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出前门":太阳落山的时候我走出前门,
"瞻瞩见子度":抬眼远望看见了她正好走过。
# 度:经过。,子:你。,瞻瞩:观看、瞻仰。
"冶容多姿鬓":她容貌艳丽鬓发姿态优美,
# 冶容:美丽的容貌。
"芳香已盈路":身上散发的芳香已经弥漫了整条道路。
# 盈路:满路。
"《唐书》乐志曰":《唐书》的乐志部分记载说:
"子夜歌者":在子夜时分唱歌的人。
"晋曲也":晋朝的曲子。
"晋有女子名子夜":晋朝有个女子名叫子夜。
"造此声":创作了这种曲调。
"声过哀苦":(这曲调的)声音过于哀伤凄苦。
"乐府解题曰":《乐府解题》记载说:
"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后人又创作了关于四季行乐的歌词。
"谓之子夜四时歌":人们把它们称作《子夜四时歌》。
"又有大子子夜歌、":另外还有《大子夜歌》、
"子夜警歌、":《子夜警歌》、
"子夜变歌":《子夜变歌》。
"皆曲之变也":都是乐曲的变体。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爱情诗。描绘了男子在傍晚日落时分,于前门见到心仪女子走过的情景,通过对女子冶容多姿的外貌以及“芳香盈路”的描写,展现出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生动体现了爱情萌发时的美好与心动。
2. 分段赏析
“日落出前门,瞻瞩见子度”两句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场景。“日落”点明时间为傍晚时分,营造出一种柔和且略带朦胧的氛围;“出前门”说明男子的行动,“瞻瞩见子度”中,“瞻瞩”描绘出男子专注眺望的神态,“见子度”直白地表明他看到心仪女子从门前走过,简洁的叙述中暗含男子的期待与惊喜,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做铺垫。“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两句着力刻画女子形象。“冶容”形容女子容貌艳丽,直接展现其外在美;“多姿鬓”则通过描写女子鬓发的优美姿态,进一步凸显她的婀娜风姿,从面容到发饰全方位展现女子的魅力。“芳香已盈路”运用通感手法,将嗅觉感受与视觉、空间感受相融合,既可以理解为女子身上散发的香气弥漫在整条路上,也暗含女子美丽的身影与动人的气质让男子目光追随,久久难忘,生动地表现出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也使女子的形象更加立体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