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高且长":洛阳城东面高高的城墙,曲折绵长,
# 东城:洛阳的东城。
"逶迤自相属":从鳞次栉比的楼宇、房舍外绕过一圈,又回到原处。
# 逶迤:曲折而绵长的样子。
"回风动地起":转眼又有秋风在大地上激荡而起,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犹如地动般地吹起,
# 动地起:言风力之劲。,回风: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
"秋草萋已绿":犹如地动般地吹起,使往昔葱绿的草野雾时变得凄凄苍苍。
# 秋草萋已绿:秋风摇落之中,草的绿意已凄然向尽。萋,通作“凄”。已,一作“以”。
"四时更变化":四季轮回,
# 更变化:谓互相更替在变化着。更,替也。
"岁暮一何速":转眼一年又过去了!
# 一何:何其,多么。
"晨风怀苦心":晨风在风中苦涩地啼叫,在怅然失意的心境中,就是听那天地间的鸟啭虫鸣,也会让人苦闷,
# 怀苦心:即“忧心钦钦”之意。,晨风:鸟名,就是鹯,鸷鸟。是健飞的鸟。
"蟋蟀伤局促":蟋蟀也因寒秋降临而伤心哀鸣。
# 伤局促:隐喻人生短暂的悲哀,提示下文“何为自结束”的及时行乐的想法。
"荡涤放情志":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感到了时光的流逝与短暂,
# 放情志:谓展胸怀。,荡涤:犹言洗涤,指扫除一切忧虑。
"何为自结束":何不早些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呢!
# 自结束:指自己在思想上拘束自己。结束,犹言拘束。
"燕赵多佳人":那燕赵之地本来就有很多的美女,
# 燕赵:犹言美人。
"美者颜如玉":美女容颜如玉般的洁白秀美。
# 如玉:形容肤色洁白。
"被服罗裳衣":穿着罗裳薄衣随风飘逸拂动,
# 被服:犹言穿著。被,披也。
"当户理清曲":仪态雍容端坐正习练着清商之曲。
# 理:指“乐理”,当时艺人练习音乐歌唱叫做“理乐”。
"音响一何悲":听来分外凄腕动人,
"弦急知柱促":因为琴瑟之柱调得太紧促,那琴间竟似骤雨急风。
# 弦急知柱促:“弦急”“柱促”是一个现象的两面,都是表明弹者情感的激动。
"驰情整巾带":体味曲中的含义,手在弄着衣带,
# 巾带:内衣的带子。一作“衣带”,一作“中带”。,驰情:犹言遐想,深思。
"沉吟聊踯躅":无以自遣怅惘的心情,沉吟之余双足为之踯蹈不前。
# 踯躅:住足也。是一种极端悲哀的情感的表现。,聊:姑且。表现无以自遗的怅惘心情。,沉吟:沉思吟咏。
"思为双飞燕":被佳人深沉的音响感动,心里遥想着与佳人成为“双飞燕”,
# 思为双飞燕:是说愿与歌者成为“双飞燕”。
"衔泥巢君屋":衔泥筑巢永结爱侣。
# 衔泥巢君屋:意指同居。君:指歌者。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游子感怀诗,描绘了游子登临洛阳东城所见秋景与内心感慨,通过高城逶迤、秋风萧瑟、草木凋零的景象,营造了由苦闷到短暂释然、最终回归怅惘的复杂情感氛围,体现了时光飞逝、人生短暂的深沉慨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的深沉慨叹,对生命无常的感伤、对自由放达的向往,以及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无奈。
2. 分段赏析
诗人独立洛阳东城之外,眼见城墙逶迤延展,绕着鳞次栉比的屋宇兜转一周,复又连接闭合。这绵长相续的城郭轮廓,恰似周而复始的生活轨迹,在单调重复中透着无尽乏味。忽有秋风自四野席卷而来,初时淅沥萧飒,转瞬奔腾澎湃,将葱郁草野骤然染作凄苍之色。开篇四句不仅是目之所及的实景,更暗喻着诗人内心的骚动——生活的重复如城墙循环,唯有时光在无情飞逝。当他见草木经秋风而凋零,忽生生命如草芥之叹:春夏繁盛转瞬即逝,衰秋倏忽而至,遂怆然呼告:“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秋景的肃杀更催发了诗人对时光疾驰的惊惧。怅然之际,连鸟啭虫鸣都浸着愁绪:晨风鸟在风中悲鸣,蟋蟀因寒秋迫近而窘迫哀叫。不仅人生,自然界的生灵皆在承受时光迟暮之悲。这一切反激出诗人的哲思:与其被世俗规束至暮年空叹,不如尽早涤除烦忧、纵放情怀——于是诗中迸出浩然质问:“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此为全诗第一节的核心。“荡涤放情”之思本源于诗人的生命苦闷,却借衰飒秋景倾泻而出。从“高且长”的东城到“凄凄变衰”的秋草,乃至鸟雀蟋蟀的悲鸣,皆成了苦闷人生的象征,仿佛都在同声叩问“何为自结束”。这种将主观情感移注于外物、又借外物强化情感的写法,正是审美心理中的“移情”效应,较直抒胸臆更具蓬勃的感染力。自“燕赵多佳人”始,诗人承“荡情”之意铺陈行乐之境。当“何为自结束”的疑虑消散,久抑的声色之欲便跃然纸上。他于东城外做了一场幻梦:恍惚间在众芳之中邂逅“颜如玉”的佳人,转瞬她已身着罗裳,端坐家中弹奏清商之曲。琴弦似因调得太紧,乐声如骤雨急风,悲惋动人——此景虽描绘得真切,实则是“荡情”之思幻化的虚境,画面飘忽转换,透着梦寐般的恍惚感。“驰情整中带,沉吟聊踯躅”二句尤妙。若解为佳人的神态更添韵致:当她于窗前抚琴时,对面正有一位渴求解脱的诗人,为其容颜琴音所倾倒。佳人在这灼热的注视下,心旌摇荡却又羞涩踌躇,遂时而“沉吟”低语,时而“踯躅”徘徊(已离琴起身),将“理欲交战”的微妙心绪展露无遗。最终,她以“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的妙喻,借飞燕筑巢之景,倾诉愿与诗人永结连理的深情。此结句“超脱而缥缈”,道尽古今才子佳人的缱绻心事,正如朱筠所言,“把万世情痴勾当,俱被说尽”。
3. 作品点评
全诗通过梦境抒发情感,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尤其是结尾部分,含蓄深沉,情感蕴含其中,令人回味无穷。
# 曰“美者”,分明有个人选他;曰“知柱促”,分明有个人在听他;曰“整中带”,分明有个人看他;曰“踯躅”,分明有个人在促他。
明末清初吴淇《选诗定论》
# 凡人心慕其人,而欲动其人之亲爱于我,必先自正其容仪……以希感到佳人也。
清张庚《古诗十九首解》
# 结得又超脱、又缥缈,把一万世才子佳人勾当,俱被他说尽。
清朱筠《古诗十九首说》
上一篇:汉·班固《西都赋》
下一篇:汉·佚名《古乐府·兰草自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