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án
shī

朝代:南北朝作者:萧诠浏览量:2
guì
yuè
yǐng
cái
tōng
yuán
jiǒng
fēng
yán
hái
xiào
lín
tán
xiǎng
kōng
guà
téng
yǐn
yín
zhī
gōng
bié
yǒu
sān
shēng
lèi
zhān
cháng
jìng
qióng

译文

桂树的月光刚刚透过来,猿猴的啼叫声远远地融入风中。隔着山岩还呼唤着同伴,对着深潭啼叫,声音在空谷中回响。猿猴挂在藤蔓上,让人怀疑它想要饮水,在树枝上啼叫,好像是在躲避弓箭。另外还有那令人落泪的三声猿啼,泪水沾湿衣裳,悲哀无尽无穷。

逐句剖析

"桂月影才通":桂树的月光刚刚透过来,

"猿啼迥入风":猿猴的啼叫声远远地融入风中。

"隔岩还啸侣":隔着山岩还呼唤着同伴,

"临潭自响空":对着深潭啼叫,声音在空谷中回响。

"挂藤疑欲饮":猿猴挂在藤蔓上,让人怀疑它想要饮水,

"吟枝似避弓":在树枝上啼叫,好像是在躲避弓箭。

"别有三声泪":另外还有那令人落泪的三声猿啼,

"沾裳竟不穷":泪水沾湿衣裳,悲哀无尽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赋得夜猿啼诗》是南北朝萧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围绕夜猿啼鸣展开描写。首联点明时间是夜晚,桂月微光初现,猿啼声融入风中。颔联描绘猿猴隔着山岩呼唤同伴,对着深潭啼叫回响的情景。颈联通过奇特的想象,写猿猴挂在藤上似欲饮水,在枝上啼叫似避弓箭。尾联强调猿啼引发的哀愁无尽。全诗借景抒情,以猿啼为线索,营造出一种孤寂、哀愁的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桂月影才通,猿啼迥入风”:“桂月”点明时间是秋季夜晚,“影才通”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猿啼声融入风中,“迥入风”强调了声音的悠远,为全诗奠定了孤寂、哀愁的基调。“隔岩还啸侣,临潭自响空”:此句生动地描绘了猿猴的生活场景。它们隔着山岩呼唤同伴,展现出群体之间的交流;对着深潭啼叫,声音在空谷中回响,更增添了一种空旷、寂寥的感觉。“挂藤疑欲饮,吟枝似避弓”:运用奇特的想象,将猿猴挂在藤上的姿态想象成想要饮水,啼叫时好像是在躲避弓箭。这种拟人化的描写使猿猴的形象更加生动可爱,同时也暗示了它们可能面临着的危险。“别有三声泪,沾裳竟不穷”:化用典故,强调猿啼的三声哀鸣令人落泪不止。“竟不穷”则进一步突出了这种哀愁的无尽无穷,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忧愁和思乡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鲍照《代淮南王二首 其二》

下一篇:南北朝·庾肩吾《奉贺便省馀秋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