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kǒng
què
dōng
nán
fēi
bìng

朝代:汉作者:佚名浏览量:2
hàn
jiàn
ān
zhōng
jiāng
xiǎo
jiāo
zhòng
qīng
liú
shì
wéi
zhòng
qīng
suǒ
qiǎn
shì
jià
jiā
zhī
nǎi
tóu
shuǐ
ér
zhòng
qīng
wén
zhī
tíng
shù
shí
rén
shāng
zhī
wéi
shī
yún
ěr
kǒng
què
dōng
nán
fēi
pái
huái
shí
十三能织素
十三能织素
sān
shí
xué
cái
shí
tán
kōng
hóu
shí
liù
sòng
shī
shū
shí
wéi
jūn
xīn
zhōng
cháng
bēi
jūn
wéi
shǒu
jié
qíng
jiàn
qiè
liú
kōng
fáng
xiāng
jiàn
cháng
míng
zhī
sān
duàn
rén
xián
chí
fēi
wéi
zhī
zuò
chí
jūn
jiā
nán
wéi
qiè
kān
shǐ
使
liú
suǒ
shī
biàn
便
bái
gōng
lǎo
shí
xiāng
qiǎn
guī
。”
。”
wén
zhī
táng
shàng
ā
:“
:“
ér
xiàng
xìng
jié
tóng
zhěn
huáng
quán
gòng
wéi
yǒu
gòng
shì
èr
sān
nián
shǐ
ěr
wèi
wéi
jiǔ
xíng
piān
xié
zhì
hòu
?”
?”
ā
wèi
:“
:“
nǎi
tài
!
jiē
dòng
zhuān
yóu
jiǔ
huái
怀
fèn
忿
yóu
dōng
jiā
yǒu
xián
míng
qín
luó
lián
ā
wèi
qiú
biàn
便
qiǎn
zhī
qiǎn
shèn
liú
!”
!”
cháng
guì
gào
:“
:“
wéi
ā
jīn
ruò
qiǎn
zhōng
lǎo
!”
!”
ā
wén
zhī
chuí
chuáng
biàn
便
:“
:“
xiǎo
suǒ
wèi
gǎn
zhù
shī
ēn
huì
xiāng
cóng
!”
!”
shēng
zài
bài
huán
yán
wèi
xīn
gěng
yàn
néng
:“
:“
qīng
yǒu
ā
qīng
dàn
zàn
huán
jiā
jīn
qiě
bào
jiǔ
dāng
guī
huán
huán
xiāng
yíng
xià
xīn
shèn
wéi
。”
。”
xīn
wèi
:“
:“
chóng
fēn
yún
wǎng
chū
yáng
suì
xiè
jiā
lái
guì
mén
fèng
shì
xún
gōng
jìn
zhǐ
gǎn
zhuān
zhòu
qín
zuò
líng
pīng
yíng
xīn
wèi
yán
zuì
guò
gòng
yǎng
ēn
réng
gèng
bèi
qiǎn
yán
lái
huán
qiè
yǒu
xiù
yāo
wēi
ruí
shēng
guāng
hóng
luó
dǒu
zhàng
jiǎo
chuí
xiāng
náng
xiāng
lián
liù
shí
绿
qīng
shéng
zhǒng
zhǒng
zài
zhōng
rén
jiàn
yíng
hòu
rén
liú
dài
zuò
wèi
shī
jīn
huì
yīn
shí
shí
wéi
ān
wèi
jiǔ
jiǔ
xiāng
wàng
!”
!”
míng
wài
shǔ
xīn
yán
zhuāng
zhuó
xiù
jiá
qún
shì
shì
tōng
xià
niè
tóu
shàng
dài
mào
guāng
yāo
ruò
liú
wán
ěr
zhuó
míng
yuè
dāng
zhǐ
xuē
cōng
gēn
kǒu
hán
zhū
dān
xiān
xiān
zuò
jīng
miào
shì
shuāng
shàng
táng
bài
ā
ā
zhǐ
昔作女儿时
昔作女儿时
zuò
shēng
xiǎo
chū
běn
jiào
xùn
jiān
kuì
guì
jiā
shòu
qián
duō
kān
shǐ
使
jīn
huán
jiā
niàn
láo
jiā
。”
。”
què
xiǎo
bié
lèi
luò
lián
zhū
xīn
新妇初来时
新妇初来时
xiǎo
shǐ
chuáng
jīn
bèi
qiǎn
xiǎo
cháng
qín
xīn
yǎng
gōng
hǎo
xiāng
jiāng
chū
xià
jiǔ
xiāng
wàng
。”
。”
chū
mén
dēng
chē
luò
bǎi
háng
zài
qián
xīn
chē
zài
hòu
yǐn
yǐn
tián
tián
huì
dào
kǒu
xià
chē
zhōng
tóu
gòng
ěr
:“
:“
shì
xiāng
qīng
qiě
zàn
huán
jiā
jīn
qiě
jiǔ
dāng
huán
guī
shì
tiān
xiāng
!”
!”
xīn
wèi
:“
:“
gǎn
jūn
huái
怀
jūn
ruò
jiàn
jiǔ
wàng
jūn
lái
jūn
dāng
zuò
pán
shí
qiè
dāng
zuò
wěi
wěi
rèn
pán
shí
zhuǎn
yǒu
qīn
xiōng
xìng
xíng
bào
léi
kǒng
rèn
jiān
huái
怀
。”
。”
shǒu
cháng
láo
láo
​​èr
qíng
tóng
mén
shàng
jiā
táng
jìn
tuì
退
yán
ā
zhǎng
guī
:“
:“
shí
sān
jiāo
zhī
shí
néng
cái
shí
tán
kōng
hóu
shí
liù
zhī
shí
qiǎn
jià
wèi
yán
shì
wéi
jīn
zuì
guò
yíng
ér
guī
?”
?”
lán
zhī
cán
ā
:“
:“
ér
shí
zuì
guò
。”
。”
ā
bēi
cuī
huán
jiā
shí
xiàn
lìng
qiǎn
méi
lái
yún
yǒu
sān
láng
yǎo
tiǎo
shì
shuāng
nián
shǐ
shí
jiǔ
pián
便
yán
duō
lìng
cái
ā
wèi
ā
:“
:“
yìng
zhī
。”
。”
ā
hán
lèi
:“
:“
lán
zhī
chū
huán
shí
jiàn
dīng
níng
jié
shì
bié
jīn
wéi
qíng
kǒng
shì
fēi
duàn
lái
xìn
gèng
wèi
zhī
。”
。”
ā
bái
méi
rén
:“
:“
pín
jiàn
yǒu
shǐ
shì
huán
jiā
mén
kān
rén
lìng
láng
jūn
xìng
guǎng
广
wèn
xùn
biàn
便
xiāng
。”
。”
méi
rén
shù
xún
qiǎn
chéng
qǐng
huán
shuō
yǒu
lán
jiā
chéng
yǒu
huàn
guān
yún
yǒu
láng
jiāo
wèi
yǒu
hūn
qiǎn
chéng
wéi
méi
rén
zhǔ
簿
tōng
yán
zhí
shuō
tài
shǒu
jiā
yǒu
lìng
láng
jūn
jié
qiǎn
lái
guì
mén
ā
xiè
méi
rén
:“
:“
xiān
yǒu
shì
lǎo
gǎn
yán
!”
!”
ā
xiōng
wén
zhī
chàng
rán
xīn
zhōng
fán
yán
wèi
ā
mèi
:“
:“
zuò
liáng
xiān
jià
hòu
jià
láng
jūn
tài
tiān
róng
shēn
jià
láng
wǎng
yún
?”
?”
lán
zhī
yǎng
tóu
:“
:“
shí
xiōng
yán
xiè
jiā
shì
婿
zhōng
dào
huán
xiōng
mén
chǔ
fèn
shì
xiōng
rèn
zhuān
suī
yāo
huì
yǒng
yuán
dēng
xiāng
biàn
便
zuò
hūn
yīn
。”
。”
méi
rén
xià
chuáng
nuò
nuò
ěr
ěr
huán
bái
jūn
:“
:“
xià
guān
fèng
shǐ
使
mìng
yán
tán
yǒu
yuán
。”
。”
jūn
wén
zhī
xīn
zhōng
huān
shì
kāi
shū
biàn
便
yuè
nèi
liù
zhèng
xiāng
yìng
liáng
sān
shí
jīn
èr
shí
qīng
chéng
hūn
jiāo
zhuāng
shù
luò
yún
qīng
què
bái
fǎng
jiǎo
lóng
fān
ē
nuó
suí
fēng
zhuǎn
jīn
chē
zuò
lún
zhí
zhú
qīng
cōng
liú
jīn
lòu
ān
qián
sān
bǎi
wàn
jiē
yòng
qīng
chuān
穿
cǎi
sān
bǎi
jiāo
guǎng
广
shì
xié
zhēn
cóng
rén
bǎi
dēng
jùn
mén
ā
wèi
ā
:“
:“
shì
jūn
shū
míng
lái
yíng
zuò
cháng
lìng
shì
!”
!”
ā
shēng
shǒu
jīn
yǎn
kǒu
lèi
luò
biàn
便
xiè
liú
chū
zhì
qián
chuāng
xià
zuǒ
shǒu
chí
dāo
chǐ
yòu
shǒu
zhí
líng
luó
zhāo
chéng
xiù
jiá
qún
wǎn
chéng
dān
luó
shān
yǎn
yǎn
míng
chóu
chū
mén
wén
biàn
yīn
qiú
jià
zàn
guī
wèi
zhì
èr
sān
cuī
zàng
bēi
āi
xīn
shí
shēng
niè
xiāng
féng
yíng
chàng
rán
yáo
xiāng
wàng
zhī
shì
rén
lái
shǒu
pāi
ān
jiē
tàn
shǐ
使
xīn
shāng
:“
:“
jun1
bié
hòu
rén
shì
​​liàng​​
guǒ
xiān
yuàn
yòu
fēi
jūn
suǒ
xiáng
yǒu
qīn
jiān
xiōng
yìng
rén
jūn
hái
suǒ
wàng
!”
!”
wèi
xīn
:“
:“
qīng
gāo
qiān
pán
shí
fāng
qiě
hòu
qiān
nián
wěi
shí
rèn
biàn
便
zuò
dàn
jiān
qīng
dāng
shèng
guì
xiàng
huáng
quán
!”
!”
xīn
wèi
:“
:“
chū
yán
tóng
shì
bèi
jūn
ěr
qiè
rán
huáng
quán
xià
xiāng
jiàn
wéi
jīn
yán
!”
!”
zhí
shǒu
fèn
dào
huán
jiā
mén
shēng
rén
zuò
bié
hèn
hèn
lùn
niàn
shì
jiān
qiān
wàn
quán
huán
jiā
shàng
táng
bài
ā
:“
:“
jīn
fēng
hán
hán
fēng
cuī
shù
yán
shuāng
jié
tíng
lán
ér
jīn
míng
míng
lìng
zài
hòu
dān
zuò
liáng
yuàn
guǐ
shén
mìng
nán
shān
shí
kāng
qiě
zhí
!”
!”
ā
wén
zhī
líng
lèi
yìng
shēng
luò
:“
:“
shì
jiā
shì
huàn
tái
shèn
wèi
guì
jiàn
qíng
dōng
jiā
yǒu
xián
yǎo
tiǎo
yàn
chéng
guō
ā
wèi
qiú
biàn
便
zài
dàn
。”
。”
zài
bài
huán
cháng
tàn
kōng
fáng
zhōng
zuò
nǎi
ěr
zhuǎn
tóu
xiàng
jiàn
jiàn
chóu
jiān
niú
xīn
qīng
yǎn
yǎn
huáng
hūn
hòu
rén
dìng
chū
我命绝今日
我命绝今日
mìng
hún
shī
cháng
liú
!”
!”
lǎn
qún
tuō
shēn
qīng
chí
wén
shì
xīn
zhī
cháng
bié
pái
huái
tíng
shù
xià
guà
dōng
nán
zhī
liǎng
jiā
qiú
zàng
zàng
huà
shān
​​páng​​
dōng
西
zhí
sōng
bǎi
zuǒ
yòu
zhòng
tóng
zhī
zhī
xiāng
gài
xiāng
jiāo
tōng
zhōng
yǒu
shuāng
fēi
niǎo
míng
wéi
yuān
yāng
yǎng
tóu
xiāng
xiàng
míng
gēng
xíng
rén
zhù
tīng
guǎ
páng
huáng
duō
xiè
hòu
shì
rén
jiè
zhī
shèn
wàng

译文

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仲卿的母亲休弃,她回娘家后发誓不再嫁人。她的娘家的人逼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焦仲卿听到这件事,也吊死在自己家里庭院的树上。当时的人哀悼他们,便写了这样一首诗。孔雀朝着东南方向飞去,每飞五里,就流连一阵。“我十三岁就能织出白色的丝绢,十四岁就学会了裁衣,十五岁学会弹箜篌,十六岁就能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你的妻子,但心中常常感到痛苦伤悲。你既然已经做了府吏,遵守官府的规矩,专心不移,我一人待在空房里,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鸡叫的时候我就进入机房纺织,天天晚上都不能休息。三天就截下五匹布,但婆婆仍旧嫌我织的慢。并不是我织的慢,而是你家的媳妇难做啊!我已经不能胜任你家的使唤,白白地留着也没有什么用,你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返回娘家去。”府吏听到这些话,便走到堂上禀告阿母:“我儿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福相,幸亏还能娶得这个媳妇,两人结婚,相亲相爱的过活,并约定死后在地下也相依为伴。我们在一起过日子不过两三年,婚姻生活才开头,还不算很久,这个女子的行为没有什么不正当的地方,哪里想到会招致母亲的不满?”阿母对府吏说:“你怎么这样愚拙!这个女子不讲礼节,一举一动完全凭借她自己的感觉。我心中早已憋了一肚子气,你怎么可以自作主张!邻近人家有个聪明贤惠的女子,名字叫秦罗敷,姿态可爱无比,母亲替你去求婚。你就赶快休掉刘兰芝,打发她走,千万不要挽留!”焦仲卿直身而跪禀告:“孩儿恭敬德禀告母亲,现在假如休掉这个媳妇,我这辈子都不再娶妻了!”焦母听了儿子的话,拍击着座位大发脾气:“你这小子胆子太大毫无畏惧,怎么敢帮着这个女子说话!我对她已经没有什么恩情了,一定不会同意你的要求!”焦仲卿默默不说话,对母亲拜了两拜回到自己的房里,张嘴对媳妇说话,却抽抽噎噎话不成章:“我本来不愿赶你走,但有母亲逼迫着。你暂时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到庐江太守府里去办事。不久我一定回来,回来之后一定会去迎接你回来。你就受些委屈吧,千万不要违背我这番话语。”兰芝对府吏说:“不要再添麻烦吧。记得那年冬至之后,立春以前,我辞别自己的家,嫁到你府上。一切行事都顺着婆婆的意思,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不管白天黑夜都辛勤劳作,孤孤单单,受尽辛苦。以为没有过错,便可终身侍奉婆婆报答大恩;我到底还是被休弃了,哪里还说得上再回到你家来!我有绣花的齐腰短袄,袄上的刺绣繁多艳丽,自然发出光彩;双层红色纱罗做的帐子,四角都挂着香袋;箱子和镜匣有许多只,都用碧绿的青丝绳捆着。样样东西各不相同,所有的东西都在那箱子里面。我人低贱,东西也不值钱,不配拿去给你日后的再娶的妻子用。留着作为我赠送给你的纪念品吧,从此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时时把这些东西当作安慰吧,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四更的时候,外面天要亮了,刘兰芝起床仔细地梳妆打扮。穿上绣花的夹裙,梳妆打扮的每件事,都反复四五遍。脚上穿着丝绸鞋,头上戴着的玳瑁首饰闪闪发光。腰束纨素的带子,光彩像流水一样晃动,耳朵上戴着珍珠耳坠,如明月一般皎洁。手指白嫩纤细,像尖削的葱根,嘴唇红润,像含着朱砂。轻盈地踏着细步,精巧美丽,真是举世无双。刘兰芝走上厅堂拜见婆婆,婆婆仍在生气。“从前我做女儿的时候,从小生长在乡间,本来就没受过什么好的教养,同您家少爷结婚,更感到惭愧。接受婆婆的聘礼很多,却不能胜任婆婆的使唤。今天我就要回到娘家去,记挂婆婆在家里操劳。”她退下堂来又去向小姑告别,眼泪滚滚落下像一连串的珠子。“我当初来你家时,小姑你刚能扶着坐具走;今天我被赶走,小姑你长得和我一样高了。希望你努力尽心奉养母亲,好好扶持老人家。七月七日和每月的十九日,'乞巧'、欢聚时不要忘记我。”刘兰芝说完出门登上车子离去了,眼泪不停地落下来。焦仲卿的马走在前面,刘兰芝的车行在后面,车子发出隐隐甸甸的响声,一起在大路口会合。府吏下马走进车中,低头凑近刘兰芝的耳朵低声说:“我发誓决不与你断绝关系,你暂且回到娘家去;我现在将要去太守府办事,不久一定会回来,我指天发誓,决不会辜负你!”兰芝对府吏说:“感谢你深挚的情意!你既然如此记着我,盼望你不久就能来接我。你一定要成为磐石,我一定要成为香蒲和芦苇,香蒲和芦苇像丝一样坚韧,磐石坚定不会转移。只是我有一个亲哥哥,性情暴躁如雷,恐怕不会听任我的意愿,想到将来,我心里像受着煎熬一般。”举手告别,忧愁伤感不止,两人同样恋恋不舍。刘兰芝走进家门,来到内堂,上前退后都觉得没脸面。刘母看见刘兰芝回来大为惊异,没料到女儿竟被驱遣回家,说:“十三岁我就教你纺织,十四岁你就能裁剪衣裳,十五岁学会弹箜篌,十六岁懂得礼节,十七岁遣汝嫁,总以为你在夫家不会有什么过失。你现在究竟有什么罪过,没有人迎接,你就自己回来了?”刘兰芝很惭愧地对母亲说:“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错。”亲娘听了十分伤悲。回家才过了十多日,县令派了媒人上门来。说县令家有个三公子,人长得英俊文雅,举世无双,年龄只有十八九岁,口才很好,又多才能。刘母对女儿说:“你可以去答应他。”兰芝含着眼泪回答说:“兰芝当初回来时,府吏一再嘱咐我,我们立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怕这样做不好。可以回绝来做媒的人,以后再慢慢商议。”亲娘出去告诉媒人:“我们贫贱人家,有了这个女儿,刚出嫁不久便被赶回家里,她做不了府吏的妻子,怎么配得上县太爷的公子?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我不能立刻答应你。”县令的媒人走了几天后,不久太守派郡丞来求婚了。说有兰家之女,出生于官宦人家。又说太守有个排行第五的儿子,娇美文雅,还没有结婚。请郡丞做媒人,主簿传达太守的话。郡丞直接对刘母说,在太守家里,有这样一个美好的郎君,想和你家结为婚姻,所以才派遣我来到贵府做媒人。刘母谢绝媒人说:“女儿先前有过誓言,老妇我怎么敢对她说再嫁这件事呢!”刘兰芝的哥哥听到求婚被拒这件事,心中烦躁不安,向其妹兰芝开口说道:“你这样打算,多么缺乏考虑啊!前次出嫁的是一个小官吏,这次出嫁的是一个贵公子,运气的好坏,相差像天上地下一样,好运气足够使你终身荣华富贵。这样的好郎君都不嫁,往后你打算怎么办?”兰芝抬起头来回答说:“道理确实像哥哥所说的一样,我辞别娘家去侍奉丈夫,中间又回到哥哥家里。怎样处理,完全照哥哥的主意吧,哪敢自己随便做主呢!虽然我与焦仲卿有过誓约,但与他相会永远没有机会了。立即就答应这门亲事吧,可以结婚。”太守的媒人从座位上起来了,连声说“是,是,就这样办,就这样办。”回到府里报告太守说:“我接受您交给的使命,说起这门亲事,他们两人大有缘分。”太守听了这话以后,心中非常欢喜。反复翻看历书,婚期定在这个月内就很适合,年、月、日都很吉利。良辰吉日就在三十这一天,今天已是二十七日,你赶紧去刘家订好结婚日期。大家互相传告“赶快收拾,准备吧”,人来人往,像天上的浮云一样接连不断。装婚礼品的画着青雀、白鹄的船,船的四角还挂着绣着龙的旗子,旗子随风轻轻地飘动。金色的车,白玉镶的车轮,毛色青白相杂的马缓缓地走,马鞍上面有镂金的花饰,周围垂着缨子。赠送的聘金有三百万,都用青色的丝线穿着。各色绸缎有三百匹,还有从交州、广州采办的山珍海味。仆人有四五百,热热闹闹地走到庐江郡门。亲娘对兰芝说:“刚才得到太守的信,明天就要来迎娶你。你为什么还不做好衣裳?别让婚事办的不成功!”兰芝默默不说话,用手巾捂着嘴哭泣,眼泪像水一样倾泻下来。移动装饰着琉璃的榻,搬出来放在前面窗子下。左手拿着剪刀和尺子,右手拿着绫罗绸缎动手做衣裳。早晨做成了绣花的夹裙,晚上做成了单罗衫。阴沉沉地,天快晚了,兰芝满怀愁思,走出门痛哭。焦仲卿听到这个变化,于是请假暂时回来看。还未走到刘家大约还有二三里,人伤心,马也哀鸣。兰芝熟悉那匹马的鸣声,轻步快跑去迎接他。刘兰芝悲伤失意地望着他,知道是相爱的人来了。她举起手来拍拍马鞍,哀声长叹使人的心都碎了:“自从你离开我之后,人间的事不能预料啊。果然不像先前希望见到的,事情又不是你所了解的。我有亲生母亲,逼迫我的还有我的亲兄长,硬把我许配给别人了,你还能有什么希望!”府吏对兰芝说:“祝贺你能够高升!我这块磐石方正又坚实,可以一直存放上千年;蒲苇一时坚韧,但只能坚持很短的时间。你将会一天比一天尊贵起来,我独自一个人走到地府吧。”兰芝对府吏说:“哪里想到你会说出这种话来!同是被家人逼迫,你这样,我也这样。我们在阴间见面吧,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他们互相紧紧地握着手,然后告别离去,各自都回到自己家里面。活着的人却要作临死的诀别,心中抱恨不已,哪里说得尽呢?想到他们将要离开人世,无论如何不能再保全了!府吏回到自己家,走上厅堂拜见母亲说:“今天风大又非常寒冷,寒风摧折了树木,院子里的兰花上结满了浓霜。你的儿子从今将不久于人世,使得母亲今后很孤单。我是有意作出这种不好的打算,不要再去怨恨什么鬼神了!但愿你的生命像南山石一样的久长,身体永远健康。”阿母听到了这番话,泪水随着说话声一起落下,说:“你是世家子弟,在大的官府任官职,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你和她贵贱不同,离弃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邻近人家有个贤惠的女子,她的美丽在这城内外是出名的,我替你去求婚,很快就会有答复。”焦仲卿向母亲拜了两拜回房,在自己的空房里长声叹息。自杀的主意就这样定下来了,他把头转向刘兰芝住过的内房,睹物生情越来越被悲痛煎熬逼迫。结婚这一天牛马乱叫的时候,新妇进了青布篷帐。天黑了以后,静悄悄的,人们开始安歇了。“我的生命终结就在今天,魂魄要离开了,让这尸体长久地留在人间吧!”她挽起裙子脱下丝鞋,纵身一跳投进了清水池。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自杀这件事,心里知道这就是永远的别离,于是来到庭院大树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就在向着东南的树枝上吊死了。焦、刘两家要求合葬,结果合葬在华山旁。坟墓东西两边种植着松柏,左右两侧栽种梧桐。各种树枝枝枝相覆盖,各种树叶叶叶相连通。树中有一对飞鸟,它们的名字叫作鸳鸯,仰头相互对着叫,每晚都要鸣叫一直叫到五更。走路的人停下脚步听,寡妇听见了从床上起来,心里很不安定。多多告诉后人,把这件事作为教训,千万不要忘记啊!

逐句剖析

"汉末建安中":东汉末年建安年间,

# 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

"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

# 庐江:汉代郡名,郡城在今安徽潜山一带。

"为仲卿母所遣":被仲卿的母亲休弃,

# 遣:指夫家休弃妻子。

"自誓不嫁":她回娘家后发誓不再嫁人。

"其家逼之":她的娘家的人逼迫她改嫁,

"乃投水而死":她便投水死了。

"仲卿闻之":焦仲卿听到这件事,

"亦自缢于庭树":也吊死在自己家里庭院的树上。

# 缢:吊死。

"时人伤之":当时的人哀悼他们,

# 时人伤之:“时人”二句:当时的人哀悼他们,写了这样一首诗。

"为诗云尔":便写了这样一首诗。

# 云尔:句末语气词。如此而已。

"孔雀东南飞":孔雀朝着东南方向飞去,

# 孔雀东南飞:“孔雀向东南飞”两句:孔雀向东南飞,每飞五里,就流连一阵。徘徊,流连。汉代诗歌常以飞鸟徘徊起兴,以写夫妻离别。

"五里一徘徊":每飞五里,就流连一阵。

# 徘徊:来回走动。汉代乐府诗常以飞鸟徘徊起兴,以写夫妇离别。

"“":“我十三岁就能织出白色的丝绢

",":,

"十四学裁衣":十四岁就学会了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五岁学会弹箜篌,

# 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形如筝、瑟。

"十六诵诗书":十六岁就能诵读诗书。

# 诗书:这里泛指书籍。

"十七为君妇":十七岁做了你的妻子,

"心中常苦悲":但心中常常感到痛苦伤悲。

"君既为府吏":你既然已经做了府吏,

"守节情不移":遵守官府的规矩,专心不移,

# 守节:遵守官府的规则。

"贱妾留空房":我一人待在空房里,

# 贱妾:旧时女子自称的谦辞。

"相见常日稀":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

"鸡鸣入机织":鸡叫的时候我就进入机房纺织,

"夜夜不得息":天天晚上都不能休息。

"三日断五匹":三天就截下五匹布,

# 断:(把织成的布匹从织机上)截下来。

"大人故嫌迟":但婆婆仍旧嫌我织的慢。

# 大人故嫌迟:婆婆仍然嫌我织得慢。大人,相当于现在说的“老人家”,这里指婆婆。故,仍旧。

"非为织作迟":并不是我织的慢,

"君家妇难为":而是你家的媳妇难做啊!

"妾不堪驱使":我已经不能胜任你家的使唤,

# 驱使:使唤。,堪:不能胜任。

"徒留无所施":白白地留着也没有什么用,

# 施:用。,徒:徒然,白白地。

"便可白公姥":你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

# 白公姥:禀告婆婆。白,告诉,禀告。公姥,公公婆婆,这里是偏义复词,专指婆婆。

"及时相遣归":趁早把我遣返回娘家去。”

"府吏得闻之":府吏听到这些话,

"堂上启阿母":便走到堂上禀告阿母:“

# 启:禀告。

"儿已薄禄相":我儿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福相,

# 薄禄相:福薄的相貌。薄禄,福薄、福分少。迷信的人认为从一个人的相貌可以断定他的命运。

"幸复得此妇":幸亏还能娶得这个媳妇,

"结发同枕席":两人结婚,相亲相爱的过活,

# 结发:成婚。古代婚礼,成婚之夕,男女共髻束发,故称。

"黄泉共为友":并约定死后在地下也相依为伴。

"共事二三年":我们在一起过日子不过两三年,

# 共事二三年:“共事”二句:(我们)在一起过日子不过两三年,(婚姻生活)才开头,还不算很久。

"始尔未为久":婚姻生活才开头,还不算很久,

# 始尔:刚开始。尔,助词,无实义。

"女行无偏斜":这个女子的行为没有什么不正当的地方,

"何意致不厚":哪里想到会招致母亲的不满?”

# 何意致不厚:哪里想到会招致(母亲)不满意呢?何意,谁能料到。

"阿母谓府吏":阿母对府吏说:“

"何乃太区区!":你怎么这样愚拙!

# 区区:愚拙。

"此妇无礼节":这个女子不讲礼节,

"举动自专由":一举一动完全凭借她自己的感觉。

# 举动自专由:一举一动完全凭(她)自己的意思。自专由:与下句“汝岂得自由”中的“自由”都是自作主张的意思。专,独断专行。由,随意,任意。

"吾意久怀忿":我心中早已憋了一肚子气,

# 意:心中,心里。

"汝岂得自由":你怎么可以自作主张!

# 自由:自作主张。

"东家有贤女":邻近人家有个聪明贤惠的女子,

# 贤:这里指聪明贤惠。,东家:泛指邻近人家。

"自名秦罗敷":名字叫秦罗敷,

# 秦罗敷:古诗中常用“秦”作为美女的姓,常用“罗敷”作为美女的名。

"可怜体无比":姿态可爱无比,

# 可怜体无比:姿态可爱无比。可怜:可爱。体,体态。

"阿母为汝求":母亲替你去求婚。

"便可速遣之":你就赶快休掉刘兰芝,

"遣去慎莫留":打发她走,千万不要挽留!”

"府吏长跪告":焦仲卿直身而跪禀告:“

"伏惟启阿母":孩儿恭敬德禀告母亲,

# 伏惟:古时晚辈对长辈或下对上说话时表示恭敬的用语。

"今若遣此妇":现在假如休掉这个媳妇,

"终老不复取":我这辈子都不再娶妻了!”

# 取:通“娶”,娶妻。

"阿母得闻之":焦母听了儿子的话,

"槌床便大怒":拍击着座位大发脾气:“

# 槌床:拍击着座位。床:古代坐具。

"小子无所畏":你这小子胆子太大毫无畏惧,

"何敢助妇语":怎么敢帮着这个女子说话!

"吾已失恩义":我对她已经没有什么恩情了,

"会不相从许":一定不会同意你的要求!”

# 会不相从许:一定不会同意。会不,当不,这里是“决不”的意思。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态度。

"府吏默无声":焦仲卿默默不说话,

"再拜还入户":对母亲拜了两拜回到自己的房里,

"举言谓新妇":张嘴对媳妇说话,

# 举言谓新妇:张嘴对妻子说话。举言,开口讲话。新妇,这里指妻子。下文“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中的“新妇”是已婚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哽咽不能语":却抽抽噎噎话不成章:“

"我自不驱卿":我本来不愿赶你走,

# 卿:古代表示亲热的称呼。这里是丈夫对妻子的爱称。

"逼迫有阿母":但有母亲逼迫着。

"卿但暂还家":你暂时回娘家去,

"吾今且报府":我现在暂且到庐江太守府里去办事。

# 报府:赴府,指到庐江太守府里去办事。报,同“赴”。

"不久当归还":不久我一定回来,

"还必相迎取":回来之后一定会去迎接你回来。

"以此下心意":你就受些委屈吧,

# 下心意:低心下气,意思是受委屈。

"慎勿违吾语":千万不要违背我这番话语。”

"新妇谓府吏":兰芝对府吏说:“

"勿复重纷纭":不要再添麻烦吧。

# 勿复重纷纭:不要再添麻烦吧。也就是说,不必再提接回来的话了。纷纭,凌乱。

"往昔初阳岁":记得那年冬至之后,立春以前,

# 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

"谢家来贵门":我辞别自己的家,嫁到你府上。

# 谢:辞别。

"奉事循公姥":一切行事都顺着婆婆的意思,

# 奉事循公姥:“奉事”二句:一切行事都顺着婆婆的意思,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奉事,行事。

"进止敢自专":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

# 进止:行动。

"昼夜勤作息":不管白天黑夜都辛勤劳作,

# 作息:劳作和休息,这里是偏义复词,单指劳作。

"伶俜萦苦辛":孤孤单单,受尽辛苦。

# 伶俜萦苦辛:孤孤单单,受尽辛苦。伶俜,孤单的样子。萦,缠绕、牵缠。

"谓言无罪过":以为没有过错,

# 谓言:以为。

"供养卒大恩":便可终身侍奉婆婆报答大恩;

# 卒大恩:意思是报答大恩。卒,完成、尽。

"仍更被驱遣":我到底还是被休弃了,

"何言复来还":哪里还说得上再回到你家来!

"妾有绣腰襦":我有绣花的齐腰短袄,

# 绣腰襦:绣花的齐腰短袄。

"葳蕤自生光":袄上的刺绣繁多艳丽,自然发出光彩;

# 葳蕤自生光:(袄上的刺绣)繁多艳丽,自然发出光彩。葳蕤,草木繁盛的样子,这里形容刺绣的花叶繁多而美丽。

"红罗复斗帐":双层红色纱罗做的帐子,

# 红罗复斗帐:“红罗”二句:双层红色纱罗做的帐子,四角都挂着香袋。复,双层。斗帐,帐子像倒置的斗的样子,所以称为“斗帐”。

"四角垂香囊":四角都挂着香袋;

"箱帘六七十":箱子和镜匣有许多只,

# 箱帘六七十:“箱帘”二句:箱子和镜匣有许多只,都用碧绿的青丝绳捆着。帘,同“奁(lián)”,女子梳妆用的镜匣。六七十,形容多。

"绿碧青丝绳":都用碧绿的青丝绳捆着。

"物物各自异":样样东西各不相同,

"种种在其中":所有的东西都在那箱子里面。

"人贱物亦鄙":我人低贱,东西也不值钱,

"不足迎后人":不配拿去给你日后的再娶的妻子用。

# 后人:指丈夫将来再娶的女子。

"留待作遗施":留着作为我赠送给你的纪念品吧,

# 遗施:赠送,施与。

"于今无会因":从此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

# 会因:见面的机会。

"时时为安慰":时时把这些东西当作安慰吧,

"久久莫相忘":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

"鸡鸣外欲曙":四更的时候,外面天要亮了,

"新妇起严妆":刘兰芝起床仔细地梳妆打扮。

# 严妆:整妆,梳妆打扮。

"著我绣夹裙":穿上绣花的夹裙,

"事事四五通":梳妆打扮的每件事,都反复四五遍。

# 事事四五通:梳妆打扮的每件事,都反复四五遍。通,遍、次。

"足下蹑丝履":脚上穿着丝绸鞋,

# 足下蹑丝履:“足下”二句:脚上穿着丝绸鞋,头上戴着的玳瑁首饰闪闪发光。蹑,穿。

"头上玳瑁光":头上戴着的玳瑁首饰闪闪发光。

# 玳瑁:一种形似龟的爬行动物,甲壳黄褐色,有黑斑,具光泽,可做装饰品。

"腰若流纨素":腰束纨素的带子,光彩像流水一样晃动,

# 腰若流纨素:“腰若”二句腰束纨素的带子,光彩像流水一样晃动。纨素,洁白精致的绢。

"耳著明月珰":耳朵上戴着珍珠耳坠,如明月一般皎洁。

# 珰:耳坠。

"指如削葱根":手指白嫩纤细,像尖削的葱根,

# 指如削葱根:“指如”二句:手指白嫩纤细,像削尖的葱根。嘴唇红润,像含着朱砂。削:比喻女子的手指白嫩纤细。

"口如含朱丹":嘴唇红润,像含着朱砂。

"纤纤作细步":轻盈地踏着细步,

"精妙世无双":精巧美丽,真是举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刘兰芝走上厅堂拜见婆婆,

"阿母怒不止":婆婆仍在生气。

"“":“从前我做女儿的时候

# 昔作女儿时:以下八句是仲卿妻对焦母告别时说的话。

",":,

"生小出野里":从小生长在乡间,

# 野里:乡间。,生小:从小,自小。

"本自无教训":本来就没受过什么好的教养,

"兼愧贵家子":同您家少爷结婚,更感到惭愧。

# 兼愧:更有愧于。

"受母钱帛多":接受婆婆的聘礼很多,

# 钱帛:金钱和丝织品,指聘礼。

"不堪母驱使":却不能胜任婆婆的使唤。

"今日还家去":今天我就要回到娘家去,

"念母劳家里":记挂婆婆在家里操劳。”

# 念母劳家里:记挂婆婆在家里操劳。

"却与小姑别":她退下堂来又去向小姑告别,

# 却:退下。

"泪落连珠子":眼泪滚滚落下像一连串的珠子。

"“":“我当初来你家时

",":,

"小姑始扶床":小姑你刚能扶着坐具走;

# 始扶床:刚能扶着坐具走。按“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兰芝在焦 家只有二三年,小姑不可能长得这么快。这是夸张写法,极言日子过得快。

"今日被驱遣":今天我被赶走,

"小姑如我长":小姑你长得和我一样高了。

"勤心养公姥":希望你努力尽心奉养母亲,

"好自相扶将":好好扶持老人家。

# 扶将:扶持,扶养。

"初七及下九":七月七日和每月的十九日,

# 初七及下九:七月七日和每月的十九日。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祭织女以乞巧。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古代每月十九日,妇女常置酒欢聚,嬉戏娱乐。

"嬉戏莫相忘":'乞巧'、欢聚时不要忘记我。”

"出门登车去":刘兰芝说完出门登上车子离去了,

"涕落百余行":眼泪不停地落下来。

"府吏马在前":焦仲卿的马走在前面,

"新妇车在后":刘兰芝的车行在后面,

"隐隐何甸甸":车子发出隐隐甸甸的响声,

# 隐隐何甸甸:隐隐、甸甸,都是模拟车声。何,助词,无实义。

"俱会大道口":一起在大路口会合。

"下马入车中":府吏下马走进车中,

"低头共耳语":低头凑近刘兰芝的耳朵低声说:“

"誓不相隔卿":我发誓决不与你断绝关系,

# 誓不相隔卿: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这是府吏对兰芝说的话。

"且暂还家去":你暂且回到娘家去;

"吾今且赴府":我现在将要去太守府办事,

"不久当还归":不久一定会回来,

"誓天不相负":我指天发誓,决不会辜负你!”

"新妇谓府吏":兰芝对府吏说:“

"感君区区怀":感谢你深挚的情意!

# 区区:情意深挚。

"君既若见录":你既然如此记着我,

# 若见录:如此记住我。“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下文的“见丁宁”用法与此相同。录,收留。

"不久望君来":盼望你不久就能来接我。

"君当作磐石":你一定要成为磐石,

# 磐石:厚而大的石头。

"妾当作蒲苇":我一定要成为香蒲和芦苇,

# 蒲苇:香蒲和芦苇。

"蒲苇纫如丝":香蒲和芦苇像丝一样坚韧,

# 纫:同“韧”,坚韧。

"磐石无转移":磐石坚定不会转移。

"我有亲父兄":只是我有一个亲哥哥,

# 亲父兄:偏义复词,这里单指哥哥。

"性行暴如雷":性情暴躁如雷,

# 性行:性情。

"恐不任我意":恐怕不会听任我的意愿,

"逆以煎我怀":想到将来,我心里像受着煎熬一般。”

# 逆以煎我怀:想到将来,我心里像受着煎熬一般。逆,预料、想到将来。

"举手长劳劳":举手告别,忧愁伤感不止,

# 劳劳:忧愁伤感的样子。

"二情同依依":两人同样恋恋不舍。

"入门上家堂":刘兰芝走进家门,来到内堂,

"进退无颜仪":上前退后都觉得没脸面。

# 颜仪:脸面。

"阿母大拊掌":刘母看见刘兰芝回来大为惊异,

# 拊掌:拍手,这里表示惊异。

"不图子自归":没料到女儿竟被驱遣回家,说:“

# 不图子自归:想不到你自己回来了。意思是,没料到女儿竟被驱遣回家。古代女子出嫁以后,一定要得到婆家的同意后,娘家派人来接,才能回娘家。下文“不迎而自归”,也是按这种规矩说的责备的话。

"十三教汝织":十三岁我就教你纺织,

"十四能裁衣":十四岁你就能裁剪衣裳,

"十五弹箜篌":十五岁学会弹箜篌,

"十六知礼仪":十六岁懂得礼节,

"十七遣汝嫁":十七岁遣汝嫁,

"谓言无誓违":总以为你在夫家不会有什么过失。

# 无誓违:不会有什么过失。誓违:过失,过错。誓,一般认为应作“諐(qiān)”。諐,同“愆”,过失。违,过失。

"汝今何罪过":你现在究竟有什么罪过,

"不迎而自归":没有人迎接,你就自己回来了?”

"兰芝惭阿母":刘兰芝很惭愧地对母亲说:“

"儿实无罪过":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错。”

"阿母大悲摧":亲娘听了十分伤悲。

# 悲摧:悲痛。摧,伤心、断肠。

"还家十余日":回家才过了十多日,

"县令遣媒来":县令派了媒人上门来。

"云有第三郎":说县令家有个三公子,

# 第三郎:相当于三公子。

"窈窕世无双":人长得英俊文雅,举世无双,

# 窈窕:容貌体态美好的样子。

"年始十八九":年龄只有十八九岁,

"便言多令才":口才很好,又多才能。

# 便言多令才:口才很好,又多才能。便言,擅长辞令。便,言辞敏捷。令,美好。

"阿母谓阿女":刘母对女儿说:“

"汝可去应之":你可以去答应他。”

"阿女含泪答":兰芝含着眼泪回答说:“

"兰芝初还时":兰芝当初回来时,

"府吏见丁宁":府吏一再嘱咐我,

# 丁宁:嘱咐。

"结誓不别离":我们立誓不别离。

"今日违情义":今日违情义,

"恐此事非奇":恐怕这样做不好。

# 非奇:不宜,不好。

"自可断来信":可以回绝来做媒的人,

# 自可断来信:可以回绝来做媒的人。断来信:回绝来做媒的人。断,回绝。来信,派来的使者,指媒人。

"徐徐更谓之":以后再慢慢商议。”

# 徐徐更谓之:以后慢慢再谈吧。更谓之:再谈它把。之,指再嫁的事。

"阿母白媒人":亲娘出去告诉媒人:“

"贫贱有此女":我们贫贱人家,有了这个女儿,

"始适还家门":刚出嫁不久便被赶回家里,

# 适:出嫁。

"不堪吏人妇":她做不了府吏的妻子,

# 不堪:不能胜任,意思是做不了。

"岂合令郎君":怎么配得上县太爷的公子?

"幸可广问讯":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

# 幸可广问讯:意思是希望你多方打听打听。

"不得便相许":我不能立刻答应你。”

"媒人去数日":县令的媒人走了几天后,

# 媒人去数日:〔媒人去数日……承籍有宦官〕这里可能有文字脱漏或错误,因此,这四句没法解释清楚。有人认为“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两句当在“阿母谢媒人”之后,是阿母辞谢媒人的话。意思是,有兰家之女,出身于做官人家,可配太守之子,而自己的女儿出身微贱,不能相配。但这两句后边,恐仍有脱漏之句。

"寻遣丞请还":不久太守派郡丞来求婚了。

# 丞:郡丞,辅助太守的官。,寻:接着、不久。

"说有兰家女":说有兰家之女,

"承籍有宦官":出生于官宦人家。

# 宦官:即官宦,做官的人。,承籍:承继祖辈的仕籍。

"云有第五郎":又说太守有个排行第五的儿子,

"娇逸未有婚":娇美文雅,还没有结婚。

# 娇逸:娇美文雅。

"遣丞为媒人":请郡丞做媒人,

# 遣丞为媒人:“遣丞”二句:请郡丞做媒人,主簿传达(太守)的话。

"主簿通语言":主簿传达太守的话。

# 主簿:太守的下属。

"直说太守家":郡丞直接对刘母说,

"有此令郎君":在太守家里,有这样一个美好的郎君,

"既欲结大义":想和你家结为婚姻,

# 结大义:指结为婚姻。

"故遣来贵门":所以才派遣我来到贵府做媒人。

"阿母谢媒人":刘母谢绝媒人说:“

"女子先有誓":女儿先前有过誓言,

"老姥岂敢言":老妇我怎么敢对她说再嫁这件事呢!”

"阿兄得闻之":刘兰芝的哥哥听到求婚被拒这件事,

"怅然心中烦":心中烦躁不安,

"举言谓阿妹":向其妹兰芝开口说道:“

# 举言:开口讲话。

"作计何不量":你这样打算,多么缺乏考虑啊!

# 不量:意思是欠考虑。量,考虑。,作计:打算。

"先嫁得府吏":前次出嫁的是一个小官吏,

"后嫁得郎君":这次出嫁的是一个贵公子,

"否泰如天地":运气的好坏,相差像天上地下一样,

# 否泰如天地:运气的好坏,相差像天上地下一样。否泰:都是《易经》中的卦名。这里指运气的好坏。否,坏运气。泰,好运气。

"足以荣汝身":好运气足够使你终身荣华富贵。

"不嫁义郎体":这样的好郎君都不嫁,

# 不嫁义郎体:“不嫁”二句:这样的好郎君都不嫁,往后(你)打算怎么样呢?义郎,好郎君,指太守的儿子。义,善、好。

"其往欲何云":往后你打算怎么办?”

# 何云:这里指怎么办。,其往:其后、将来。

"兰芝仰头答":兰芝抬起头来回答说:“

"理实如兄言":道理确实像哥哥所说的一样,

"谢家事夫婿":我辞别娘家去侍奉丈夫,

"中道还兄门":中间又回到哥哥家里。

"处分适兄意":怎样处理,完全照哥哥的主意吧,

# 处分适兄意:怎样处理,完全照哥哥的主意吧。处分,处理、处置。适,顺从、依照。

"那得自任专":哪敢自己随便做主呢!

"虽与府吏要":虽然我与焦仲卿有过誓约,

# 要:相约。

"渠会永无缘":但与他相会永远没有机会了。

# 渠会:同他相会,一说是那种相会。会:他,指府吏。

"登即相许和":立即就答应这门亲事吧,

# 许和:应许。,登即:当即,立即。

"便可作婚姻":可以结婚。”

"媒人下床去":太守的媒人从座位上起来了,

"诺诺复尔尔":连声说“是,是,就这样办,就这样办。”

# 诺诺复尔尔:连声说“是,是,就这样办,就这样办”。诺诺,应答的声音。尔尔,如此如此。

"还部白府君":回到府里报告太守说:“

# 还部白府君:回到府里报告太守。部,府衙。府君,指太守。

"下官奉使命":我接受您交给的使命,

# 下官:县丞自称。

"言谈大有缘":说起这门亲事,他们两人大有缘分。”

# 言谈大有缘:说起(这门亲事)来,他们(两人)大有缘分。缘:缘分。

"府君得闻之":太守听了这话以后,

"心中大欢喜":心中非常欢喜。

"视历复开书":反复翻看历书,

# 视历复开书:“视历”二句:反复翻看历书,婚期定在这个月内就很适合。视历:翻看历书。

"便利此月内":婚期定在这个月内就很适合,

# 利:适合。

"六合正相应":年、月、日都很吉利。

# 六合:阴阳家以月建与日辰的地支相合为吉日,即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总称“六合”。

"良吉三十日":良辰吉日就在三十这一天,

# 良吉:良辰吉日。

"今已二十七":今天已是二十七日,

"卿可去成婚":你赶紧去刘家订好结婚日期。

# 卿可去成婚:这是太守叫郡丞去刘家订好结婚日期。卿:你,指县丞。

"交语速装束":大家互相传告“赶快收拾,准备吧”,

# 交语速装束:大家互相传告“赶快收拾,准备吧”。交语,互相传告。

"络绎如浮云":人来人往,像天上的浮云一样接连不断。

"青雀白鹄舫":装婚礼品的画着青雀、白鹄的船,

# 青雀白鹄舫:“青雀”二句:画着青雀、白鹄的船,船的四角还挂着绣着龙的旗子。舫:船。

"四角龙子幡":船的四角还挂着绣着龙的旗子,

# 龙子幡:绣龙的旗帜。

"婀娜随风转":旗子随风轻轻地飘动。

# 婀娜:随风摇曳的样子。

"金车玉作轮":金色的车,白玉镶的车轮,

"踯躅青骢马":毛色青白相杂的马缓缓地走,

# 踯躅青骢马:毛色青白相杂的马缓缓地走。踯躅,徘徊不前,这里是“缓慢地走”的意思。青骢马:青白杂毛的马。

"流苏金镂鞍":马鞍上面有镂金的花饰,周围垂着缨子。

# 流苏金镂鞍:马鞍上面有镂刻的金饰,周围垂着缨子。流苏,下垂的缨子,是五彩羽毛或丝线做的。

"赍钱三百万":赠送的聘金有三百万,

# 赍:赠送。

"皆用青丝穿":都用青色的丝线穿着。

"杂彩三百匹":各色绸缎有三百匹,

# 杂彩:各色绸缎。

"交广市鲑珍":还有从交州、广州采办的山珍海味。

# 交广市鲑珍:从交州、广州(今广东、广西一带)采办的山珍海味。交广:交州广州,古代郡名,这里泛指今广东广西一带。鲑,这里是鱼类菜肴的总称。珍,美味。

"从人四五百":仆人有四五百,

"郁郁登郡门":热热闹闹地走到庐江郡门。

# 郁郁:繁多的样子。

"阿母谓阿女":亲娘对兰芝说:“

"适得府君书":刚才得到太守的信,

# 适:刚才。

"明日来迎汝":明天就要来迎娶你。

"何不作衣裳":你为什么还不做好衣裳?

"莫令事不举":别让婚事办的不成功!”

# 不举:办不成。举:成功。

"阿女默无声":兰芝默默不说话,

"手巾掩口啼":用手巾捂着嘴哭泣,

"泪落便如泻":眼泪像水一样倾泻下来。

"移我琉璃榻":移动装饰着琉璃的榻,

# 榻:坐具。

"出置前窗下":搬出来放在前面窗子下。

"左手持刀尺":左手拿着剪刀和尺子,

"右手执绫罗":右手拿着绫罗绸缎动手做衣裳。

"朝成绣夹裙":早晨做成了绣花的夹裙,

"晚成单罗衫":晚上做成了单罗衫。

"晻晻日欲暝":阴沉沉地,天快晚了,

# 晻晻:昏暗的样子。

"愁思出门啼":兰芝满怀愁思,走出门痛哭。

"府吏闻此变":焦仲卿听到这个变化,

"因求假暂归":于是请假暂时回来看。

"未至二三里":还未走到刘家大约还有二三里,

# 未至二三里:“未至”二句:还没到(刘家,大约相隔)二三里地,人伤心,马也哀鸣。

"摧藏马悲哀":人伤心,马也哀鸣。

# 摧藏:摧藏,摧折心肝,指伤心。藏,同“脏”,脏腑。一说,摧藏就是“凄怆”。

"新妇识马声":兰芝熟悉那匹马的鸣声,

"蹑履相逢迎":轻步快跑去迎接他。

"怅然遥相望":刘兰芝悲伤失意地望着他,

"知是故人来":知道是相爱的人来了。

"举手拍马鞍":她举起手来拍拍马鞍,

"嗟叹使心伤":哀声长叹使人的心都碎了:“

"自君别我后":自从你离开我之后,

"人事不可量":人间的事不能预料啊。

# 人事不可量:人间的事不能预料。

"果不如先愿":果然不像先前希望见到的,

"又非君所详":事情又不是你所了解的。

# 详:了解,知悉。

"我有亲父母":我有亲生母亲,

# 父母:父亲和母亲,这里是偏义复词,单指母亲。

"逼迫兼弟兄":逼迫我的还有我的亲兄长,

# 弟兄:哥哥和弟弟,这里是偏义复词,单指兄长。

"以我应他人":硬把我许配给别人了,

"君还何所望":你还能有什么希望!”

"府吏谓新妇":府吏对兰芝说:“

"贺卿得高迁":祝贺你能够高升!

"磐石方且厚":我这块磐石方正又坚实,

"可以卒千年":可以一直存放上千年;

"蒲苇一时纫":蒲苇一时坚韧,

"便作旦夕间":但只能坚持很短的时间。

# 便作旦夕间:只能保持很短的时间。旦夕,早晚之间,指时间短。

"卿当日胜贵":你将会一天比一天尊贵起来,

# 卿当日胜贵:你将会一天比一天尊贵起来。日胜贵:一天比一天高贵。

"吾独向黄泉":我独自一个人走到地府吧。”

"新妇谓府吏":兰芝对府吏说:“

"何意出此言":哪里想到你会说出这种话来!

"同是被逼迫":同是被家人逼迫,

"君尔妾亦然":你这样,我也这样。

"黄泉下相见":我们在阴间见面吧,

"勿违今日言":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

"执手分道去":他们互相紧紧地握着手,然后告别离去,

"各各还家门":各自都回到自己家里面。

"生人作死别":活着的人却要作临死的诀别,

"恨恨那可论":心中抱恨不已,哪里说得尽呢?

# 恨恨那可论:心中抱恨不已,哪里说得尽呢?恨恨,抱恨不已。

"念与世间辞":想到他们将要离开人世,

# 念与世间辞:想到他们将要离开人世。

"千万不复全":无论如何不能再保全了!

"府吏还家去":府吏回到自己家,

"上堂拜阿母":走上厅堂拜见母亲说:“

"今日大风寒":今天风大又非常寒冷,

"寒风摧树木":寒风摧折了树木,

"严霜结庭兰":院子里的兰花上结满了浓霜。

"儿今日冥冥":你的儿子从今将不久于人世,

# 日冥冥:日暮。这里比喻生命的终结。

"令母在后单":使得母亲今后很孤单。

# 令母在后单:使得母亲今后很孤单。单:孤单。

"故作不良计":我是有意作出这种不好的打算,

# 不良计:不好的打算。这里指自杀。,故:有意,故意。

"勿复怨鬼神":不要再去怨恨什么鬼神了!

"命如南山石":但愿你的生命像南山石一样的久长,

# 命如南山石:“命如”二句:(愿您)寿命像南山的石头一样久长,身体永远健康。

"四体康且直":身体永远健康。”

# 直:意思是身子骨硬朗。,四体:这里指身体。

"阿母得闻之":阿母听到了这番话,

"零泪应声落":泪水随着说话声一起落下,说:“

"汝是大家子":你是世家子弟,

"仕宦于台阁":在大的官府任官职,

# 台阁:尚书台。这里泛指大的官府。

"慎勿为妇死":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

"贵贱情何薄":你和她贵贱不同,离弃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

# 贵贱情何薄:(你和她)贵贱不同,(离弃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贵,指仲卿。贱,指兰芝。情何薄:怎能算是薄情。何薄,何薄之有。

"东家有贤女":邻近人家有个贤惠的女子,

"窈窕艳城郭":她的美丽在这城内外是出名的,

"阿母为汝求":我替你去求婚,

"便复在旦夕":很快就会有答复。”

"府吏再拜还":焦仲卿向母亲拜了两拜回房,

"长叹空房中":在自己的空房里长声叹息。

"作计乃尔立":自杀的主意就这样定下来了,

# 乃尔立:就这样决定。乃尔:如此。立:决定。

"转头向户里":他把头转向刘兰芝住过的内房,

"渐见愁煎迫":睹物生情越来越被悲痛煎熬逼迫。

"其日牛马嘶":结婚这一天牛马乱叫的时候,

"新妇入青庐":新妇进了青布篷帐。

# 新妇入青庐:新妇进了青布篷帐。新妇,指兰芝。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举行婚礼的地方。

"奄奄黄昏后":天黑了以后,静悄悄的,

# 奄奄黄昏后:天黑了以后。奄奄,暗沉沉的。黄昏,十二时辰之一,即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寂寂人定初":人们开始安歇了。

# 人定:十二时辰之一,即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我的生命终结就在今天

",":,

"魂去尸长留":魂魄要离开了,让这尸体长久地留在人间吧!”

"揽裙脱丝履":她挽起裙子脱下丝鞋,

"举身赴清池":纵身一跳投进了清水池。

"府吏闻此事":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自杀这件事,

"心知长别离":心里知道这就是永远的别离,

"徘徊庭树下":于是来到庭院大树下徘徊了一阵,

"自挂东南枝":自己就在向着东南的树枝上吊死了。

"两家求合葬":焦、刘两家要求合葬,

"合葬华山傍":结果合葬在华山旁。

# 华山:庐江郡内的一座小山。

"东西植松柏":坟墓东西两边种植着松柏,

"左右种梧桐":左右两侧栽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各种树枝枝枝相覆盖,

"叶叶相交通":各种树叶叶叶相连通。

# 交通:交错,这里指挨在一起。

"中有双飞鸟":树中有一对飞鸟,

"自名为鸳鸯":它们的名字叫作鸳鸯,

"仰头相向鸣":仰头相互对着叫,

"夜夜达五更":每晚都要鸣叫一直叫到五更。

"行人驻足听":走路的人停下脚步听,

# 驻足:停步。

"寡妇起彷徨":寡妇听见了从床上起来,心里很不安定。

"多谢后世人":多多告诉后人,

# 多谢:敬告。谢:告诉,告知。

"戒之慎勿忘":把这件事作为教训,千万不要忘记啊!

# 慎:千万。,戒之:引此事为警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其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孔雀东南飞”而得此通称。全诗共三百五十七句,一千七百八十五字,主要讲述了焦仲卿与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殉情的悲剧故事。该诗深刻地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同时热烈歌颂了焦、刘二人真挚的情感与坚定的反抗精神。全诗结构巧妙,情节繁简得当,人物刻画尤为传神:既生动塑造了焦、刘这对情深意重、矢志不渝的爱侣形象,也将焦母的顽固与刘兄的蛮横刻画得入木三分。尤为动人的是,诗篇在结尾构思了二人死后化身为鸳鸯的浪漫神话,这一情节深切寄托了古代人民对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孔雀东南飞》的创作年代历来存在争议。根据诗前小序的记载,它应为汉末建安时代的作品,故归属于“汉乐府”的范畴。 南宋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提出不同见解:“《焦仲卿妻》诗,六朝人所作也。《木兰诗》唐人所作也。《乐府》惟此二篇作叙事体,有始有卒,虽词多质俚,然有古意。”刘克庄虽明确指认该诗为六朝(南朝)作品,但并未详述具体考证依据,因此这一观点在学界影响有限。 近代学者梁启超的相关论述则引发了更大关注。在《印度与中国文化之亲属关系》的讲稿中,他论及此诗年代:“像《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一类的作品,都起于六朝,前此却无有。(《孔雀东南飞》向来都认为汉诗,但我疑心是六朝的,我别有考证。)”此说因梁启超的学术地位,曾在文学界产生广泛影响。然而,梁启超提及的“别有考证”后来并未公开发表。值得注意的是,他本人在另一著作《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中修正了先前的看法。他写道:“刘克庄《后村诗话》疑这诗非汉人作品。他说汉人没有这种长篇叙事诗,应为六朝人拟作。我从前也觉此说新奇,颇表同意。但仔细研究,六朝人不会有此朴拙笔墨。原序说焦仲卿是建安时人,若此诗作于建安末年,便与魏的黄初紧相衔接。那时候如蔡琰的《悲愤诗》,曹植的《赠白马王彪》,都是篇幅很长。然则《孔雀东南飞》也有在那时代写成的可能性,我们还是不翻旧案的好。”这表明梁启超最终回归到传统的汉末建安说,认为其朴拙风格符合汉末语境,且与建安时期出现的长篇诗歌(如蔡琰、曹植之作)现象相符,故主张维持小序的旧说。 后来仍有不少学者主张《孔雀东南飞》作于六朝,其考证理由可归纳为三点:​​“青庐”北朝习俗论​​:据《酉阳杂俎》及《北史·齐本纪》,诗中“新妇入青庐”之“青庐”为北朝婚礼特有习俗; ​“龙子幡”南朝风尚论​​:依《宋书·臧质传》与《乐府诗集》所引《古今乐录》,“四角龙子幡”属南朝典型器物;​​“华山”地名借喻论​​:因庐江(今安徽)与陕西华山地理悬隔,诗中“合葬华山傍”被推断为袭用南朝宋少帝时期“华山畿”殉情典故。主张者认为,汉诗不可能预现六朝习俗、器物及事迹,故此类内证实暗示该诗问世年代较晚。 ​​然而,上述论证存在牵强之处,理由如下:​​ “青庐”非北朝独创​​:段成式《酉阳杂俎·礼异》虽载北朝行“青布幔为屋”之礼,但《世说新语·假谲》已述曹操年少时劫婚“青庐中人”之事,足证“青庐”汉末即有,北朝乃承汉俗而非新创。 ​​“龙子幡”汉末已存​​:虽南朝文献详载“龙子幡”形制,然“幡”作为仪仗旗帜汉末盛行,《三国志·吴志》亦见“龙幡”记载。故“四角龙子幡”符合汉末器物特征,无须限定为南朝风尚。 ​​“华山”非专属借喻​​:“孔雀东南飞”殉情故事发生于庐江,“华山畿”传说背景在南徐(今镇江)。中国多地存在同名“华山”(如安徽舒城、江苏高淳均有“华山”),且殉情主题为民间文学常见母题。将庐江合葬地指为陕西华山缺乏实证,“借喻南朝典故”之说更属臆测。 ​​综上,三项内证均未能确证《孔雀东南飞》必作于六朝,其部分元素实可追溯至汉末,故成诗年代仍当以汉末建安说为优。​ 北京大学《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指出:“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历来争议颇多,或有主张其为汉末人所作。笔者认为,根据原序,此诗主体应成于汉末;然而,民间乐府本属集体创作,在长期流传过程中难免不断增补润饰,故诗中出现一些汉以后的风俗习惯描述,亦属自然。对此,不应简单地据此便推断其为六朝人所作。至于该诗被收入《玉台新咏》,则表明其最终写定的时间下限必在徐陵之前。”​​ ​​虽然此诗的写作年代存在不同看法,但学界通常仍依据《玉台新咏》所载之“小序”,将其认定为汉末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爱情与抗争为双重主题的乐府诗,塑造了焦刘夫妇心心相印、坚贞不屈的形象,也把焦母的顽固和刘兄的蛮横刻画得入木三分。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2. 写作手法

象征:​​“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磐石象征厚重、稳固和不可动摇,对应焦仲卿对爱情“无转移”的誓言,体现男性在礼教社会中对责任的坚守。但磐石亦暗含其性格矛盾,虽有反抗意志,却受困于孝道枷锁,最终未能抵御封建压迫,表现誓言的悲剧性。起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托物起兴,引起下文。以孔雀失偶和孔雀飞离时徘徊眷恋的情景引出故事,既表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眷恋之情,又为全诗定下了悲情的基调,营造了缠绵凄楚的气氛。铺陈:“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一段采用了铺陈的表现手法,详写刘兰芝离开夫家时的打扮,旨在描写她的美,引出下文写“两度提亲”的情节。也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坚强。精心打扮,是为了给丈夫留下最后的美丽印象,也是自尊、倔强的刘兰芝不动声色地反抗婆婆的一种方式。这里描述刘兰芝的“精妙”,反而给人一种凄楚的感觉,增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更能激起人们对刘兰芝的同情。对比:“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刘兰芝上堂辞别婆婆,态度从容,非但不作愤怒之色,还记挂老人在家操劳,足见其善良、懂礼。这与“怒不止”的婆婆在修养和性格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比喻:“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刘兰芝自比“纫如丝”的“蒲苇”,将焦仲卿比作“无转移”的“磐石”,以此表明她忠于爱情的心意。正衬:“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此句描写太守听闻刘兰芝允婚后的反应。“大欢喜”以府君的​​热烈情绪​​反衬刘兰芝内心的​​绝望与被动​​。通过衬托,强化兰芝​​被迫再嫁的悲剧性​​。府君的“欢喜”越浓烈,越凸显兰芝在封建权势压迫下的无力与孤独,深化了对封建礼教吞噬个体的控诉。反衬:以乐景衬哀情“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着力写太守家迎娶刘兰芝的排场,从反面暗示了刘兰芝不贪图荣华富贵、忠于爱情的高洁品格。以“络绎如浮云”“从人四五百"等热闹情景来反衬刘兰芝的悲惨命运。以乐景写哀情,更增添了本诗的悲剧色彩。动作描写:“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通过反复整理衣饰的细节,既展现她自尊自爱的性格,也暗示其内心挣扎,表面从容赴别,实则痛彻心扉。互文:“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东西”与“左右”互文,强调合葬墓地的枝蔓交织,象征生死不离的深情。通过形式对称深化主题统一性,突显“生死同穴”的终极反抗。烘托:“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奄奄”、“寂寂”两个叠音词,​​渲染殉情时刻的阴森氛围​​。黄昏至人定是昼夜最沉寂的时段,烘托出二人生命终结前的​​绝对孤寂​​与​​社会冷漠​​。渲染:“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风寒”“严霜”以自然严酷渲染死亡前的压抑,隐喻封建势力的冰冷。由外而内映射焦仲卿赴死前的心理状态:从悲愤到决绝。环境成为人物内心的外化,渲染出​​彻骨的悲剧感​​。环境描写:“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晻晻”与“日欲暝”构成​​视觉与情绪的双重压抑​​,为兰芝“愁思出门啼”提供​​心理背景​​。昏暗的天色象征希望湮灭,而“出门啼”的动作在荒凉环境中更显凄怆。

3. 分段赏析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以史家笔法简述焦仲卿与刘兰芝悲剧故事的背景和结局:焦妻被遣后“自誓不嫁”,在家庭逼迫下投水自尽,焦仲卿闻讯后亦自缢身亡。时人感伤其事迹,创作了此诗。这如同一个冷静的镜头,将故事的核心冲突和最终命运置于读者眼前,奠定了全篇哀伤的基调。它点明了诗歌的纪实性和深刻的社会悲剧根源,唤起读者的同情与思考。“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诗歌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孔雀顾盼流连的意象象征夫妻别离的不舍与徘徊,渲染出全诗缠绵哀婉的气氛,暗喻悲剧开端。接着刘兰芝以第一人称倾诉心声,自述其从少女时代到嫁为人妇的经历,展现其聪慧能干、教养良好。婚后却饱尝辛酸:丈夫公务繁忙,她夙兴夜寐劳作,却仍遭婆婆刁难。她深刻认识到“君家妇难为”的处境,无奈主动请遣。这段自诉塑造了刘兰芝勤劳、贤淑、坚韧而自尊的形象,揭露了她在焦家承受的沉重劳动与精神压抑,也展现了她清醒与倔强的一面。“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焦仲卿得知妻子诉请后,即向母亲求情。他自认福薄,珍视夫妻情谊,强调妻子品行端正,不解母亲为何苛待。焦母(阿母)断然拒绝,先指责儿子“太区区”,后贬低刘兰芝“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并明确表态积怨已深,且严厉宣告此事不容置喙,转而推荐邻家女秦罗敷,勒令速遣刘兰芝。当焦仲卿痛苦发誓“终老不复娶”时,焦母更加暴怒,斥责儿子“无所畏”、“助妇语”,并断绝恩义,彻底堵死其求情之路。此处通过对话交锋,刻画了焦仲卿深爱妻子却性格懦弱、反抗有限的一面,更突显了焦母的专横霸道和封建家长的绝对权威。“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焦仲卿无奈屈服,哽咽着对妻子转达母命。他劝慰兰芝暂回娘家,许诺短暂分离后将亲迎其归,恳求妻子暂且忍耐。刘兰芝则清醒预感到永别,回顾嫁入焦家后操劳辛苦,侍奉婆母却无辜被遣,深知“复来还”已是奢望。她嘱托将自己嫁妆留待“作遗施”,慨叹“人贱物亦鄙”,并发出“久久莫相忘”的凄怆哀求。这段描写细节生动,进一步塑造了兰芝的悲惨处境、清醒认知以及对仲卿的深情不舍,离别前笼罩着浓浓的悲情。“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刘兰芝在离别清晨“起严妆”,精心梳妆打扮:穿着绣夹裙、丝履,佩戴玳瑁簪、明月珰,形容美丽惊人,仪态端庄。此番“严妆”既是她尊严与坚韧的无声抗争,亦是对美好年华最后的回望与祭奠。辞别婆婆时,焦母盛怒未消。兰芝言语谦卑自责,感谢嫁资,自责不能侍奉,假意关怀,暗含讽刺与无言的控诉。与小姑告别时真情流露,通过对比小姑的成长,痛感时光流逝与自身遭际。她嘱托小姑孝顺公婆,莫忘昔日情谊,字字血泪。最终她“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悲痛欲绝。此段通过细腻的动作、语言、肖像描写,将兰芝的倔强、礼数周全、重情重义和内心的巨痛刻画得淋漓尽致。“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夫妻二人一马一车行至大道口相会。仲卿下马入车,重申誓约。兰芝深受感动,但仍忧惧再嫁的命运不可抗拒。她以“磐石”与“蒲苇”互喻彼此对爱情的坚贞,这个经典比喻寄托了他们对爱情永恒不变的美好期望。然而她随即清醒地指出兄长性情暴烈,担心兄长不会遂己心意,反抗将是徒劳。两人“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不忍分别又无可奈何。这段对话深化了二人的深情厚意,也埋下了后续冲突的伏笔,使悲剧性进一步叠加。“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刘兰芝归家,深感羞惭。其母见她被遣回异常惊愕,质问其是否违背规矩。刘母的大拊掌动作和惊讶问询,反映了当时女性被休弃的耻辱。兰芝辩解自身“实无罪过”,刘母闻之“大悲摧”,既悲女儿遭遇,亦愧家族颜面受损。母女相见的情景,侧面烘托出兰芝遭遇的不公和她内心的委屈。“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还家不久,县令遣媒为三子求婚,介绍其子年轻俊美、才华出众。刘母劝说女儿答应。兰芝含泪婉拒,提及与焦仲卿的盟誓,认为再嫁违背情义且恐非善事,希望母亲暂时推辞。刘母理解女儿苦衷,向媒人辞婚,谦称女儿出身卑微,刚被休弃,不堪匹配贵家公子,请媒人另寻佳偶。这里刘母的形象相对通情达理,兰芝的拒婚也体现了其对誓言的坚守和清醒的预见。“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数日后,太守又遣县丞、主簿为五郎求娶兰芝,夸大女方出身,强调五郎“娇逸未有婚”。媒人(县丞)直接说亲。刘母再次以女儿“先有誓”为由婉拒。然而兰芝兄长得知后勃然大怒,斥责妹妹不识时务,认为改嫁太守郎君远优于前任小吏,并厉声质问不嫁贵婿意欲何为,话语充满了势利的逼迫和封建家长对女性命运的操控。在兄长强大的压力下,兰芝“仰头答”表示同意,承认自己无自主权,意识到与仲卿团聚无望,含悲应允婚事。媒人回府复命后,太守府上下“大欢喜”,大张旗鼓、火速筹办奢华婚礼。诗中极尽铺陈描绘迎娶的排场,营造出隆重喜庆气氛,反衬兰芝内心的巨大痛苦,是运用反衬手法深化悲剧效果。这段通过逼婚过程的层层升级及夸张的婚仪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门第观念的冷酷无情。“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刘母催促兰芝缝制嫁衣。兰芝表面“默无声”,实则内心崩溃。她移榻窗下,赶制嫁衣,仅一日完成。夕暮时分,终难抑制哀愁,她的无声劳作与泪如雨下形成了静默中的巨大悲情力量。“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焦仲卿闻讯请假急归。距兰芝家二三里,马悲鸣。兰芝闻马声,急迎故人。相见后,兰芝抚鞍悲诉,讲述变故,说明违背誓言是因父兄逼迫,已许他人,绝望询问“君还何所望”。仲卿心痛之下语带讥讽,复提昔日誓言,指责兰芝负约,哀叹自身即将赴死。兰芝当即表明心迹,强调同为受迫,毅然约定“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两人执手分道,决心赴死,感到抱憾无穷,已决然辞世。这段重逢是全剧高潮,通过饱含痛苦、误会、负气至最后生死相随的对话,展现了二人感情的深度和在绝望中共同反抗的决绝勇气。“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焦仲卿归家拜别母亲。他以凄凉景物起兴,暗示自身结局将临,担忧母亲老来孤独,告之死志,诀别时祝母长寿健康。焦母听闻流泪劝解,强调儿子出身高贵,不必为妇人殉情,并重提“东家有贤女”可速聘。面对母亲既流泪不舍又固守门第观念的说辞,焦仲卿只能“再拜还”,于“空房中”长叹,死志已定,在生命最后时刻承受煎熬。这段描绘了仲卿孝道与爱情冲突下的痛苦,以及焦母在面临儿子赴死前的矛盾心态(有悲悯但更深的是对礼法与门第的维护)。“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太守家迎娶日,兰芝进入青布帐篷。在黄昏人静后,兰芝毅然投水,临终宣言“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饱含无限悲愤与解脱。焦仲卿闻知兰芝死讯,亦知恩爱永绝,于庭院树下“徘徊”后自缢,践行了与兰芝“黄泉下相见”的生死誓言。两人以生命完成了对压迫的终极反抗。“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死后,两家悔恨,将二人合葬华山旁。墓旁种植松柏梧桐,枝叶繁茂交覆。更神奇的是,墓中化出一对鸳鸯,夜夜相对哀鸣至五更,鸣声感天动地。这浪漫主义的结尾既象征着二人忠贞爱情的不朽,亦是对无情压迫的控诉与抗争。诗人最后以“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作结,直接点明创作主旨:警示后人以此为戒,莫让悲剧重演。这个结尾使全诗的社会批判意义得到升华。

4. 作品点评

《孔雀东南飞》对详写部分的处理极为出色。仲卿求母失败、刘焦话别、兰芝辞婆以及太守迎亲等关键场景,作者皆施以浓墨重彩。这些段落直指刘焦爱情悲剧的核心,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情感的宣泄以及主题的彰显至关重要。巧妙之处在于,在全诗自然、朴实、流畅的基调上,这些浓笔重彩丰富了整体色彩,使叙事节奏疏密有致,快慢相宜。该诗成功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等艺术形象,故事情节完整且矛盾冲突迭起,语言通俗个性化,明白如话而神情毕肖——这三大艺术成就,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在艺术上已臻成熟。《孔雀东南飞》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堪称乐府诗发展的巅峰,后世将其与北朝的《木兰诗》合誉为“乐府双璧”。此诗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最终双双殉情的故事,深刻控诉了封建礼教的冷酷无情,同时热烈赞颂了这对夫妇坚贞不渝的感情与不屈的反抗精神。全诗叙事详略得当,人物刻画更是形神兼备。其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和浓郁的浪漫色彩,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勾勒出焦刘夫妇心心相印、誓死不屈的感人形象,也将焦母的专横顽固、刘兄的势利蛮横描摹得入木三分。结尾处安排二人死后双双化为鸳鸯的神话情节,深情寄托了民众对恋爱自由与幸福生活的热切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质而不俚,乱而能整,叙事如画,叙情如诉,长篇之圣也!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 五言之瞻,极于《焦仲卿妻》,杂言之瞻,极于《木兰》。

明胡应麟《诗薮》

# 此古今第一大篇,亦第一绝作,如对大羹玄酒,又如临宗庙百官,叙事敷词,俱臻神品。可以怨、可以兴、可以群、可以观,诸美俱备。最妙处出绣腰襦、别小姑、媒人议婚、太守迎妇,偏于闲处着色,《北征》《山果》《晚妆》数段,正祖此篇。篇中有详有略,总非可以常法求也。高古朴淡,亦复天娇离奇。

明李因笃《汉诗音注》卷七

# 共一千七百八五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长篇诗若平平叙去,恐无色泽,中间须点染华缛,五色陆离,使读者心目俱炫。如篇中新妇出门时‘妾有绣罗襦’一段,太守择日后‘青雀白鹄舫’一段是也。”“作诗贵剪裁,入手若叙两家家世,末段若叙两家如何悲恸,岂不冗漫拖沓,故竟以一二语了之。极长诗中有剪裁也。”“别小姑一段,悲怆之中,复极温厚。风人之旨,固应尔耳。

清沈德潜《古诗源》卷四

# 长篇淋漓古致,华采纵横,所不俟言。佳处在历述十许人口中语,各各肖其声情,神化之笔也。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二

# 古来长诗,此为第一,而读去不觉其长者,结构严密也。男家无公,乃云公母;女家无父,乃云父母。共事二三年,而云新妇初来,姑始扶床;今被驱遣,姑如我长。府吏小役,而方仕宦于台阁。皆是诗人故露渗露处,勿泥可也。

清张玉榖《古诗赏析》卷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 报任安书》

下一篇:汉·范晔《张衡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