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桓帝初天下童谣

朝代:魏晋作者:佚名浏览量:2
xiǎo
mài
qīng
qīng
mài
shuí
dāng
huò
zhě
zhàng
rén
zài
西
mǎi
jūn
chē
qǐng
wèi
zhū
jūn
lóng

译文

小麦青青,大麦已晒得焦枯;谁在田地里收割呢,是买妇和婆婆。公公在哪里呢,战场上去攻打胡人了。官吏买马,准备车具,请让我们为各位出征的人低声地叫苦。

赏析

1.

这首民谣收录于《乐府诗集》,属杂曲歌辞。杂曲歌辞是指声调已经失传,无所归属的一些乐曲歌辞。乐府民歌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其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这首民谣通过描述桓帝时农作物由妇女收割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东汉末年频繁的战争和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表达了人民的爱憎。歌谣语句朴素,通俗明白。起句小麦青青大麦枯,青与枯点出了时间,即农作物生长和收货的季节,也就是农忙时节。绿油油的小麦还在生长,大麦却已经成熟了。可是谁来收割成熟的庄稼呢?是老妇和村姑。收割本来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应该由青壮男丁来承担。所以,开头两句,尽管没有用一个字去描写连绵战争的惨烈和破坏,但是从作者巧妙地选用田间劳动这一典型的场景,感受出战争的破坏程度,人民的生活有痛苦不堪。第三句丈夫何在西击胡点明主旨。青壮男丁干什么去了,被驱遣西征同羌人作战去了。这里的西击胡是指东汉王朝对羌族进行的三次武装镇压。汉安帝永初五年(年),汉阳人杜琦等联合羌人起兵反抗东汉,这场斗争坚持了十二年之久,东汉王朝因平息反抗,耗资二百四十多亿钱。顺帝永和元年(年)凉州、并州和关中的羌人又发动反抗斗争,持续十年之久,所耗军费八十余亿钱。桓帝延熹二年(年),各地羌人又相继对东汉发动反抗斗争。在短短的几十年里,羌人多次反抗斗争,这样就极大地动摇了东汉王朝统治的根基,同时也由于徭役的繁重,广大农村青壮男丁征发已尽,出现民谣中所描写的谁当获者妇与姑的悲惨景象。民谣的前三句,以典型的场面,通俗明白的语言,揭露了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通过战争中人民群众和官僚贵族的鲜明对比,抨击了封建社会的不公平,抒发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吏买马,君具车。吏春秋以前,大小官都可以称吏。战国以后一般指低级的官。《古诗笺》中解释:吏买马、君具车者,言调发重及有秩者也。这一句,不仅反映了因战争耗费巨大,连官僚贵族都不能幸免,同时也说明,在战争中,官僚贵族只要出点钱,就可以不必去打仗,而广大人民群众却要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请为诸君鼓咙胡。鼓咙胡,百姓感到不公平,却不敢把话说出来。但人民群众的不满之情却跃然纸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陶渊明《饮酒·其六》

下一篇:魏晋·曹植《亟出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