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ū
yǐn

朝代:魏晋作者:佚名浏览量:2
zhì
yuē
tài
zhū
zhū
wáng
chǔ
jiāng
bīn
bīng
zhī
sūn
fèn
zhāng
fèn
cóng
mìng
yòu
shù
yuè
shàng
jiān
jiàn
yuē
yuē
míng
jìng
suǒ
zhào
xíng
shì
suǒ
zhī
jīn

译文

《吴志》记载:太傅诸葛恪不希望各位王爷处于长江沿岸军事要地。于是把孙奋迁到豫章。孙奋很生气。不服从命令。还多次违反法度。诸葛恪呈上奏笺劝谏说:民间俗语说:明亮的镜子是用来映照形貌的,往昔的故事是用来知晓当下的。

逐句剖析

"吴志曰":《吴志》记载:

"太傅诸葛恪不欲诸王处江滨兵马之地":太傅诸葛恪不希望各位王爷处于长江沿岸军事要地。

"徙孙奋于豫章":于是把孙奋迁到豫章。

"奋怒":孙奋很生气。

"不从命":不服从命令。

"又数越法度":还多次违反法度。

"恪上笺谏曰":诸葛恪呈上奏笺劝谏说:

"里语曰":民间俗语说:

"明镜所以照形":明亮的镜子是用来映照形貌的,

"古事所以知今":往昔的故事是用来知晓当下的。

# 所以:用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诸葛恪引里语》为魏晋时期佚名的一首诗。源自诸葛恪引用的民间俗语。主题借日常器物与历史关联,以“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点明明镜可照容貌、古事能鉴当下的认知逻辑,传递以史为鉴的思想,前句为喻体,后句明主旨。全诗篇幅短小,却精准传递魏晋时期对历史价值的认知,成为以日常语汇阐发历史哲理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句:“明镜所以照形”,从日常器物切入。“明镜”是生活里照镜子的工具,“照形”是基本功能。这一句像块“垫脚石”,先锚定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谁没照过镜子?用最朴素的关系,把抽象的“借鉴”落实到具体可感官的生活里,为后句铺好台阶。后句:“古事所以知今”,紧承前句的类比。把“古事”比作“明镜”,“知今”等同于“照形”。前句是“小喻”,后句则是“大悟”——从照镜子的小用途,跳转到洞察当下的大智慧。短短七个字,完成了跨越:告诉世人,古事不是无用的过去,而是照见当下、预判未来的“镜子”,把“以史为鉴”的深刻思想,用最直白的类比语言,让哲理不再是高悬云端,而是人人可懂的生活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潘尼《赠陇西太守张仲治诗》

下一篇:魏晋·郭璞《比肩兽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