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u
shēng
diào
èr
shí
shǒu
èr
shí

朝代:南北朝作者:庾信浏览量:1
tài
shàng
zhī
yǒu
zhī
wèi
yán
shù
shàn
běn
chú
è
qióng
yuán
chōng
shēn
zhì
hòu
zhāo
míng
dào
nǎi
zūn
rén
zhī
cái
kuì
zhōng
xìn
zhī
fán
dòng
tiān
yǒu
jiè
wéi
shí
yōu
chè
zuò
xīn
xiū
zuò
wěi
xīn
láo
zhuō
fēi
gāng
yǎn
suǒ
jiǎo
jué

译文

最高境界是树立高尚的道德,其次是著书立说。培养善念要从根本上着力,消除恶行要彻底断绝源头。拥有深邃的智慧,道德就会深厚,彰显光明的道德之道,才会受到尊崇。秉持仁义,财富就不会匮乏,秉持忠信,礼仪就不会繁琐。依循道德行事,感动上天,无所不能到达,顺应时势,再幽深的地方也能通达。施行德行内心安逸且日益美好,弄虚作假内心劳苦且日益笨拙。如果不是刚强正直掩盖了私义,就不会有背离正道的行为。

逐句剖析

"太上之有立德":最高境界是树立高尚的道德,

"其次之谓立言":其次是著书立说。

"树善滋于务本":培养善念要从根本上着力,

"除恶穷于塞源":消除恶行要彻底断绝源头。

# 塞源:堵塞恶源。

"冲深其智则厚":拥有深邃的智慧,道德就会深厚,

"昭明其道乃尊":彰显光明的道德之道,才会受到尊崇。

"仁义之财不匮":秉持仁义,财富就不会匮乏,

"忠信之礼无繁":秉持忠信,礼仪就不会繁琐。

"动天无有不届":依循道德行事,感动上天,无所不能到达,

"唯时无幽不彻":顺应时势,再幽深的地方也能通达。

"作德心逸日休":施行德行内心安逸且日益美好,

"作伪心劳日拙":弄虚作假内心劳苦且日益笨拙。

"自非刚克掩义":如果不是刚强正直掩盖了私义,

# 刚克:古所谓三德之一,以刚制刚。

"无所离于剿绝":就不会有背离正道的行为。

# 剿绝: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其二十四)》是南北朝诗人庾信创作的一首六言诗。诗中阐述了一系列道德和行事准则。开篇表明最高境界是树立德行,其次是著书立说。主张培养善要从根本做起,除恶需杜绝源头。认为智慧深邃、道德彰显才能受到尊重,秉持仁义忠信,财富和礼仪便不会匮乏或繁琐。只要依循道德行事,就能通达一切,顺应时势。修养道德会内心安逸、日益美好,而弄虚作假则会身心疲惫、愈发笨拙。最后强调若刚愎自用、掩蔽仁义,必将走向灭亡。通过这些阐述,营造出一种劝人遵循道德规范的氛围,表达了对高尚道德的追求和对正确行事准则的倡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北朝诗歌的集大成者

庾信(513~581),北周文学家。字子山,小字兰成,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庾信幼聪敏,博览群书,初仕梁,后出使西魏被留,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庾信善诗赋、骈文,前期作品绮艳轻靡,与徐陵齐名,世称“徐庾体”。入北朝后,所作诗赋抒发乡关之思,多沉郁悲愁之音,风格一变为萧瑟苍凉。明杨慎称其诗“为梁之冠绝,启唐之先鞭”。代表作品有《拟咏怀》《哀江南赋》《枯树赋》等。后人辑有《庾子山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四句:“太上之有立德,其次之谓立言。树善滋于务本,除恶穷于塞源。”开篇点明道德修养的两个重要方面,即立德与立言,强调其重要性。随后指出培养善念要从根本抓起,消除恶行需断绝源头,为后文进一步阐述道德理念奠定基础,指明道德践行的方向。中间四句:“冲深其智则厚,昭明其道乃尊。仁义之财不匮,忠信之礼无繁。”进一步阐述智慧与道德的关系,认为拥有深邃智慧能使道德深厚,彰显光明之道会受尊崇。同时说明秉持仁义忠信,财富与礼仪自然会处于合理状态,从不同角度丰富对道德准则的阐释,强调遵循道德带来的积极影响。后六句:“动天无有不届,唯时无幽不彻。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自非刚克掩义,无所离于剿绝。”首先强调只要依循道德行事,就能无所不达,顺应时势。接着通过对比,突出修养道德和弄虚作假带来的不同结果。最后警示违背道德,如刚愎自用、掩蔽仁义,必将走向毁灭,强调遵循道德规范的必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何逊《伤徐主簿诗》

下一篇:南北朝·孙擢《答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