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城东门":我走出城市的东门,
"遥望江南路":遥望通向江南方向的路。
"前日风雪中":前天在风雪中,
"故人从此去":故人从那里离去。
# 去:离去。
"我欲渡河水":我想渡过黄河水,
# 欲:想。
"河水深无梁":但是河水深而广。
# 梁:桥。
"愿为双黄鹄":希望可以化做双飞的黄鹄,
# 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高飞还故乡":和他一起高飞回故乡。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步出城东门》是汉代的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与思乡诗。由送别引发出欲归不能的愁绪,将视角延展至对故乡的深切渴望,生动展现了旅客浓重的思归之情,全诗语言素朴,余韵悠长。
2. 分段赏析
全诗前后两段,前四句如同一幅静态的画面,将场景凝住在送别故人的当下,诗人“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回忆“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看似简单的叙述,实则蕴含着深沉的情感与思绪;而后四句却如突然展开的画卷,笔锋陡然一转,“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视角瞬间由眼前延展至千里之外,情感如奔涌的潮水,一发不可收拾,给人以一泻千里、畅达淋漓之感。这首诗后半部分迸发的强大力量,其根源恰恰在于前四句的铺垫。就像李白《望天门山》中,“碧水东流直北回”的“直”字,让全诗在此凝神沉默,才使得后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风流得以翩然展现。诗歌的一收一纵,是创作的自然规律,而营造出让读者凝神沉默的时刻,则是关键所在。正如“万木无声待雨来”,唯有沉浸于极致的静谧,后续“雨来”的声势才更震撼人心。前四句中,诗人围绕眼前之路展开沉默的凝想,故人于风雪中离去的场景,虽已成过往,却蕴含着令人深思的力量。晏几道“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明月与风雪,同样是对过去的追忆,前者展现清丽之美,后者则引发深入沉思。故人离去,那条承载离别的路也随之消逝,而今日之路充满未知,这种对过去的留恋与对完成之事的赞美,让诗人萌生出强烈的归乡之念,“我欲渡河水”便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河水深无梁”更似将弓弦再次扣紧,使得诗人归乡的渴望如离弦之箭,直上晴空。诗人精准捕捉到了“凝神”的关键节点。就如“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寒鸦掠过,日影难留,过去虽已消逝,却留下美妙因缘。《步出城东门》中,前四句的凝思,正是为后四句情感的喷薄积蓄力量,让整首诗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爆发出直击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3. 作品点评
在《步出城东门》中,诗歌艺术的辩证法得以精妙呈现。前四句所描绘的客中送客场景,本是现实发生的真切事实,却在诗人的笔触下,如同蒙上一层朦胧纱幕,化作对过往与离别的深沉幻想;而后四句“渡河水”“化黄鹄”的愿景,本是超脱现实的想象,却因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变得无比真实可感,仿佛归乡的脚步已近在咫尺。这种虚实转换间,诗歌打破了现实与虚幻的边界,以艺术的真实为底色,遵循美的辩证法则,将质朴无华的语言点石成金,使其蕴含着无尽的情思与韵味,余音绕梁,令人回味无穷。
上一篇:汉·司马迁《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下一篇:汉·佚名《紫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