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ù
cái
shī

朝代:魏晋作者:陆云浏览量:2
máng
máng
shàng
xuán
yǒu
yǒu
jué
chū
zào
mìng
yuán
lèi
yǒu
jué
xiān
shí
wén
wèi
sàng
dàn
míng
yǔn
shēng
zài
líng
zhī
chén
gēn
fāng
zhǎo
zhuó
xiù
lán
yuān
qiào
yǐng
jǐng
mào
líng
huá
wéi
shì
xīn
shì
yòng
xián
xié
xīn
xíng
guī
zhōu
gāo
yǎng
jùn
yuǎn
huái
怀
yōu
fěi
yuàn
zài
míng
juàn
yōu
fán
tóng
péng
zhān
yán
qīng
xiū
shèn
zhōng
yuǎn
mín
guī
hòu
yán
ruò
yǒu
xíng
xié
shǒu
rén
kǒng
yǒu
xīn
zhī
yún
ài
lóng
jìng
jiǔ
mài
rén
wén
zǎo
diāo
huá
biàn
chún
yǒu
fěi
jūn
guī
fán
yǎng
qīn
lèi
huái
怀
huì
quán
shì
yáng
hào
wèn
bāng
jiā
xuān

译文

茫茫高远的苍天。世间万物皆有其法则规律。自宇宙初始便有天命生成。从而确立了人类的规范与准则。是人类这一族群。便出现了聪慧且有先见之明的人。文明的传承未曾断绝。进而培育出众多品德高尚之人。确实啊,顾先生。你承载着天地间灵秀之气的和谐。如同扎根于芬芳的池沼之中。在兰草般的水波中展现出秀丽的姿态。你的才华如深潭中的翘楚,收敛锋芒。光彩繁盛却不张扬,超越众人。正因你拥有高尚的德行之心。所以能够抵御邪恶的侵扰。何为高尚的德行之心呢。行事要周全完备,合乎正道。追求崇高的境界,仰慕高尚的品德。向往长远的目标,心怀广阔的志向。不期望显达于世俗之间。也不会厌倦在幽隐之处自我修养。所有与我志同道合的朋友们。都应仰望顾先生美好的品德。都应仰望顾先生美好的品德。从而使百姓的风气归于淳厚。若言行一致。就与我携手同行吧。用什么来慰藉我呢。你的仁爱就是最好的慰藉。我心中对你满是敬爱之情。这份敬重将长久持续。你既已践行仁德之道。也弘扬着文化与学识。你的文采自然天成,不加刻意雕琢。虽华丽却不失质朴淳厚。这位文采斐然的君子啊。就像珍贵的美玉般美好。我敬仰钦佩你这般高尚的品德。心中满怀对你的感激与铭记。希望你发扬乐于求教的精神。让美好的品德在国家中宣扬开来。

逐句剖析

"芒芒上玄":茫茫高远的苍天。

"有物有则":世间万物皆有其法则规律。

"厥初造命":自宇宙初始便有天命生成。

"立我艺则":从而确立了人类的规范与准则。

"爰兹族类":是人类这一族群。

"有觉先识":便出现了聪慧且有先见之明的人。

"斯文未丧":文明的传承未曾断绝。

"诞育明德":进而培育出众多品德高尚之人。

"允矣顾生":确实啊,顾先生。

"载灵之和":你承载着天地间灵秀之气的和谐。

"沉根芳沼":如同扎根于芬芳的池沼之中。

"濯秀兰波":在兰草般的水波中展现出秀丽的姿态。

"渊翘戢颖":你的才华如深潭中的翘楚,收敛锋芒。

"景茂凌华":光彩繁盛却不张扬,超越众人。

"惟是德心":正因你拥有高尚的德行之心。

"是用闲邪":所以能够抵御邪恶的侵扰。

"德心伊何":何为高尚的德行之心呢。

"行归于周":行事要周全完备,合乎正道。

"希高仰峻":追求崇高的境界,仰慕高尚的品德。

"企远怀悠":向往长远的目标,心怀广阔的志向。

"匪愿在明":不期望显达于世俗之间。

"靡倦斯幽":也不会厌倦在幽隐之处自我修养。

"凡我同朋":所有与我志同道合的朋友们。

"瞻言清休":都应仰望顾先生美好的品德。

"慎终于远":都应仰望顾先生美好的品德。

"俾民归厚":从而使百姓的风气归于淳厚。

"言若有行":若言行一致。

"及予携手":就与我携手同行吧。

"何以恤我":用什么来慰藉我呢。

"其仁孔有":你的仁爱就是最好的慰藉。

"心之云爱":我心中对你满是敬爱之情。

"隆敬其久":这份敬重将长久持续。

"既迈斯仁":你既已践行仁德之道。

"亦迪兹文":也弘扬着文化与学识。

"藻不雕朴":你的文采自然天成,不加刻意雕琢。

"华不变淳":虽华丽却不失质朴淳厚。

"有斐君子":这位文采斐然的君子啊。

"如珪如璠":就像珍贵的美玉般美好。

"仰钦德类":我敬仰钦佩你这般高尚的品德。

"依怀惠诠":心中满怀对你的感激与铭记。

"式扬好问":希望你发扬乐于求教的精神。

"邦家于宣":让美好的品德在国家中宣扬开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答顾秀才诗》为西晋文人陆云所写的四言组诗,全诗共五章。第一章以“芒芒上玄”起兴,论说天命与人文法则的关联;第二章借助“芳兰秀波”等意象,夸赞顾秀才的品德与情操;第三章抒发了对高尚德行的向往与效仿之意;第四章着重指出仁德教化需“携手同戾”的践行观念;末章用“如圭如璠”比喻君子之德,表达了“克播休音”的家国抱负。这组诗将儒家伦理与文学意象相融合,展现了陆云对友人的劝诫以及对德政理想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该组诗是西晋文学家陆云与顾姓友人的赠答诗作,具体创作年代尚未有确切考证。目前可见最早的完整文献记载,其时间可追溯至2025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赠答四言诗。全诗共五章,第一章赞颂天道有序、文明传承,称颂顾秀才秉承先贤之德,抒发对道德传统的敬仰;第二章以兰沼清波比喻顾秀才的才德之美,强调其德行足以抵御邪僻,表达对其品格的赞美;第三章进一步赞美顾秀才志向高远、德行纯粹,并表达与友人共勉、追求清雅之志的期许;第四章劝诫顾秀才慎终如始、以仁厚待人,同时抒发彼此相敬相惜的深厚情谊;第五章总结顾秀才德才兼备如美玉,期望他弘扬正道、为国效力,寄托儒家济世理想。全诗通过赞美顾秀才的德行才学并劝勉其坚守仁德,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敬重、对道德修养的推崇,以及彼此志同道合的情谊。

2. 写作手法

起兴:首章以"芒芒上玄"起兴,“芒芒上玄,有物有则”意思是广阔的上天,有万物且有其运行法则。接着“厥初造命,立我艺则”,进一步说明上天在最初创造生命时,也为人类确立了人文法则。这里通过起兴,自然地将天命与人文法则联系起来,强调了人文法则的权威性和神圣性。意象组合:意象:通过"芳兰秀波"等意象,赞颂顾秀才"慎徽五典"的品格修养末章用"如圭如璠"的玉器意象,呼吁弘扬美德以"永观厥成",暗指顾秀才如兰草般在伦理规范(如“清波”般的秩序)中舒展本性,不失其芳。比喻:“饥食遐望”以人饥饿时对食物的迫切渴求作比,喻指对高尚精神境界的执着追求。诗人将这种精神向往,具象化为如同渴求食物般的生理本能,让那份对崇高境界的向往显得真切而强烈。

3. 分段赏析

第一章:开篇“芒芒上玄,有物有则”,说这广阔的天地间,万物都有自身的规律。接着讲最初制定命数时,就为我们确立了礼义准则。在人类当中,总有先觉醒、有见识的人。幸好礼乐文化没有消亡,才孕育出品德高尚的人。这一章从天地规律说到人文准则,强调了明德产生的根基。第二章:专门写顾生,“允矣顾生,载灵之和”称赞顾生确实禀赋着天地间的灵秀和气。用“沈根芳沼,濯秀兰波”比喻他像深植在芳沼中的植物,在兰波里洗涤得更加秀美。“渊翘戢颖,景茂凌华”描绘他如深藏的美玉、收敛的禾穗,光彩和繁盛超过一般花朵。而他的美好品德,能用来防止邪恶,突出了顾生的德行与修养。第三章:“德心伊何,行归于周”追问这种美好品德是什么,其实就是行事遵循周礼。然后说仰慕高尚的德行,向往深远的境界,不追求表面的显达,也不厌倦幽静的处境。最后提到凡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都仰慕他的清明美好,表达了对高尚德行的追求和对顾生的敬佩,以及与同朋共仰清休的情感。第四章:强调要始终保持德行,让百姓回归醇厚。说言语如果能付诸行动,就和我一起努力吧。“何以恤我,其仁孔有”问用什么来体恤我们,那便是充足的仁爱。心中对这种仁爱充满敬爱,这份敬重会长久保持,着重讲了践行仁德、团结同行以及对仁爱的珍视。第五章:说既践行了这种仁爱,也遵循了这种礼乐文化。“藻不雕朴,华不变淳”意思是文饰不破坏质朴,华美不改变淳厚。用“有斐君子,如圭如璠”形容有文采的君子像圭和璠一样珍贵。最后表达仰慕敬重有德行的人,心怀他们的教诲,要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为国家社会宣扬好的品德,体现了对君子之德的推崇和对宣扬美德、有益邦家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陆云《赠汲郡太守诗》

下一篇:魏晋·陶渊明《饮酒(其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