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ān
xíng

朝代:魏晋作者:曹叡浏览量:2
bái
wǎn
wǎn
西
qīng
shuāng
cǎn
jiē
tíng
qiū
cǎo
juǎn
cuī
zhī
jīng
piān
piān
fēi
péng
cháng
zhēng
yǒu
yóu
ān
níng

译文

明亮的太阳渐渐西斜,忽然向西沉落。霜露带着凄冷,铺满庭院台阶。秋天的草卷曲着凋零的叶子,折断了枝茎。轻盈飘动的飞蓬草常常独自漂泊远行。就像那游子,漂泊难有安宁。

逐句剖析

"白日晼晼忽西倾":明亮的太阳渐渐西斜,忽然向西沉落。

# 晼晼:日西斜;日将暮。晼晚,太阳落山。

"霜露惨凄涂阶庭":霜露带着凄冷,铺满庭院台阶。

"秋草卷叶摧枝茎":秋天的草卷曲着凋零的叶子,折断了枝茎。

# 摧:断。,卷叶:卷曲凋零的叶子。汉典译为:未展开的嫩叶。喻细小之物。

"翩翩飞蓬常独征":轻盈飘动的飞蓬草常常独自漂泊远行。

# 独征:独自出征。,飞蓬:指枯后根断遇风飞旋的蓬草。比喻行踪飘泊不定。,翩翩:行动轻疾貌。飘动貌。连绵不断貌。

"有似游子不安宁":就像那游子,漂泊难有安宁。

# 安:广《文选》作遑。,游子:指离家远游或久居外乡的人。游手好闲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燕歌行》是曹魏时期曹睿创作的乐府诗。前四句通过“秋草卷叶”、“飞蓬独征”等自然意象,刻画了草木凋零、万物萧条的秋日景象,以随风飘荡的飞蓬比喻游子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形象生动。最后一句直接点明主题,将前面描绘的景物与游子的心境联系起来,表达了游子内心的孤独与不安。全诗以简洁笔触,将秋景与游子情思交融,展现出乐府诗借景叙事抒情的特色,含蓄传递出游子漂泊的愁绪。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闺怨诗。描绘了秋日白日西倾、霜露惨凄漫上阶庭,秋草卷叶、枝茎摧折,飞蓬在风中独自飘飞的萧索之景,以闺中少妇口吻,展现其对浪迹天涯游子的深切忆念与担忧。

2. 写作手法

渲染:“霜露惨惨涂阶庭”中“霜露惨惨”描绘出霜露浓重且带有一种凄凉、阴森的感觉。“惨惨”一词赋予了霜露以情感色彩,将霜露本身的寒冷和肃杀具象化。“涂阶庭”进一步强调了霜露的影响范围,霜露布满了庭院的台阶,说明凉意已经侵入到生活之中,给人一种无处可避的寒冷感,从而渲染出秋凉萧瑟、凄清孤寂的环境氛围。

3. 分段赏析

“白日晼晼忽西倾。霜露惨凄涂阶庭。秋草卷叶摧枝茎。翩翩飞蓬常独征”,这四句诗,着重描绘了秋日降临、霜降草枯的景象,而后面的句子则用秋风中飘飞的蓬草,来比喻游子漂泊不定的行踪。​“白日晼晼忽西倾”,意思是白日已经西斜,从正午过渡到黄昏,季节也从炎热的夏天转到了凉爽的秋天。这里的“西倾”,不只是指太阳落山,还包含了太阳斜斜落下、光芒大大减弱的样子。“晼晼”这个词,就是形容太阳将要落山的状态。​“霜露惨凄涂阶庭”,极力渲染了秋天的寒冷,说的是太阳落山后,带着凄冷气息的霜露沾满了庭院的台阶,让人能够明显感觉到季节的变化。​“秋草卷叶摧枝茎,翩翩飞蓬常独征”,描写的是日落后寒冷秋天的景色。这时,太阳已经西沉,霜露覆盖了台阶,秋风呼啸着,把草叶吹得卷曲,把枝茎摧折。一团团的草像蓬草一样,常常轻飘飘地在地上乱滚,独自飘落到远方,让人找不到它们的踪迹。​“有似游子不安宁”,坐在闺房中的少妇,内心的思念之情难以抑制,久久不能入睡。看到这样的景象,顿时生出离别的怨恨,不由得暗自想:我那独自远行的丈夫,不也正像这秋风中的蓬草一样身不由己吗?命运的捉弄,让他漂泊到了什么地方呢?这正是少妇心中的愁苦和怨恨。

4. 作品点评

魏文帝曹丕所作《燕歌行》,为文学史上现存最早、体制完备的七言诗,声名载于文学史册。目前仅存残句,全诗面貌难窥全貌,不过从留存语句能明晰,其延续古典闺怨题材路径,聚焦女子思情,属闺怨诗范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石崇《答枣腆诗》

下一篇:魏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