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生三日掌上珠":生下儿子就如同掌上明珠般珍贵,
"燕颔猿肱秾李肤":有着燕颔般威武的相貌、猿臂般矫健的身躯和如秾李般美好的肌肤。
"十五学剑北击胡":十五岁就学习剑术准备向北出击胡人,
"羌歌燕筑送城隅":在城角送别时,伴着羌人的歌声和燕地的筑乐。
"城隅路接伊川驿":城角的道路连接着伊川的驿站,
"河阳渡头邯郸陌":河阳的渡口与邯郸的道路相通。
"可怜少年把手时":可惜那少年时携手相伴的时光,
"黄鸟双飞梨花白":黄鸟成双飞舞,梨花洁白如雪。
"秦王筑城三千里":秦王修筑的长城长达三千里,
"西自临洮东辽水":西边从临洮开始,东边到辽水结束。
"山边叠叠黑云飞":山边层层叠叠的黑云翻涌,
"海畔莓莓青草死":海边大片的青草都已枯萎。
"从来战斗不求勋":从来战斗不是为了求取功勋,
"杀身为君君不闻":杀身报国君主却不闻不问。
"凤凰楼上吹急管":凤皇楼上吹奏着急切的管乐,
"落日裴回肠先断":落日余晖中徘徊不已,肝肠寸断。
1. 分段赏析
“儿生三日掌上珠,燕颔猿肱秾李肤。”:这两句描写了孩子出生时就如同掌上明珠般被珍视,同时刻画了长大后容貌英俊,有着燕颔猿肱(形容容貌英俊,体魄强健)和秾李般(形容皮肤好)的肌肤,为后文少年从军的形象做了铺垫,突出了少年的美好与珍贵。“十五学剑北击胡,羌歌燕筑送城隅。”:表明少年在十五岁时就学习剑术准备向北抗击胡人,而在城隅之地,有羌地的歌曲和燕地的筑乐为其送别,生动地展现了少年的壮志豪情,以及送别时具有地域特色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悲壮而豪迈的氛围。“城隅路接伊川驿,河阳渡头邯郸陌。”:此句描绘了城隅的道路连接着伊川的驿站,河阳的渡头以及邯郸的道路,通过对路途的描写,暗示了少年即将踏上征程的路线,展现出广阔的地域场景,也体现出少年征程的遥远和艰辛。“可怜少年把手时,黄鸟双飞梨花白。”:“可怜”在这里有可惜、可叹之意,描写了少年与亲人朋友握手作别之时,看到黄鸟双飞、梨花雪白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黄鸟双飞象征着美好,而此时少年却要离家从军,梨花雪白增添了离别的哀愁,表达出离别时的伤感之情。“秦王筑城三千里,西自临洮东辽水。”:叙述秦王修筑了长达三千里的城墙,西边从临洮开始东边到辽水。此句借秦王筑城的宏大工程,暗示了战争的背景和规模,也为后文少年的从军经历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山边叠叠黑云飞,海畔莓莓青草死。”:描写了山边乌云层层叠叠地飞涌,海畔的青草衰败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渲染出一种压抑、悲凉的氛围,暗示了战争带来的灾难和环境的恶劣,烘托出战争的残酷。“从来战斗不求勋,杀身为君君不闻。”:直接表明少年从军战斗从来不是为了求取功勋,即便为君主牺牲生命,君主也未必知晓。表达了少年纯粹的爱国情怀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突出了少年的高尚品格和悲剧色彩。“凤皇楼上吹急管,落日裴回肠先断。”:写凤凰楼上吹奏着急促的管乐,在落日的余晖中徘徊,肝肠寸断。以凤凰楼的乐声和落日景象,进一步烘托出少年内心的哀愁和对战争的无奈,展现出一种凄凉的意境,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