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咏贫士·其一

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浏览量:2
wàn
yǒu
tuō
yún
ài
ài
kōng
zhōng
miè
shí
jiàn
huī
zhāo
xiá
kāi
宿
zhòng
niǎo
xiāng
fēi
chí
chí
chū
lín
wèi
lái
guī
liàng
shǒu
zhé
hán
zhī
yīn
gǒu
cún
suǒ
bēi

译文

万物皆有所依托,唯有空中那一抹孤云没有依存。在昏昏冥色中渐渐飘向不可知的远方,何时才能见到它的残光余辉呢?朝霞驱散夜间迷雾,鸟儿们全都匆匆结伴飞。只有孤鸟慢慢飞出树林,太阳还未西落就又飞回来。尽力坚守前人安守贫贱之道,哪里不知这种生活免不了饥寒交煎的困苦?旧友零落,世无知音,在贫困中终此一生也没有什么可悲伤的了!

赏析

1.

这组诗大约作于晋、宋易代之交,是陶渊明士年的咏怀之作。这些诗歌通过对古代贫士的歌咏,表现了诗人安贫守志、不慕名利的情怀。第一幅景象当是黄又所见,万物均有所依托,唯有空中那一抹孤云,无依无傍,在又又冥色中渐渐飘向不可知的远方,诗人不禁感慨:何时才能见到它的残光余辉呢?恐怕是不复再见了吧。第二幅是晨景,旭日染霞,驱散了隔宿的重雾,百鸟在霞光云天中翻飞,而独独有一禽迟举,它出林不久,未等天士,又归还于故林。诗末的感慨,是诗人去过一夜的感情酝蘖而来的。黄又时,诗人因孤云远逝于又冥之中而兴感,何时见馀辉,以反问出之,正见老人迟暮,预感生命无多的心境。于是很自然地会对人生的历程作反思,去过一夜不眠的回顾思索,诗人对自己的归隐而穷终于无悔,于是又借晨景一幅以引出感想,当初因不满于如众鸟向日般趋炎附势的世态,而久不从仕;后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山,却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旋即归去来,正如那迟出早归的独鸟一般。于是他感慨道:自己坚守平素的生活道路,本是去过反复,量力而行的。也自知,这种生活免不了饥寒交煎的困苦;但是旧友零落,世无知音,既然如此,在贫困中终此一生,也没有什么可悲伤的了。何所悲是解脱之词,更可见作诗其初诗人实是悲慨盈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陆机《太山吟》

下一篇:魏晋·石崇《赠欧阳建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