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建安中":东汉末年建安年间,
# 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
"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
# 庐江:汉代郡名,郡城在今安徽潜山一带。
"为仲卿母所遣":被仲卿的母亲休弃,
# 遣:指夫家休弃妻子。
"自誓不嫁":她回娘家后发誓不再嫁人。
"其家逼之":她的娘家的人逼迫她改嫁,
"乃投水而死":她便投水死了。
"仲卿闻之":焦仲卿听到这件事,
"亦自缢于庭树":也吊死在自己家里庭院的树上。
# 缢:吊死。
"时人伤之":当时的人哀悼他们,
# 时人伤之:“时人”二句:当时的人哀悼他们,写了这样一首诗。
"为诗云尔":便写了这样一首诗。
# 云尔:句末语气词。如此而已。
"孔雀东南飞":孔雀朝着东南方向飞去,
# 孔雀东南飞:“孔雀向东南飞”两句:孔雀向东南飞,每飞五里,就流连一阵。徘徊,流连。汉代诗歌常以飞鸟徘徊起兴,以写夫妻离别。
"五里一徘徊":每飞五里,就流连一阵。
# 徘徊:来回走动。汉代乐府诗常以飞鸟徘徊起兴,以写夫妇离别。
"“":“我十三岁就能织出白色的丝绢
",":,
"十四学裁衣":十四岁就学会了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五岁学会弹箜篌,
# 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形如筝、瑟。
"十六诵诗书":十六岁就能诵读诗书。
# 诗书:这里泛指书籍。
"十七为君妇":十七岁做了你的妻子,
"心中常苦悲":但心中常常感到痛苦伤悲。
"君既为府吏":你既然已经做了府吏,
"守节情不移":遵守官府的规矩,专心不移,
# 守节:遵守官府的规则。
"贱妾留空房":我一人待在空房里,
# 贱妾:旧时女子自称的谦辞。
"相见常日稀":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
"鸡鸣入机织":鸡叫的时候我就进入机房纺织,
"夜夜不得息":天天晚上都不能休息。
"三日断五匹":三天就截下五匹布,
# 断:(把织成的布匹从织机上)截下来。
"大人故嫌迟":但婆婆仍旧嫌我织的慢。
# 大人故嫌迟:婆婆仍然嫌我织得慢。大人,相当于现在说的“老人家”,这里指婆婆。故,仍旧。
"非为织作迟":并不是我织的慢,
"君家妇难为":而是你家的媳妇难做啊!
"妾不堪驱使":我已经不能胜任你家的使唤,
# 驱使:使唤。,堪:不能胜任。
"徒留无所施":白白地留着也没有什么用,
# 施:用。,徒:徒然,白白地。
"便可白公姥":你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
# 白公姥:禀告婆婆。白,告诉,禀告。公姥,公公婆婆,这里是偏义复词,专指婆婆。
"及时相遣归":趁早把我遣返回娘家去。”
"府吏得闻之":府吏听到这些话,
"堂上启阿母":便走到堂上禀告阿母:“
# 启:禀告。
"儿已薄禄相":我儿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福相,
# 薄禄相:福薄的相貌。薄禄,福薄、福分少。迷信的人认为从一个人的相貌可以断定他的命运。
"幸复得此妇":幸亏还能娶得这个媳妇,
"结发同枕席":两人结婚,相亲相爱的过活,
# 结发:成婚。古代婚礼,成婚之夕,男女共髻束发,故称。
"黄泉共为友":并约定死后在地下也相依为伴。
"共事二三年":我们在一起过日子不过两三年,
# 共事二三年:“共事”二句:(我们)在一起过日子不过两三年,(婚姻生活)才开头,还不算很久。
"始尔未为久":婚姻生活才开头,还不算很久,
# 始尔:刚开始。尔,助词,无实义。
"女行无偏斜":这个女子的行为没有什么不正当的地方,
"何意致不厚":哪里想到会招致母亲的不满?”
# 何意致不厚:哪里想到会招致(母亲)不满意呢?何意,谁能料到。
"阿母谓府吏":阿母对府吏说:“
"何乃太区区!":你怎么这样愚拙!
# 区区:愚拙。
"此妇无礼节":这个女子不讲礼节,
"举动自专由":一举一动完全凭借她自己的感觉。
# 举动自专由:一举一动完全凭(她)自己的意思。自专由:与下句“汝岂得自由”中的“自由”都是自作主张的意思。专,独断专行。由,随意,任意。
"吾意久怀忿":我心中早已憋了一肚子气,
# 意:心中,心里。
"汝岂得自由":你怎么可以自作主张!
# 自由:自作主张。
"东家有贤女":邻近人家有个聪明贤惠的女子,
# 贤:这里指聪明贤惠。,东家:泛指邻近人家。
"自名秦罗敷":名字叫秦罗敷,
# 秦罗敷:古诗中常用“秦”作为美女的姓,常用“罗敷”作为美女的名。
"可怜体无比":姿态可爱无比,
# 可怜体无比:姿态可爱无比。可怜:可爱。体,体态。
"阿母为汝求":母亲替你去求婚。
"便可速遣之":你就赶快休掉刘兰芝,
"遣去慎莫留":打发她走,千万不要挽留!”
"府吏长跪告":焦仲卿直身而跪禀告:“
"伏惟启阿母":孩儿恭敬德禀告母亲,
# 伏惟:古时晚辈对长辈或下对上说话时表示恭敬的用语。
"今若遣此妇":现在假如休掉这个媳妇,
"终老不复取":我这辈子都不再娶妻了!”
# 取:通“娶”,娶妻。
"阿母得闻之":焦母听了儿子的话,
"槌床便大怒":拍击着座位大发脾气:“
# 槌床:拍击着座位。床:古代坐具。
"小子无所畏":你这小子胆子太大毫无畏惧,
"何敢助妇语":怎么敢帮着这个女子说话!
"吾已失恩义":我对她已经没有什么恩情了,
"会不相从许":一定不会同意你的要求!”
# 会不相从许:一定不会同意。会不,当不,这里是“决不”的意思。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态度。
"府吏默无声":焦仲卿默默不说话,
"再拜还入户":对母亲拜了两拜回到自己的房里,
"举言谓新妇":张嘴对媳妇说话,
# 举言谓新妇:张嘴对妻子说话。举言,开口讲话。新妇,这里指妻子。下文“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中的“新妇”是已婚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哽咽不能语":却抽抽噎噎话不成章:“
"我自不驱卿":我本来不愿赶你走,
# 卿:古代表示亲热的称呼。这里是丈夫对妻子的爱称。
"逼迫有阿母":但有母亲逼迫着。
"卿但暂还家":你暂时回娘家去,
"吾今且报府":我现在暂且到庐江太守府里去办事。
# 报府:赴府,指到庐江太守府里去办事。报,同“赴”。
"不久当归还":不久我一定回来,
"还必相迎取":回来之后一定会去迎接你回来。
"以此下心意":你就受些委屈吧,
# 下心意:低心下气,意思是受委屈。
"慎勿违吾语":千万不要违背我这番话语。”
"新妇谓府吏":兰芝对府吏说:“
"勿复重纷纭":不要再添麻烦吧。
# 勿复重纷纭:不要再添麻烦吧。也就是说,不必再提接回来的话了。纷纭,凌乱。
"往昔初阳岁":记得那年冬至之后,立春以前,
# 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
"谢家来贵门":我辞别自己的家,嫁到你府上。
# 谢:辞别。
"奉事循公姥":一切行事都顺着婆婆的意思,
# 奉事循公姥:“奉事”二句:一切行事都顺着婆婆的意思,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奉事,行事。
"进止敢自专":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
# 进止:行动。
"昼夜勤作息":不管白天黑夜都辛勤劳作,
# 作息:劳作和休息,这里是偏义复词,单指劳作。
"伶俜萦苦辛":孤孤单单,受尽辛苦。
# 伶俜萦苦辛:孤孤单单,受尽辛苦。伶俜,孤单的样子。萦,缠绕、牵缠。
"谓言无罪过":以为没有过错,
# 谓言:以为。
"供养卒大恩":便可终身侍奉婆婆报答大恩;
# 卒大恩:意思是报答大恩。卒,完成、尽。
"仍更被驱遣":我到底还是被休弃了,
"何言复来还":哪里还说得上再回到你家来!
"妾有绣腰襦":我有绣花的齐腰短袄,
# 绣腰襦:绣花的齐腰短袄。
"葳蕤自生光":袄上的刺绣繁多艳丽,自然发出光彩;
# 葳蕤自生光:(袄上的刺绣)繁多艳丽,自然发出光彩。葳蕤,草木繁盛的样子,这里形容刺绣的花叶繁多而美丽。
"红罗复斗帐":双层红色纱罗做的帐子,
# 红罗复斗帐:“红罗”二句:双层红色纱罗做的帐子,四角都挂着香袋。复,双层。斗帐,帐子像倒置的斗的样子,所以称为“斗帐”。
"四角垂香囊":四角都挂着香袋;
"箱帘六七十":箱子和镜匣有许多只,
# 箱帘六七十:“箱帘”二句:箱子和镜匣有许多只,都用碧绿的青丝绳捆着。帘,同“奁(lián)”,女子梳妆用的镜匣。六七十,形容多。
"绿碧青丝绳":都用碧绿的青丝绳捆着。
"物物各自异":样样东西各不相同,
"种种在其中":所有的东西都在那箱子里面。
"人贱物亦鄙":我人低贱,东西也不值钱,
"不足迎后人":不配拿去给你日后的再娶的妻子用。
# 后人:指丈夫将来再娶的女子。
"留待作遗施":留着作为我赠送给你的纪念品吧,
# 遗施:赠送,施与。
"于今无会因":从此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
# 会因:见面的机会。
"时时为安慰":时时把这些东西当作安慰吧,
"久久莫相忘":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
"鸡鸣外欲曙":四更的时候,外面天要亮了,
"新妇起严妆":刘兰芝起床仔细地梳妆打扮。
# 严妆:整妆,梳妆打扮。
"著我绣夹裙":穿上绣花的夹裙,
"事事四五通":梳妆打扮的每件事,都反复四五遍。
# 事事四五通:梳妆打扮的每件事,都反复四五遍。通,遍、次。
"足下蹑丝履":脚上穿着丝绸鞋,
# 足下蹑丝履:“足下”二句:脚上穿着丝绸鞋,头上戴着的玳瑁首饰闪闪发光。蹑,穿。
"头上玳瑁光":头上戴着的玳瑁首饰闪闪发光。
# 玳瑁:一种形似龟的爬行动物,甲壳黄褐色,有黑斑,具光泽,可做装饰品。
"腰若流纨素":腰束纨素的带子,光彩像流水一样晃动,
# 腰若流纨素:“腰若”二句腰束纨素的带子,光彩像流水一样晃动。纨素,洁白精致的绢。
"耳著明月珰":耳朵上戴着珍珠耳坠,如明月一般皎洁。
# 珰:耳坠。
"指如削葱根":手指白嫩纤细,像尖削的葱根,
# 指如削葱根:“指如”二句:手指白嫩纤细,像削尖的葱根。嘴唇红润,像含着朱砂。削:比喻女子的手指白嫩纤细。
"口如含朱丹":嘴唇红润,像含着朱砂。
"纤纤作细步":轻盈地踏着细步,
"精妙世无双":精巧美丽,真是举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刘兰芝走上厅堂拜见婆婆,
"阿母怒不止":婆婆仍在生气。
"“":“从前我做女儿的时候
# 昔作女儿时:以下八句是仲卿妻对焦母告别时说的话。
",":,
"生小出野里":从小生长在乡间,
# 野里:乡间。,生小:从小,自小。
"本自无教训":本来就没受过什么好的教养,
"兼愧贵家子":同您家少爷结婚,更感到惭愧。
# 兼愧:更有愧于。
"受母钱帛多":接受婆婆的聘礼很多,
# 钱帛:金钱和丝织品,指聘礼。
"不堪母驱使":却不能胜任婆婆的使唤。
"今日还家去":今天我就要回到娘家去,
"念母劳家里":记挂婆婆在家里操劳。”
# 念母劳家里:记挂婆婆在家里操劳。
"却与小姑别":她退下堂来又去向小姑告别,
# 却:退下。
"泪落连珠子":眼泪滚滚落下像一连串的珠子。
"“":“我当初来你家时
",":,
"小姑始扶床":小姑你刚能扶着坐具走;
# 始扶床:刚能扶着坐具走。按“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兰芝在焦 家只有二三年,小姑不可能长得这么快。这是夸张写法,极言日子过得快。
"今日被驱遣":今天我被赶走,
"小姑如我长":小姑你长得和我一样高了。
"勤心养公姥":希望你努力尽心奉养母亲,
"好自相扶将":好好扶持老人家。
# 扶将:扶持,扶养。
"初七及下九":七月七日和每月的十九日,
# 初七及下九:七月七日和每月的十九日。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祭织女以乞巧。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古代每月十九日,妇女常置酒欢聚,嬉戏娱乐。
"嬉戏莫相忘":'乞巧'、欢聚时不要忘记我。”
"出门登车去":刘兰芝说完出门登上车子离去了,
"涕落百余行":眼泪不停地落下来。
"府吏马在前":焦仲卿的马走在前面,
"新妇车在后":刘兰芝的车行在后面,
"隐隐何甸甸":车子发出隐隐甸甸的响声,
# 隐隐何甸甸:隐隐、甸甸,都是模拟车声。何,助词,无实义。
"俱会大道口":一起在大路口会合。
"下马入车中":府吏下马走进车中,
"低头共耳语":低头凑近刘兰芝的耳朵低声说:“
"誓不相隔卿":我发誓决不与你断绝关系,
# 誓不相隔卿: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这是府吏对兰芝说的话。
"且暂还家去":你暂且回到娘家去;
"吾今且赴府":我现在将要去太守府办事,
"不久当还归":不久一定会回来,
"誓天不相负":我指天发誓,决不会辜负你!”
"新妇谓府吏":兰芝对府吏说:“
"感君区区怀":感谢你深挚的情意!
# 区区:情意深挚。
"君既若见录":你既然如此记着我,
# 若见录:如此记住我。“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下文的“见丁宁”用法与此相同。录,收留。
"不久望君来":盼望你不久就能来接我。
"君当作磐石":你一定要成为磐石,
# 磐石:厚而大的石头。
"妾当作蒲苇":我一定要成为香蒲和芦苇,
# 蒲苇:香蒲和芦苇。
"蒲苇纫如丝":香蒲和芦苇像丝一样坚韧,
# 纫:同“韧”,坚韧。
"磐石无转移":磐石坚定不会转移。
"我有亲父兄":只是我有一个亲哥哥,
# 亲父兄:偏义复词,这里单指哥哥。
"性行暴如雷":性情暴躁如雷,
# 性行:性情。
"恐不任我意":恐怕不会听任我的意愿,
"逆以煎我怀":想到将来,我心里像受着煎熬一般。”
# 逆以煎我怀:想到将来,我心里像受着煎熬一般。逆,预料、想到将来。
"举手长劳劳":举手告别,忧愁伤感不止,
# 劳劳:忧愁伤感的样子。
"二情同依依":两人同样恋恋不舍。
"入门上家堂":刘兰芝走进家门,来到内堂,
"进退无颜仪":上前退后都觉得没脸面。
# 颜仪:脸面。
"阿母大拊掌":刘母看见刘兰芝回来大为惊异,
# 拊掌:拍手,这里表示惊异。
"不图子自归":没料到女儿竟被驱遣回家,说:“
# 不图子自归:想不到你自己回来了。意思是,没料到女儿竟被驱遣回家。古代女子出嫁以后,一定要得到婆家的同意后,娘家派人来接,才能回娘家。下文“不迎而自归”,也是按这种规矩说的责备的话。
"十三教汝织":十三岁我就教你纺织,
"十四能裁衣":十四岁你就能裁剪衣裳,
"十五弹箜篌":十五岁学会弹箜篌,
"十六知礼仪":十六岁懂得礼节,
"十七遣汝嫁":十七岁遣汝嫁,
"谓言无誓违":总以为你在夫家不会有什么过失。
# 无誓违:不会有什么过失。誓违:过失,过错。誓,一般认为应作“諐(qiān)”。諐,同“愆”,过失。违,过失。
"汝今何罪过":你现在究竟有什么罪过,
"不迎而自归":没有人迎接,你就自己回来了?”
"兰芝惭阿母":刘兰芝很惭愧地对母亲说:“
"儿实无罪过":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错。”
"阿母大悲摧":亲娘听了十分伤悲。
# 悲摧:悲痛。摧,伤心、断肠。
"还家十余日":回家才过了十多日,
"县令遣媒来":县令派了媒人上门来。
"云有第三郎":说县令家有个三公子,
# 第三郎:相当于三公子。
"窈窕世无双":人长得英俊文雅,举世无双,
# 窈窕:容貌体态美好的样子。
"年始十八九":年龄只有十八九岁,
"便言多令才":口才很好,又多才能。
# 便言多令才:口才很好,又多才能。便言,擅长辞令。便,言辞敏捷。令,美好。
"阿母谓阿女":刘母对女儿说:“
"汝可去应之":你可以去答应他。”
"阿女含泪答":兰芝含着眼泪回答说:“
"兰芝初还时":兰芝当初回来时,
"府吏见丁宁":府吏一再嘱咐我,
# 丁宁:嘱咐。
"结誓不别离":我们立誓不别离。
"今日违情义":今日违情义,
"恐此事非奇":恐怕这样做不好。
# 非奇:不宜,不好。
"自可断来信":可以回绝来做媒的人,
# 自可断来信:可以回绝来做媒的人。断来信:回绝来做媒的人。断,回绝。来信,派来的使者,指媒人。
"徐徐更谓之":以后再慢慢商议。”
# 徐徐更谓之:以后慢慢再谈吧。更谓之:再谈它把。之,指再嫁的事。
"阿母白媒人":亲娘出去告诉媒人:“
"贫贱有此女":我们贫贱人家,有了这个女儿,
"始适还家门":刚出嫁不久便被赶回家里,
# 适:出嫁。
"不堪吏人妇":她做不了府吏的妻子,
# 不堪:不能胜任,意思是做不了。
"岂合令郎君":怎么配得上县太爷的公子?
"幸可广问讯":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
# 幸可广问讯:意思是希望你多方打听打听。
"不得便相许":我不能立刻答应你。”
"媒人去数日":县令的媒人走了几天后,
# 媒人去数日:〔媒人去数日……承籍有宦官〕这里可能有文字脱漏或错误,因此,这四句没法解释清楚。有人认为“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两句当在“阿母谢媒人”之后,是阿母辞谢媒人的话。意思是,有兰家之女,出身于做官人家,可配太守之子,而自己的女儿出身微贱,不能相配。但这两句后边,恐仍有脱漏之句。
"寻遣丞请还":不久太守派郡丞来求婚了。
# 丞:郡丞,辅助太守的官。,寻:接着、不久。
"说有兰家女":说有兰家之女,
"承籍有宦官":出生于官宦人家。
# 宦官:即官宦,做官的人。,承籍:承继祖辈的仕籍。
"云有第五郎":又说太守有个排行第五的儿子,
"娇逸未有婚":娇美文雅,还没有结婚。
# 娇逸:娇美文雅。
"遣丞为媒人":请郡丞做媒人,
# 遣丞为媒人:“遣丞”二句:请郡丞做媒人,主簿传达(太守)的话。
"主簿通语言":主簿传达太守的话。
# 主簿:太守的下属。
"直说太守家":郡丞直接对刘母说,
"有此令郎君":在太守家里,有这样一个美好的郎君,
"既欲结大义":想和你家结为婚姻,
# 结大义:指结为婚姻。
"故遣来贵门":所以才派遣我来到贵府做媒人。
"阿母谢媒人":刘母谢绝媒人说:“
"女子先有誓":女儿先前有过誓言,
"老姥岂敢言":老妇我怎么敢对她说再嫁这件事呢!”
"阿兄得闻之":刘兰芝的哥哥听到求婚被拒这件事,
"怅然心中烦":心中烦躁不安,
"举言谓阿妹":向其妹兰芝开口说道:“
# 举言:开口讲话。
"作计何不量":你这样打算,多么缺乏考虑啊!
# 不量:意思是欠考虑。量,考虑。,作计:打算。
"先嫁得府吏":前次出嫁的是一个小官吏,
"后嫁得郎君":这次出嫁的是一个贵公子,
"否泰如天地":运气的好坏,相差像天上地下一样,
# 否泰如天地:运气的好坏,相差像天上地下一样。否泰:都是《易经》中的卦名。这里指运气的好坏。否,坏运气。泰,好运气。
"足以荣汝身":好运气足够使你终身荣华富贵。
"不嫁义郎体":这样的好郎君都不嫁,
# 不嫁义郎体:“不嫁”二句:这样的好郎君都不嫁,往后(你)打算怎么样呢?义郎,好郎君,指太守的儿子。义,善、好。
"其往欲何云":往后你打算怎么办?”
# 何云:这里指怎么办。,其往:其后、将来。
"兰芝仰头答":兰芝抬起头来回答说:“
"理实如兄言":道理确实像哥哥所说的一样,
"谢家事夫婿":我辞别娘家去侍奉丈夫,
"中道还兄门":中间又回到哥哥家里。
"处分适兄意":怎样处理,完全照哥哥的主意吧,
# 处分适兄意:怎样处理,完全照哥哥的主意吧。处分,处理、处置。适,顺从、依照。
"那得自任专":哪敢自己随便做主呢!
"虽与府吏要":虽然我与焦仲卿有过誓约,
# 要:相约。
"渠会永无缘":但与他相会永远没有机会了。
# 渠会:同他相会,一说是那种相会。会:他,指府吏。
"登即相许和":立即就答应这门亲事吧,
# 许和:应许。,登即:当即,立即。
"便可作婚姻":可以结婚。”
"媒人下床去":太守的媒人从座位上起来了,
"诺诺复尔尔":连声说“是,是,就这样办,就这样办。”
# 诺诺复尔尔:连声说“是,是,就这样办,就这样办”。诺诺,应答的声音。尔尔,如此如此。
"还部白府君":回到府里报告太守说:“
# 还部白府君:回到府里报告太守。部,府衙。府君,指太守。
"下官奉使命":我接受您交给的使命,
# 下官:县丞自称。
"言谈大有缘":说起这门亲事,他们两人大有缘分。”
# 言谈大有缘:说起(这门亲事)来,他们(两人)大有缘分。缘:缘分。
"府君得闻之":太守听了这话以后,
"心中大欢喜":心中非常欢喜。
"视历复开书":反复翻看历书,
# 视历复开书:“视历”二句:反复翻看历书,婚期定在这个月内就很适合。视历:翻看历书。
"便利此月内":婚期定在这个月内就很适合,
# 利:适合。
"六合正相应":年、月、日都很吉利。
# 六合:阴阳家以月建与日辰的地支相合为吉日,即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总称“六合”。
"良吉三十日":良辰吉日就在三十这一天,
# 良吉:良辰吉日。
"今已二十七":今天已是二十七日,
"卿可去成婚":你赶紧去刘家订好结婚日期。
# 卿可去成婚:这是太守叫郡丞去刘家订好结婚日期。卿:你,指县丞。
"交语速装束":大家互相传告“赶快收拾,准备吧”,
# 交语速装束:大家互相传告“赶快收拾,准备吧”。交语,互相传告。
"络绎如浮云":人来人往,像天上的浮云一样接连不断。
"青雀白鹄舫":装婚礼品的画着青雀、白鹄的船,
# 青雀白鹄舫:“青雀”二句:画着青雀、白鹄的船,船的四角还挂着绣着龙的旗子。舫:船。
"四角龙子幡":船的四角还挂着绣着龙的旗子,
# 龙子幡:绣龙的旗帜。
"婀娜随风转":旗子随风轻轻地飘动。
# 婀娜:随风摇曳的样子。
"金车玉作轮":金色的车,白玉镶的车轮,
"踯躅青骢马":毛色青白相杂的马缓缓地走,
# 踯躅青骢马:毛色青白相杂的马缓缓地走。踯躅,徘徊不前,这里是“缓慢地走”的意思。青骢马:青白杂毛的马。
"流苏金镂鞍":马鞍上面有镂金的花饰,周围垂着缨子。
# 流苏金镂鞍:马鞍上面有镂刻的金饰,周围垂着缨子。流苏,下垂的缨子,是五彩羽毛或丝线做的。
"赍钱三百万":赠送的聘金有三百万,
# 赍:赠送。
"皆用青丝穿":都用青色的丝线穿着。
"杂彩三百匹":各色绸缎有三百匹,
# 杂彩:各色绸缎。
"交广市鲑珍":还有从交州、广州采办的山珍海味。
# 交广市鲑珍:从交州、广州(今广东、广西一带)采办的山珍海味。交广:交州广州,古代郡名,这里泛指今广东广西一带。鲑,这里是鱼类菜肴的总称。珍,美味。
"从人四五百":仆人有四五百,
"郁郁登郡门":热热闹闹地走到庐江郡门。
# 郁郁:繁多的样子。
"阿母谓阿女":亲娘对兰芝说:“
"适得府君书":刚才得到太守的信,
# 适:刚才。
"明日来迎汝":明天就要来迎娶你。
"何不作衣裳":你为什么还不做好衣裳?
"莫令事不举":别让婚事办的不成功!”
# 不举:办不成。举:成功。
"阿女默无声":兰芝默默不说话,
"手巾掩口啼":用手巾捂着嘴哭泣,
"泪落便如泻":眼泪像水一样倾泻下来。
"移我琉璃榻":移动装饰着琉璃的榻,
# 榻:坐具。
"出置前窗下":搬出来放在前面窗子下。
"左手持刀尺":左手拿着剪刀和尺子,
"右手执绫罗":右手拿着绫罗绸缎动手做衣裳。
"朝成绣夹裙":早晨做成了绣花的夹裙,
"晚成单罗衫":晚上做成了单罗衫。
"晻晻日欲暝":阴沉沉地,天快晚了,
# 晻晻:昏暗的样子。
"愁思出门啼":兰芝满怀愁思,走出门痛哭。
"府吏闻此变":焦仲卿听到这个变化,
"因求假暂归":于是请假暂时回来看。
"未至二三里":还未走到刘家大约还有二三里,
# 未至二三里:“未至”二句:还没到(刘家,大约相隔)二三里地,人伤心,马也哀鸣。
"摧藏马悲哀":人伤心,马也哀鸣。
# 摧藏:摧藏,摧折心肝,指伤心。藏,同“脏”,脏腑。一说,摧藏就是“凄怆”。
"新妇识马声":兰芝熟悉那匹马的鸣声,
"蹑履相逢迎":轻步快跑去迎接他。
"怅然遥相望":刘兰芝悲伤失意地望着他,
"知是故人来":知道是相爱的人来了。
"举手拍马鞍":她举起手来拍拍马鞍,
"嗟叹使心伤":哀声长叹使人的心都碎了:“
"自君别我后":自从你离开我之后,
"人事不可量":人间的事不能预料啊。
# 人事不可量:人间的事不能预料。
"果不如先愿":果然不像先前希望见到的,
"又非君所详":事情又不是你所了解的。
# 详:了解,知悉。
"我有亲父母":我有亲生母亲,
# 父母:父亲和母亲,这里是偏义复词,单指母亲。
"逼迫兼弟兄":逼迫我的还有我的亲兄长,
# 弟兄:哥哥和弟弟,这里是偏义复词,单指兄长。
"以我应他人":硬把我许配给别人了,
"君还何所望":你还能有什么希望!”
"府吏谓新妇":府吏对兰芝说:“
"贺卿得高迁":祝贺你能够高升!
"磐石方且厚":我这块磐石方正又坚实,
"可以卒千年":可以一直存放上千年;
"蒲苇一时纫":蒲苇一时坚韧,
"便作旦夕间":但只能坚持很短的时间。
# 便作旦夕间:只能保持很短的时间。旦夕,早晚之间,指时间短。
"卿当日胜贵":你将会一天比一天尊贵起来,
# 卿当日胜贵:你将会一天比一天尊贵起来。日胜贵:一天比一天高贵。
"吾独向黄泉":我独自一个人走到地府吧。”
"新妇谓府吏":兰芝对府吏说:“
"何意出此言":哪里想到你会说出这种话来!
"同是被逼迫":同是被家人逼迫,
"君尔妾亦然":你这样,我也这样。
"黄泉下相见":我们在阴间见面吧,
"勿违今日言":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
"执手分道去":他们互相紧紧地握着手,然后告别离去,
"各各还家门":各自都回到自己家里面。
"生人作死别":活着的人却要作临死的诀别,
"恨恨那可论":心中抱恨不已,哪里说得尽呢?
# 恨恨那可论:心中抱恨不已,哪里说得尽呢?恨恨,抱恨不已。
"念与世间辞":想到他们将要离开人世,
# 念与世间辞:想到他们将要离开人世。
"千万不复全":无论如何不能再保全了!
"府吏还家去":府吏回到自己家,
"上堂拜阿母":走上厅堂拜见母亲说:“
"今日大风寒":今天风大又非常寒冷,
"寒风摧树木":寒风摧折了树木,
"严霜结庭兰":院子里的兰花上结满了浓霜。
"儿今日冥冥":你的儿子从今将不久于人世,
# 日冥冥:日暮。这里比喻生命的终结。
"令母在后单":使得母亲今后很孤单。
# 令母在后单:使得母亲今后很孤单。单:孤单。
"故作不良计":我是有意作出这种不好的打算,
# 不良计:不好的打算。这里指自杀。,故:有意,故意。
"勿复怨鬼神":不要再去怨恨什么鬼神了!
"命如南山石":但愿你的生命像南山石一样的久长,
# 命如南山石:“命如”二句:(愿您)寿命像南山的石头一样久长,身体永远健康。
"四体康且直":身体永远健康。”
# 直:意思是身子骨硬朗。,四体:这里指身体。
"阿母得闻之":阿母听到了这番话,
"零泪应声落":泪水随着说话声一起落下,说:“
"汝是大家子":你是世家子弟,
"仕宦于台阁":在大的官府任官职,
# 台阁:尚书台。这里泛指大的官府。
"慎勿为妇死":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
"贵贱情何薄":你和她贵贱不同,离弃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
# 贵贱情何薄:(你和她)贵贱不同,(离弃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贵,指仲卿。贱,指兰芝。情何薄:怎能算是薄情。何薄,何薄之有。
"东家有贤女":邻近人家有个贤惠的女子,
"窈窕艳城郭":她的美丽在这城内外是出名的,
"阿母为汝求":我替你去求婚,
"便复在旦夕":很快就会有答复。”
"府吏再拜还":焦仲卿向母亲拜了两拜回房,
"长叹空房中":在自己的空房里长声叹息。
"作计乃尔立":自杀的主意就这样定下来了,
# 乃尔立:就这样决定。乃尔:如此。立:决定。
"转头向户里":他把头转向刘兰芝住过的内房,
"渐见愁煎迫":睹物生情越来越被悲痛煎熬逼迫。
"其日牛马嘶":结婚这一天牛马乱叫的时候,
"新妇入青庐":新妇进了青布篷帐。
# 新妇入青庐:新妇进了青布篷帐。新妇,指兰芝。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举行婚礼的地方。
"奄奄黄昏后":天黑了以后,静悄悄的,
# 奄奄黄昏后:天黑了以后。奄奄,暗沉沉的。黄昏,十二时辰之一,即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寂寂人定初":人们开始安歇了。
# 人定:十二时辰之一,即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我的生命终结就在今天
",":,
"魂去尸长留":魂魄要离开了,让这尸体长久地留在人间吧!”
"揽裙脱丝履":她挽起裙子脱下丝鞋,
"举身赴清池":纵身一跳投进了清水池。
"府吏闻此事":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自杀这件事,
"心知长别离":心里知道这就是永远的别离,
"徘徊庭树下":于是来到庭院大树下徘徊了一阵,
"自挂东南枝":自己就在向着东南的树枝上吊死了。
"两家求合葬":焦、刘两家要求合葬,
"合葬华山傍":结果合葬在华山旁。
# 华山:庐江郡内的一座小山。
"东西植松柏":坟墓东西两边种植着松柏,
"左右种梧桐":左右两侧栽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各种树枝枝枝相覆盖,
"叶叶相交通":各种树叶叶叶相连通。
# 交通:交错,这里指挨在一起。
"中有双飞鸟":树中有一对飞鸟,
"自名为鸳鸯":它们的名字叫作鸳鸯,
"仰头相向鸣":仰头相互对着叫,
"夜夜达五更":每晚都要鸣叫一直叫到五更。
"行人驻足听":走路的人停下脚步听,
# 驻足:停步。
"寡妇起彷徨":寡妇听见了从床上起来,心里很不安定。
"多谢后世人":多多告诉后人,
# 多谢:敬告。谢:告诉,告知。
"戒之慎勿忘":把这件事作为教训,千万不要忘记啊!
# 慎:千万。,戒之:引此事为警戒。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爱情与抗争为双重主题的乐府诗,塑造了焦刘夫妇心心相印、坚贞不屈的形象,也把焦母的顽固和刘兄的蛮横刻画得入木三分。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2. 写作手法
象征:“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磐石象征厚重、稳固和不可动摇,对应焦仲卿对爱情“无转移”的誓言,体现男性在礼教社会中对责任的坚守。但磐石亦暗含其性格矛盾,虽有反抗意志,却受困于孝道枷锁,最终未能抵御封建压迫,表现誓言的悲剧性。起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托物起兴,引起下文。以孔雀失偶和孔雀飞离时徘徊眷恋的情景引出故事,既表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眷恋之情,又为全诗定下了悲情的基调,营造了缠绵凄楚的气氛。铺陈:“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一段采用了铺陈的表现手法,详写刘兰芝离开夫家时的打扮,旨在描写她的美,引出下文写“两度提亲”的情节。也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坚强。精心打扮,是为了给丈夫留下最后的美丽印象,也是自尊、倔强的刘兰芝不动声色地反抗婆婆的一种方式。这里描述刘兰芝的“精妙”,反而给人一种凄楚的感觉,增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更能激起人们对刘兰芝的同情。对比:“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刘兰芝上堂辞别婆婆,态度从容,非但不作愤怒之色,还记挂老人在家操劳,足见其善良、懂礼。这与“怒不止”的婆婆在修养和性格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比喻:“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刘兰芝自比“纫如丝”的“蒲苇”,将焦仲卿比作“无转移”的“磐石”,以此表明她忠于爱情的心意。正衬:“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此句描写太守听闻刘兰芝允婚后的反应。“大欢喜”以府君的热烈情绪反衬刘兰芝内心的绝望与被动。通过衬托,强化兰芝被迫再嫁的悲剧性。府君的“欢喜”越浓烈,越凸显兰芝在封建权势压迫下的无力与孤独,深化了对封建礼教吞噬个体的控诉。反衬:以乐景衬哀情“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着力写太守家迎娶刘兰芝的排场,从反面暗示了刘兰芝不贪图荣华富贵、忠于爱情的高洁品格。以“络绎如浮云”“从人四五百"等热闹情景来反衬刘兰芝的悲惨命运。以乐景写哀情,更增添了本诗的悲剧色彩。动作描写:“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通过反复整理衣饰的细节,既展现她自尊自爱的性格,也暗示其内心挣扎,表面从容赴别,实则痛彻心扉。互文:“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东西”与“左右”互文,强调合葬墓地的枝蔓交织,象征生死不离的深情。通过形式对称深化主题统一性,突显“生死同穴”的终极反抗。烘托:“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奄奄”、“寂寂”两个叠音词,渲染殉情时刻的阴森氛围。黄昏至人定是昼夜最沉寂的时段,烘托出二人生命终结前的绝对孤寂与社会冷漠。渲染:“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风寒”“严霜”以自然严酷渲染死亡前的压抑,隐喻封建势力的冰冷。由外而内映射焦仲卿赴死前的心理状态:从悲愤到决绝。环境成为人物内心的外化,渲染出彻骨的悲剧感。环境描写:“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晻晻”与“日欲暝”构成视觉与情绪的双重压抑,为兰芝“愁思出门啼”提供心理背景。昏暗的天色象征希望湮灭,而“出门啼”的动作在荒凉环境中更显凄怆。
3. 分段赏析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以史家笔法简述焦仲卿与刘兰芝悲剧故事的背景和结局:焦妻被遣后“自誓不嫁”,在家庭逼迫下投水自尽,焦仲卿闻讯后亦自缢身亡。时人感伤其事迹,创作了此诗。这如同一个冷静的镜头,将故事的核心冲突和最终命运置于读者眼前,奠定了全篇哀伤的基调。它点明了诗歌的纪实性和深刻的社会悲剧根源,唤起读者的同情与思考。“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诗歌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孔雀顾盼流连的意象象征夫妻别离的不舍与徘徊,渲染出全诗缠绵哀婉的气氛,暗喻悲剧开端。接着刘兰芝以第一人称倾诉心声,自述其从少女时代到嫁为人妇的经历,展现其聪慧能干、教养良好。婚后却饱尝辛酸:丈夫公务繁忙,她夙兴夜寐劳作,却仍遭婆婆刁难。她深刻认识到“君家妇难为”的处境,无奈主动请遣。这段自诉塑造了刘兰芝勤劳、贤淑、坚韧而自尊的形象,揭露了她在焦家承受的沉重劳动与精神压抑,也展现了她清醒与倔强的一面。“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焦仲卿得知妻子诉请后,即向母亲求情。他自认福薄,珍视夫妻情谊,强调妻子品行端正,不解母亲为何苛待。焦母(阿母)断然拒绝,先指责儿子“太区区”,后贬低刘兰芝“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并明确表态积怨已深,且严厉宣告此事不容置喙,转而推荐邻家女秦罗敷,勒令速遣刘兰芝。当焦仲卿痛苦发誓“终老不复娶”时,焦母更加暴怒,斥责儿子“无所畏”、“助妇语”,并断绝恩义,彻底堵死其求情之路。此处通过对话交锋,刻画了焦仲卿深爱妻子却性格懦弱、反抗有限的一面,更突显了焦母的专横霸道和封建家长的绝对权威。“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焦仲卿无奈屈服,哽咽着对妻子转达母命。他劝慰兰芝暂回娘家,许诺短暂分离后将亲迎其归,恳求妻子暂且忍耐。刘兰芝则清醒预感到永别,回顾嫁入焦家后操劳辛苦,侍奉婆母却无辜被遣,深知“复来还”已是奢望。她嘱托将自己嫁妆留待“作遗施”,慨叹“人贱物亦鄙”,并发出“久久莫相忘”的凄怆哀求。这段描写细节生动,进一步塑造了兰芝的悲惨处境、清醒认知以及对仲卿的深情不舍,离别前笼罩着浓浓的悲情。“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刘兰芝在离别清晨“起严妆”,精心梳妆打扮:穿着绣夹裙、丝履,佩戴玳瑁簪、明月珰,形容美丽惊人,仪态端庄。此番“严妆”既是她尊严与坚韧的无声抗争,亦是对美好年华最后的回望与祭奠。辞别婆婆时,焦母盛怒未消。兰芝言语谦卑自责,感谢嫁资,自责不能侍奉,假意关怀,暗含讽刺与无言的控诉。与小姑告别时真情流露,通过对比小姑的成长,痛感时光流逝与自身遭际。她嘱托小姑孝顺公婆,莫忘昔日情谊,字字血泪。最终她“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悲痛欲绝。此段通过细腻的动作、语言、肖像描写,将兰芝的倔强、礼数周全、重情重义和内心的巨痛刻画得淋漓尽致。“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夫妻二人一马一车行至大道口相会。仲卿下马入车,重申誓约。兰芝深受感动,但仍忧惧再嫁的命运不可抗拒。她以“磐石”与“蒲苇”互喻彼此对爱情的坚贞,这个经典比喻寄托了他们对爱情永恒不变的美好期望。然而她随即清醒地指出兄长性情暴烈,担心兄长不会遂己心意,反抗将是徒劳。两人“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不忍分别又无可奈何。这段对话深化了二人的深情厚意,也埋下了后续冲突的伏笔,使悲剧性进一步叠加。“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刘兰芝归家,深感羞惭。其母见她被遣回异常惊愕,质问其是否违背规矩。刘母的大拊掌动作和惊讶问询,反映了当时女性被休弃的耻辱。兰芝辩解自身“实无罪过”,刘母闻之“大悲摧”,既悲女儿遭遇,亦愧家族颜面受损。母女相见的情景,侧面烘托出兰芝遭遇的不公和她内心的委屈。“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还家不久,县令遣媒为三子求婚,介绍其子年轻俊美、才华出众。刘母劝说女儿答应。兰芝含泪婉拒,提及与焦仲卿的盟誓,认为再嫁违背情义且恐非善事,希望母亲暂时推辞。刘母理解女儿苦衷,向媒人辞婚,谦称女儿出身卑微,刚被休弃,不堪匹配贵家公子,请媒人另寻佳偶。这里刘母的形象相对通情达理,兰芝的拒婚也体现了其对誓言的坚守和清醒的预见。“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数日后,太守又遣县丞、主簿为五郎求娶兰芝,夸大女方出身,强调五郎“娇逸未有婚”。媒人(县丞)直接说亲。刘母再次以女儿“先有誓”为由婉拒。然而兰芝兄长得知后勃然大怒,斥责妹妹不识时务,认为改嫁太守郎君远优于前任小吏,并厉声质问不嫁贵婿意欲何为,话语充满了势利的逼迫和封建家长对女性命运的操控。在兄长强大的压力下,兰芝“仰头答”表示同意,承认自己无自主权,意识到与仲卿团聚无望,含悲应允婚事。媒人回府复命后,太守府上下“大欢喜”,大张旗鼓、火速筹办奢华婚礼。诗中极尽铺陈描绘迎娶的排场,营造出隆重喜庆气氛,反衬兰芝内心的巨大痛苦,是运用反衬手法深化悲剧效果。这段通过逼婚过程的层层升级及夸张的婚仪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门第观念的冷酷无情。“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刘母催促兰芝缝制嫁衣。兰芝表面“默无声”,实则内心崩溃。她移榻窗下,赶制嫁衣,仅一日完成。夕暮时分,终难抑制哀愁,她的无声劳作与泪如雨下形成了静默中的巨大悲情力量。“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焦仲卿闻讯请假急归。距兰芝家二三里,马悲鸣。兰芝闻马声,急迎故人。相见后,兰芝抚鞍悲诉,讲述变故,说明违背誓言是因父兄逼迫,已许他人,绝望询问“君还何所望”。仲卿心痛之下语带讥讽,复提昔日誓言,指责兰芝负约,哀叹自身即将赴死。兰芝当即表明心迹,强调同为受迫,毅然约定“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两人执手分道,决心赴死,感到抱憾无穷,已决然辞世。这段重逢是全剧高潮,通过饱含痛苦、误会、负气至最后生死相随的对话,展现了二人感情的深度和在绝望中共同反抗的决绝勇气。“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焦仲卿归家拜别母亲。他以凄凉景物起兴,暗示自身结局将临,担忧母亲老来孤独,告之死志,诀别时祝母长寿健康。焦母听闻流泪劝解,强调儿子出身高贵,不必为妇人殉情,并重提“东家有贤女”可速聘。面对母亲既流泪不舍又固守门第观念的说辞,焦仲卿只能“再拜还”,于“空房中”长叹,死志已定,在生命最后时刻承受煎熬。这段描绘了仲卿孝道与爱情冲突下的痛苦,以及焦母在面临儿子赴死前的矛盾心态(有悲悯但更深的是对礼法与门第的维护)。“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太守家迎娶日,兰芝进入青布帐篷。在黄昏人静后,兰芝毅然投水,临终宣言“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饱含无限悲愤与解脱。焦仲卿闻知兰芝死讯,亦知恩爱永绝,于庭院树下“徘徊”后自缢,践行了与兰芝“黄泉下相见”的生死誓言。两人以生命完成了对压迫的终极反抗。“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死后,两家悔恨,将二人合葬华山旁。墓旁种植松柏梧桐,枝叶繁茂交覆。更神奇的是,墓中化出一对鸳鸯,夜夜相对哀鸣至五更,鸣声感天动地。这浪漫主义的结尾既象征着二人忠贞爱情的不朽,亦是对无情压迫的控诉与抗争。诗人最后以“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作结,直接点明创作主旨:警示后人以此为戒,莫让悲剧重演。这个结尾使全诗的社会批判意义得到升华。
4. 作品点评
《孔雀东南飞》对详写部分的处理极为出色。仲卿求母失败、刘焦话别、兰芝辞婆以及太守迎亲等关键场景,作者皆施以浓墨重彩。这些段落直指刘焦爱情悲剧的核心,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情感的宣泄以及主题的彰显至关重要。巧妙之处在于,在全诗自然、朴实、流畅的基调上,这些浓笔重彩丰富了整体色彩,使叙事节奏疏密有致,快慢相宜。该诗成功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等艺术形象,故事情节完整且矛盾冲突迭起,语言通俗个性化,明白如话而神情毕肖——这三大艺术成就,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在艺术上已臻成熟。《孔雀东南飞》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堪称乐府诗发展的巅峰,后世将其与北朝的《木兰诗》合誉为“乐府双璧”。此诗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最终双双殉情的故事,深刻控诉了封建礼教的冷酷无情,同时热烈赞颂了这对夫妇坚贞不渝的感情与不屈的反抗精神。全诗叙事详略得当,人物刻画更是形神兼备。其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和浓郁的浪漫色彩,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勾勒出焦刘夫妇心心相印、誓死不屈的感人形象,也将焦母的专横顽固、刘兄的势利蛮横描摹得入木三分。结尾处安排二人死后双双化为鸳鸯的神话情节,深情寄托了民众对恋爱自由与幸福生活的热切向往。
# 质而不俚,乱而能整,叙事如画,叙情如诉,长篇之圣也!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 五言之瞻,极于《焦仲卿妻》,杂言之瞻,极于《木兰》。
明胡应麟《诗薮》
# 此古今第一大篇,亦第一绝作,如对大羹玄酒,又如临宗庙百官,叙事敷词,俱臻神品。可以怨、可以兴、可以群、可以观,诸美俱备。最妙处出绣腰襦、别小姑、媒人议婚、太守迎妇,偏于闲处着色,《北征》《山果》《晚妆》数段,正祖此篇。篇中有详有略,总非可以常法求也。高古朴淡,亦复天娇离奇。
明李因笃《汉诗音注》卷七
# 共一千七百八五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长篇诗若平平叙去,恐无色泽,中间须点染华缛,五色陆离,使读者心目俱炫。如篇中新妇出门时‘妾有绣罗襦’一段,太守择日后‘青雀白鹄舫’一段是也。”“作诗贵剪裁,入手若叙两家家世,末段若叙两家如何悲恸,岂不冗漫拖沓,故竟以一二语了之。极长诗中有剪裁也。”“别小姑一段,悲怆之中,复极温厚。风人之旨,固应尔耳。
清沈德潜《古诗源》卷四
# 长篇淋漓古致,华采纵横,所不俟言。佳处在历述十许人口中语,各各肖其声情,神化之笔也。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二
# 古来长诗,此为第一,而读去不觉其长者,结构严密也。男家无公,乃云公母;女家无父,乃云父母。共事二三年,而云新妇初来,姑始扶床;今被驱遣,姑如我长。府吏小役,而方仕宦于台阁。皆是诗人故露渗露处,勿泥可也。
清张玉榖《古诗赏析》卷七
下一篇:汉·范晔《张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