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āo
yǐn
shì

朝代:汉作者:淮南小山浏览量:2
guì
shù
cóng
shēng
shān
zhī
yōu
yǎn
jiǎn
lián
quán
zhī
xiāng
liáo
shān
lóng
sǒng
shí
cuó
é
zhǎn
yán
shuǐ
céng
yuán
yòu
qún
xiào
bào
háo
pān
yuán
guì
zhī
liáo
yān
liú
wáng
sūn
yóu
guī
chūn
cǎo
shēng
suì
liáo
huì
míng
jiū
jiū
yǎng
shān
xīn
yān
liú
dòng
huāng
wǎng
liǎo
bào
xué
cóng
shēn
lín
rén
shàng
qīn
cén
jūn
zēng
wěi
guì
shù
lún
xiāng
jiū
lín
wěi
qīng
shā
shù
fán
cǎo
huò
bái
鹿
jūn
jiā
huò
téng
huò
zhuàng
ér
yín
yín
é
é
hóu
xióng
lèi
bēi
pān
yuán
guì
zhī
liáo
yān
liú
bào
dòu
xióng
páo
qín
shòu
hài
wáng
cáo
wáng
sūn
guī
lái
shān
zhōng
jiǔ
liú

译文

桂树丛生啊在那深山幽谷,枝条弯弯啊纠结缠绕在一起。山中云雾弥漫啊岩石巍峨,山谷险峻啊激起层层水波。虎豹吼叫啊群猿悲啼,攀援桂枝啊在那里栖息。王孙久留深山不归来啊,满山遍野啊春草萋萋。转眼岁末心情烦乱啊,满耳夏蝉哀鸣声声急。山中啊云遮雾盖,深山啊险阻盘曲,久留山中啊寂寞无聊少快意。没精神,心恐惧,虎豹奔突,茂密的草丛和幽深的树林中,人吓得爬上树木浑身战栗。怪石嶙峋突兀啊,奇形怪状盘错,树干相互缠绕啊,树林屈曲茂密。青青的莎草混杂着树木啊,薠草在风中轻轻披靡,那成群的野鹿和獐子,有的欢跳,有的休息。头上的犄角高高耸立,满身的丰毛光泽如洗。还有那失群的猴子和熊罴,呼唤同伴声声悲啼。攀援桂树就在那里安身。虎豹争斗熊罴横行咆哮,飞禽走兽惊惧四散逃离。王孙啊,回来吧!深山中不可以久留居。

逐句剖析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桂树丛生啊在那深山幽谷,

"偃蹇连蜷兮枝相缭":枝条弯弯啊纠结缠绕在一起。

# 缭:纽结,纠缠。,连蜷:屈曲的样子。,偃蹇:高耸的样子。

"山气巃嵸兮石嵯峨":山中云雾弥漫啊岩石巍峨,

# 巃嵸:云气弥漫的样子。

"溪谷崭岩兮水曾波":山谷险峻啊激起层层水波。

# 曾波:水波层层。曾,通“层”。,崭岩:险峻的样子。崭,通“巉”。

"猿狖群啸兮虎豹嗥":虎豹吼叫啊群猿悲啼,

# 狖:长尾猿。

"攀援桂枝兮聊淹留":攀援桂枝啊在那里栖息。

# 淹留:久留。

"王孙游兮不归":王孙久留深山不归来啊,

# 王孙: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王夫之通释:“王孙,隐士也。秦汉以上,士皆王侯之裔,故称王孙。”

"春草生兮萋萋":满山遍野啊春草萋萋。

"岁暮兮不自聊":转眼岁末心情烦乱啊,

# 不自聊:指生活和情感上没有依托,心情空虚。

"蟪蛄鸣兮啾啾":满耳夏蝉哀鸣声声急。

# 蟪蛄:夏蝉。

"坱兮轧":山中啊云遮雾盖,

# 坱兮轧:坱,云气浓厚广大。

"山曲岪":深山啊险阻盘曲,

# 曲岪:山势曲折盘纡的样子。

"心淹留兮恫慌忽":久留山中啊寂寞无聊少快意。

# 恫:恐惧。一作“洞”。慌忽:义同“恍惚”。

"罔兮沕":没精神,

# 罔兮沕:失神落魄的样子。

"憭兮栗":心恐惧,

# 憭兮栗:恐惧的样子。

"虎豹穴":虎豹奔突,

# 穴:闻一多疑为“突”之坏字,“虎豹突”与上文“虎豹嗥”、下文“虎豹斗”句法同。“虎豹突,丛薄深林兮人上僳”者,谓虎豹奔突,人惧而登树木以避之也。

"丛薄深林兮":茂密的草丛和幽深的树林中,

"人上慄":人吓得爬上树木浑身战栗。

"嵚岑碕礒兮":怪石嶙峋突兀啊,

# 嵚岑碕礒:均为形容山石形状的形容词。

"碅磳磈硊":奇形怪状盘错,

# 碅磳磈硊:均为怪石貌。

"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树干相互缠绕啊,树林屈曲茂密。

# 茷骫:盘纡的样子。,轮:横枝。

"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青青的莎草混杂着树木啊,薠草在风中轻轻披靡,

# 靃靡:野草杂乱漫野的样子。,薠:草名,形似莎而较大。莎、薠泛指杂草。,杂树:犹言丛生。树,植,立。,莎:草名,根入药。杂树:犹言丛生。树,植,立。薠:草名,形似莎而较大。莎、薠泛指杂草。

"白鹿麇麚兮或腾或倚":那成群的野鹿和獐子,有的欢跳,有的休息。

# 麚:公鹿。,麇:同“麋”,獐。

"状儿崟崟兮峨峨":头上的犄角高高耸立,

# 崟崟:高峻的样子。,儿:一作“貌”。

"凄凄兮漇漇":满身的丰毛光泽如洗。

# 漇漇:润泽。

"猕猴兮熊罴":还有那失群的猴子和熊罴,

# 罴:马熊,熊的一种。

"慕类兮以悲":呼唤同伴声声悲啼。

"攀援桂枝兮聊淹留":攀援桂树就在那里安身。

"虎豹斗兮熊罴咆":虎豹争斗熊罴横行咆哮,

"禽兽骇兮亡其曹":飞禽走兽惊惧四散逃离。

# 曹:同类。

"王孙兮归来":王孙啊,回来吧!

"山中兮不可以久留":深山中不可以久留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招隐士》为汉代淮南小山的一首赋作,一说为淮南王刘安所作。主题为劝隐士(王孙)出山。内容上,先极写山中景致,桂树繁茂,山气缭绕,山石险峻,溪谷波涌,猿啸虎嗥,渲染出幽险寂寥氛围;又借“春草生”“岁暮”等,叹时光流逝,以“虎豹斗”“熊罴咆”突出山中危险,进而劝告王孙归来。分段来看,开篇描绘山林景色,营造氛围;中间借景抒情,叹时光、表担忧;结尾直抒胸臆,发出急切的招隐呼唤。层层递进,情感愈发强烈。此赋是屈宋之后楚辞体的作品之一,情感浓郁,营造出艺术感染力,对后世山水文学、招隐题材创作产生影响,兼具文学与思想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招隐士》始见于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汉书・艺文志》著录“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此篇当为其中之一。关于作者,王逸《楚辞章句》题为淮南小山作,但萧统《文选》却题刘安作。其创作背景说法各异:一说为王逸所云,是小山之徒“闵伤屈原”之作;一说如王夫之观点,是淮南小山“为淮南王召致山谷潜伏之士”而作;还有不少研究者认为是淮南小山思念淮南王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骚体赋,也是一篇招隐题材的赋。全赋描绘出荒山溪谷的凄凉幽险,渲染出怵目惊心的氛围,展现隐士幽居的寂寥艰危,表达了劝告隐士(王孙)归来的意向,感情浓郁,意味深长。

2. 写作手法

夸张:“山气巃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描绘山间云气浓重,山石高峻,溪谷险峻,水波层叠,通过夸大景物的形态、气势,极言山中环境的险峻、壮阔。渲染:“猿狖群啸兮虎豹嗥”、“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反复描写山中猿猴长啼、虎豹咆哮、野兽争斗等声音和场景,从听觉上渲染出山中环境的阴森、恐怖、充满野性,衬托出山中不适合久居,从而突出招唤王孙归来的主旨。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巃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诗人描绘了幽静山谷中丛生的桂树,其枝条弯曲缠绕;山间云气浓重,山石巍峨耸立;溪谷险峻,水波层叠。这些诗句从植物、山石、水流等方面勾勒出山中幽深、险峻且充满自然野性的环境,既展现了山林的原始风貌,又为后文渲染出一种令人望而生畏的氛围,为表达“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主旨做铺垫。

3. 分段赏析

第一部分:从篇首至“蟪蛄鸣兮啾啾”开篇“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作者以细腻笔触描绘出桂树生长于深山幽静之处,其枝干弯曲缠绕、姿态婀娜。桂树在古代文化语境中,常作为美德与君子懿德的象征,这就为王孙的形象赋予了一层高尚的底色。此处不仅展现了一幅自然的画面,更通过桂树巧妙地暗示了王孙所具备的美好品质,为后文王孙在山中的淹留埋下了情感与意象的伏笔。紧接着,“山气巃嵸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作者从多个维度进一步渲染山中的氛围。山气蓬勃升腾,山石高耸突兀,溪谷陡峭险峻,水波层层叠叠。这一系列描写,从视觉上给人以强烈冲击,将深山的荒蛮与幽险展现得淋漓尽致。而“猿狖群啸兮虎豹嗥”,则从听觉层面强化了山林的阴森恐怖之感。猿猴的集体呼啸与虎豹的怒吼,在空旷的山林中回荡,仿佛将读者直接带入那个危机四伏的世界,让人不寒而栗。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孙“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孙因追慕桂树所代表的美德而暂时留在山中,但周围恶劣的环境,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亲朋好友内心的焦虑与不安。这一情节设置,巧妙地将人物的行为动机与环境的冲突展现出来,为情感的进一步抒发做了铺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作者在此处巧妙地运用了时间与自然景物的意象。春草繁茂生长,本是生机勃勃的景象,但在这里却暗示着时光的悄然流逝。而王孙却依然未归,这一对比,使得作者对王孙的思念与牵挂之情愈发浓烈。春草的意象,还增添了一种缠绵悱恻的情思,让这份情感更加细腻动人。“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岁暮”点明时间已至年末,这不仅带来了时光不再的紧迫感,更强化了作者内心的惆怅与不安。蟪蛄的鸣叫在寂静的山林中显得格外凄凉,仿佛是时光流逝的哀歌,进一步烘托出作者萦绕心头的思念和怊怅之情。这几句通过对时间和自然声音的描写,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深沉而婉转。第二部分:从“坱兮轧”始至篇末“坱兮轧,山曲𡶒,心淹留兮恫慌忽”,此句描绘出山林中云雾弥漫、山势曲折蜿蜒的景象。这种环境让人在其中感到心慌意乱、无所适从,进一步强化了山中环境给人的压迫感。“罔兮沕,憭兮栗,虎豹穴,丛薄深林兮,人上慄”,作者继续深入刻画山林的阴森恐怖。山林幽深昏暗,仿佛隐藏着无数未知的危险,而虎豹的巢穴就隐匿其中,让人不禁为之战栗。这几句通过对山林环境的细致描写,将山中的阴森可怕渲染到了极致。“嵚岑埼礒兮,碅磳磈硊,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作者在此处运用了大量生僻而精妙的联绵词,生动地刻画了山石的嶙峋怪异、树木的纠结缠绕以及草木的杂乱生长。这些词语不仅从视觉上给人以强烈冲击,更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山中环境的恶劣与荒芜,仿佛置身于一个被自然遗忘的角落。“白鹿麇麚兮或腾或倚。状儿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漎。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作者描绘了山林中各种动物的状态。白鹿、麇麚等或腾跃或倚靠,看似自由,实则透露出一种孤独与迷茫。而猕猴、熊罴等因思念同类而发出悲声,这种动物的情感表达,实际上是作者情感的外化。以动物失群的悲鸣来隐喻王孙在山中的孤独,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这一句将山林中的危险与混乱推向了高潮。虎豹争斗、熊罴咆哮,禽兽们惊惶失措、四处逃窜。如此可怕的场景,不仅展现了山中的现实危险,更借此规劝王孙归来。在这样的险境中,王孙已无法久留,作者的规劝之意也愈发急切。最后,“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作者直抒胸臆,以急切而响亮的呼喊,将渴望王孙归来的心情推向了顶点。这一声呼喊,凝聚了前文所有的情感铺垫,明确而强烈地表达出文章的主题思想,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作者对王孙的关切与盼望其归来的急切心情。《招隐士》在艺术手法上,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的手段,如桂树象征美德、虎豹象征险恶等,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而富有深意。同时,对山林景物进行夸张渲染,将自然景物经过浓缩、夸张、变形处理,营造出一种幽深、怪异、令人恐惧的艺术境界,在继承屈宋辞赋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全文紧密地将环境描写与情感抒发相结合,层层递进,使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作者对王孙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其安危的担忧。与屈宋辞赋中的《九歌・山鬼》《九章・涉江》相比,《招隐士》虽然在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上有所借鉴,但也有着独特的创新之处。《山鬼》的环境描写是为了烘托山中女神“怨公子兮怅忘归”的情愫,《涉江》的环境描写则是为了抒发屈原“济乎江湘”的悲戚,而《招隐士》中的王孙仅仅是一个被召唤的对象,没有《山鬼》和《涉江》中主人公那样丰富的哀怨抒发和内心独白。然而,《招隐士》通过对山中险恶环境的浓墨重彩描绘,以及在篇末对王孙归来的急切呼唤,将一种缠绵、悲凉的情绪深深植入读者心间,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文学感染力。

4. 作品点评

《招隐士》在立意与写法上,和《楚辞・招魂》前半部分颇为相似。《招魂》借助传说中的怪魅形象营造恐怖之境,而《招隐士》将现实中的寻常山林渲染得阴森可怖,创作难度更高。艺术表现方面,二者均采用景象展示法。但《招魂》侧重渲染客观景象,《招隐士》则更突出主观情感与感受的呈现。由此可见,《招隐士》在借鉴《楚辞》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构思险怪而造语精圆,三谢皆出于此。

元陈绎曾《诗谱》

# 屈宋诸篇,虽遒深闳肆,然语皆平典。至淮南《招隐》,叠用奇字,气象雄奥,风骨棱嶒,拟骚之作,古今莫迨。

明胡应麟《诗薮·内篇》

# 此篇义尽于招隐,为淮南招致山谷潜伏之士,绝无闵屈子而章之之意。可以类附《离骚》之后者,以音节局度,浏亮昂激,绍楚辞之余韵,非他词赋之比。虽志事各殊,自可嗣音屈、宋。

明末清初王夫之《楚辞通释》

# 屈子以后之作,志之清峻,莫如贾生《惜誓》;情之绵邈,莫如宋玉《悲秋》;骨之奇劲,莫如淮南《招隐士》;读楚辞《湘君》《湘夫人》,便觉有逍遥容与之情;读《招隐士》,便觉有罔沕憭栗之意。

清刘熙载《艺概·赋概》

# 此篇视汉之作,最为高古。

宋朱熹《楚辞集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班固《东都赋》

下一篇:汉·佚名《枯鱼过河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