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草":千里的野草啊,
# 千里草:合起来为“董”字。
"何青青":是何等的青翠。
# 青青:暴盛的样子。,何:多么。
"十日卜":卜算一下它的命运吧,不过十日,
# 十日卜:合起来为“卓”字。
"不得生":就是它的死期。
# 不得生:指不久当被杀,后来董卓果为群臣所杀。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政治批判与诅咒题材的歌谣。这首童谣以巧妙的方式诅咒着那个专横跋扈、丧尽天良的当权者,深刻体现了民众对董卓早日覆亡的急切期盼。
2. 写作手法
双关:“千里草,何青青”,表面摹写春草勃发之景,实则暗藏刀锋,直指权臣姓氏;又借草木葳蕤之态,喻其权势炽盛如野火燎原。
3. 分段赏析
“千里草,何青青”,运用了一语双关的技巧,并与谜语元素深度融合,达到了恰如其分的艺术效果。从字面看是在描绘草木繁茂的景象,然而实际上,它既暗合了董卓的姓氏(“董”字可拆解为“千里草”),又以草木的蓬勃生长来隐喻董卓当时权势熏天、炙手可热的状态。再看“十日卜,不得生”,这一表述既巧妙地嵌入了董卓的名字(“卓”字可拆为“十日卜”),又直白地预示了他命不久矣、死期将至的结局。“十日卜”“十日”合为“早”,“卜”为占卜,组合为“卓”字(“早”加“卜”为“卓”)。“卜”字双关,既指占卜预言,亦暗讽董卓以谶纬之术蛊惑人心(如《三国演义》中李肃以“玉玺谶言”惑董卓)。此句延续拆字手法,以“十日”暗指董卓短暂统治(189-192年仅四年),呼应《后汉书》“不得生”的宿命论调。末句“不得生”直指董卓必亡的结局,以“不得生”的绝对判断强化谶纬的宿命色彩。“生”与“青青”形成生死对照,野草由“青”转枯的过程,隐喻董卓从权倾朝野到长安败亡的命运轨迹。此句以童谣的朴素语言完成历史审判,与《后汉书》“自下犯上”的史官笔法相呼应,体现民间对僭越者的集体诅咒。
4. 作品点评
尽管童谣采用了类似“预言”的表现形式,但它并未给人宣扬宿命论的错觉,反而洋溢着强烈的现实气息。事实上,这是童谣创作者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所能采用的一种颇为高明的斗争策略。通过将拆字法融入童谣创作,让童谣与谜语相互交织,这首童谣或许堪称现存此类作品中最早的一例。这种创作手法,在后世也常被童谣创作者借鉴运用,逐渐演变为童谣创作领域的重要方法之一。
上一篇:魏晋·欧阳建《眼病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