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远方来":客人风尘仆仆,
"遗我一端绮":从远方送来了一端织有文彩的锦缎。
# 绮:绫罗一类的丝织品。,一端:即半匹。古人以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匹”。,遗:给予、馈赠的意思。
"相去万余里":它从万里之外的夫君处捎来,
"故人心尚尔":这丝丝缕缕,该包含着夫君对我的无尽关切和惦念之情。
# 尔:如此。,尚:犹也。,故人:古时习用于朋友,此指久别的“丈夫”。
"文采双鸳鸯":绮缎上面织有文彩的鸳鸯双栖,
# 鸳鸯:匹鸟。古诗文中常用以比夫妇。这句是说缔上织有双鸳鸯的图案。
"裁为合欢被":我要将它做条温暖的合欢被。
# 合欢被:被上绣有合欢的图案。合欢被取“同欢”的意思。
"著以长相思":床被内须充实以丝绵,被缘边要以丝缕缀,
# 著以长相思:著:往衣被中填装丝绵叫“著”。绵为“长丝”,“丝”谐音“思”,故云“著以长相思”。
"缘以结不解":丝绵再长,终究有穷尽之时,缘结不解,终究有松散之日。
# 缘:饰边,镶边。这句是说被的四边缀以丝缕,使连而不解。缘与“姻缘”的“缘”音同,故云“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唯有胶和漆,黏合固结,再难分离,
# 投:本义为投掷,这里是加入混合的意思。
"谁能别离此":那么,就让我与夫君像胶和漆一样投合、固结吧,看谁还能将我们分隔?
# 别离:分开。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思妇闺怨诗。通过妻子收到丈夫所赠织锦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思妇意外惊喜的心理变化。形象地表达了夫妻情意深厚、永不分离的坚定信念。
2. 分段赏析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以直叙起笔,打破《古诗十九首》惯常的写景模式,突兀中强化了“客来遗绮”的意外感。远方来客捎来“一端绮”(半匹绫罗),本为寻常之物,却因“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而意义非凡:万里阻隔中丈夫心意如旧,令思妇由疑惧顿转惊喜。此处“心尚尔”三字凝练深沉,既含长久无音信的凄苦(呼应《孟冬寒气至》“三岁字不灭”的孤寂),又涌动着压抑后爆发的慰藉,悲喜交织之态跃然纸上。“文采双鸳鸯”承“绮”生发,鸳鸯纹样象征夫妻恩爱,为全诗注入温暖色调。思妇将彩绮“裁为合欢被”,制被过程更成痴情载体:“著以长相思”以填装丝绵谐音“长丝”(即“长思”),喻相思绵长;“缘以结不解”借被缘缀边双关“姻缘固结”,暗喻情意坚不可散。日常动作因谐音双关升华为永恒誓愿,平凡物件被赋予灵性,凸显思妇炽烈而细腻的内心。末二句“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以胶漆黏合喻夫妻情深,语言质朴却撼动人心。“胶漆”意象既承前“丝绵有尽、缘结可解”的铺垫,又超越其物理局限,将情感推向永恒之境。然此炽热誓言恰反衬现实——当思妇呼喊“谁能别离此”时,她正深陷万里别离中。至此方悟:客来遗绮、制被合欢等场景,实为思妇孤寂中幻化的虚境。
3. 作品点评
此诗以明艳绮丽的笔调展开,“文彩双鸳鸯”等句更以奇崛想象构筑出绚烂意境。然细味诗旨,当女主人公沉醉于“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的誓约时,实则正与夫君“万里”相隔。通篇所述“远客来赠绮”的欢欣,不过是思妇独守空闺时的虚妄幻想。若真得“合欢”,何需“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诗中愈是铺陈重逢之喜,愈见别离之痛。钟嵘《诗品》谓《古诗十九首》“文温而丽,意悲而远”,此诗正以温婉绮语写刻骨相思,“以乐景写哀”之法,令悲情更具震撼之力。
# (“故人”一句)“直是声泪俱下”,“不觉兜底感切”。
清张庚《古诗十九首解》
# 于不合欢时作“合欢”想,口里是喜,心里是悲。更“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无中生有,奇绝幻绝!说至此,一似方成鸾交、未曾离者。结曰“诗能”,形神俱忘矣。又谁知不能“别离”者现已别离,“一端绮”是悬想,“合欢被”用乌有也?
清朱筠《古诗十九首说》
# 文温而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这首诗正以温丽的“遗绮”之喜,抒写了悲远的“别离”之哀,“正笔反用”,就愈加“惊心动魄。
南北朝钟嵘《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