然,道德与文化得以弘扬。“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此句运用比兴手法,通过人们吃到果实便会想起果树,饮用流水便会怀念源头,类比人们享受恩德便应心怀感恩,既蕴含着朴素的哲理,也暗喻百姓对君王德政的感激之情,引发读者共鸣。“咎繇为谋不仁远,士会为政群盗奔”,诗人引用咎繇和士会的典故,咎繇善于谋划,使不仁之事远离;士会治理有方,让盗贼纷纷逃窜。以此衬托君王身边贤才辈出,从侧面反映出君王善用贤能,德政清明,能够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克宽则昆虫内向,彰信则殊俗宅心”,“克宽”“彰信”强调君王以宽厚和诚信治国。诗人夸张地说君王宽厚仁慈到连昆虫都会归附,诚信彰显使不同风俗的外邦人心悦诚服,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君王德行的感召力,突出德政对国内和周边地区的深远影响。“浮桥有月支抱马,上苑有乌孙学琴”,通过“浮桥”“上苑”等场景,描绘出月支人在浮桥边牵马,乌孙人在上苑中学习弹琴的画面,展现出不同民族在君王德政感召下,前来交流、学习,呈现出一幅民族和谐、文化交融的盛世图景。“赤玉则南海输赆,白环则西山献琛”,“赤玉”“白环”代表珍贵的宝物,“南海”“西山”泛指远方地域。诗句表明在君王德政之下,远方各国纷纷进献宝物,表达对君王的尊崇和臣服,从物质层面展现出天下归心的太平盛世。“无劳凿空于大夏,不待蹶角于蹛林”,诗人借用“凿空”(指张骞开辟西域道路)和“蹶角”(指外族叩首臣服)的典故,反其意而用之,说明无需像张骞那样辛苦开辟道路,也无需外族叩首臣服,因为他们早已主动归附,进一步强调君王德政的强大影响力,使天下自然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