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àn

朝代:汉作者:佚名浏览量:2
jīn
shàng
xiāng
cóng
yún
tiān
gōng
chū
měi
jiǔ
chū
qīng
lóng
qián
bái
chí
nán
dòu
gōng
běi
dǒu
chuī
shēng
héng
é
chuí
míng
dāng
zhī
fèng
yīng
cāng
xiá
yáng
dōng
ōu
qīng
fēng
liú
西
chuí
chéng
wéi
bēn
xīng
lún

译文

今天是无比快乐的一天,“我们”相互伴随踏上登天之路。天公捧出美酒,河伯烹制鲤鱼佳肴。东方青龙铺设宴席,西方白虎把壶斟酒。工于鼓瑟的南斗星,长于吹笙竽的北斗星,都前来表演他们的拿手好戏。耳垂明月珰的嫦娥前来献舞,身穿彩衣的织女奉上了美石与佩玉。这时苍霞和清风也放开美妙的歌喉,唱起齐地、吴地的歌曲助兴。当“我们”登车而去时,流星前来驾车,正在下滴的露珠便成了车盖的帷幕。

逐句剖析

"今日乐上乐":今天是无比快乐的一天,

# 今日乐上乐:此句为汉乐府常见的套语。上:一作“相”。

"相从步云衢":“我们”相互伴随踏上登天之路。

# 衢:四通八达的道路。,相从:相互伴随。

"天公出美酒":天公捧出美酒,

"河伯出鲤鱼":河伯烹制鲤鱼佳肴。

# 河伯:黄河神,名冯夷。

"青龙前铺席":东方青龙铺设宴席,

"白虎持榼壶":西方白虎把壶斟酒。

# 榼:盛水或酒的器具。

"南斗工鼓瑟":工于鼓瑟的南斗星,

# 工:擅长。

"北斗吹笙竽":长于吹笙竽的北斗星,都前来表演他们的拿手好戏。

"姮娥垂明珰":耳垂明月珰的嫦娥前来献舞,

# 明珰:古代妇女的耳饰。,姮娥:嫦娥。

"织女奉瑛琚":身穿彩衣的织女奉上了美石与佩玉。

"苍霞扬东讴":这时苍霞和清风也放开美妙的歌喉,

# 东讴:齐地的歌。吴地的歌。

"清风流西歈":唱起齐地、吴地的歌曲助兴。

# 西歈:吴地的歌。歈:歌谣。

"垂露成帷幄":当“我们”登车而去时,

# 帷幄:帐幕。

"奔星扶轮舆":流星前来驾车,正在下滴的露珠便成了车盖的帷幕。

# 轮舆:车轮、车舆。,扶:驾。,奔星:流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艳歌》是一作汉代乐府诗,其作者不详。该诗以游仙为主题,构建起以广袤天宇为背景的奇幻场景,生动描绘了凡人参与天界宴游的欢乐画面。诗中,诸神仙设宴相待,席间奏乐起舞、举杯畅饮,气氛热烈非凡。诗人巧妙运用想象手法,将人间宴会模式加以艺术化延伸,融入神话元素,塑造出充满浪漫色彩的天界图景,既展现出汉代乐府诗丰富的想象力,又折射出当时人们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全诗虽未直接描绘现实生活,却以超现实的宴游场景,侧面反映出汉代社会的娱乐风貌与精神追求,是汉乐府诗中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为研究汉代诗歌风格与文化心理提供了独特视角。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游仙诗。诗中描绘了“今日乐上乐,相从步云衢”的登天宴饮场景,展现了天公、河伯、星宿、仙女等神话人物为宴饮者服务的热闹画面,营造了奇幻瑰丽的仙界盛宴氛围,体现了汉代人对超越现实享乐的想象,表达了对极致欢乐的向往,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自信与豪迈。

2. 写作手法

拟人:“青龙前铺席,白虎持榼壶”等句,赋予青龙、白虎等神物以人的动作,使其“个性”鲜明。铺陈:全诗围绕天界宴饮,从酒席陈设到歌舞表演,再到车马行舆,层层铺排,详细展现宴会场景。对偶:除首二句外,其余均为对偶句,如“南斗工鼓瑟,北斗吹笙竽”,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3. 分段赏析

“今日乐上乐,相从步云衢”:首句直入主题,以“乐上乐”叠词强化情感,突出今日欢娱非比寻常;“步云衢”勾勒出登天赴宴的奇幻场景,为全诗奠定畅爽明快的基调。“天公出美酒,河伯出鲤鱼”:天公(天界主宰)与河伯(水神)争相献上珍馐美酒,以神话意象赋予宴会超凡规格,暗衬宴饮者身份之尊,奇幻色彩中见人间享乐的投射。“青龙前铺席,白虎持榼壶”:东方青龙七星俯身铺设华席,西方白虎七星执壶斟酒,拟人化笔法赋予星宿神物以仆役之态,消解传统神话的威严感,使场景充满人间烟火的生动意趣。“南斗工鼓瑟,北斗吹笙竽”:南斗星擅长鼓瑟,北斗星精于吹竽,紧扣星宿名称与职能的关联性,以“工”“吹”二字突显乐者技艺精湛,笙瑟和鸣间将宴会气氛推向高潮。“姮娥垂明珰,织女奉瑛琚”:嫦娥佩戴明珰翩然起舞,织女捧着美石佩玉恭敬献礼,仙女的容貌装饰与动作细节(“垂”“奉”)相映成趣,既显宴会等级之尊,又添柔美绮丽之姿。“苍霞扬东讴,清风流西歈”:苍霞与清风化作歌者,分唱东地吴歌、西地楚调,自然风物人格化的同时,以地域民歌的多元性拓宽场景维度,想象瑰丽而富有生活气息。“垂露成帷幄,奔星扶轮舆”:垂落的露珠凝结为车盖帷幕,飞驰的流星化作拉车侍从,以天地万物为宴饮者所用的夸张想象作结,极写乘舆离去时的畅意洒脱,暗含人为主宰宇宙的豪迈气概。

4. 作品点评

此诗以浪漫主义想象构建天界宴饮图景,将人间享乐投射于神话世界,虽思想上带有贵族阶层的享乐主义色彩,但其恢宏恣肆的笔调、层次井然的铺陈,以及拟人化与对偶手法的巧妙运用,生动展现了汉代人对宇宙的大胆想象与自信气度。“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式的自然浑成虽未在此诗中体现,但其“驱遣”神物星宿如人间奴仆的构思,堪称汉乐府中游仙题材的奇崛之作,客观上成为汉代国力与文化自信的镜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蔡邕《述行赋》

下一篇:汉·朱穆《与刘伯宗绝交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