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kōng
hóu
yáo

朝代:汉作者:佚名浏览量:2
jié
jiāo
zài
xiāng
zhī
ròu
qīn
gān
yán
zhōng
shí
shì
báo
duō
qín
cóng
fēng
zàn
cǎo
guì
shàng
shēng
tiān
jiàn
shān
diān
shù
cuī
xià
wèi
xīn
gān
jǐng
zhōng
shàng
chū
zuò
āi
chén

译文

交朋友最重要的是彼此了解知心,亲生骨肉也不一定非得那么亲近。甜言蜜语往往没有忠实可言,世态炎凉,很多人都像苏秦那样善于欺骗。有的人像草一样随风摇摆,一旦富贵起来就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却没看到山顶上的大树,如果被风吹倒,也会变成柴火。我怎么甘心一直待在井底的泥里呢?我也要爬出去,哪怕变成尘土飞扬在世间。

逐句剖析

"结交在相知":交朋友最重要的是彼此了解知心,

# 相知:互相了解,知心。知:一作得。

"骨肉何必亲":亲生骨肉也不一定非得那么亲近。

"甘言无忠实":甜言蜜语往往没有忠实可言,

# 甘言:好听的话。

"世薄多苏秦":世态炎凉,很多人都像苏秦那样善于欺骗。

"从风暂靡草":有的人像草一样随风摇摆,

# 靡草:草名。

"富贵上升天":一旦富贵起来就高高在上,不可一世。

"不见山巅树":却没看到山顶上的大树,

"摧杌下为薪":如果被风吹倒,也会变成柴火。

"岂甘井中泥":我怎么甘心一直待在井底的泥里呢?

# 岂甘:一作日睹。

"上出作埃尘":我也要爬出去,哪怕变成尘土飞扬在世间。

# 埃尘:尘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箜篌谣》是汉代佚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属于《杂歌谣辞》,一说为南梁刘孝威所作。此诗围绕交友展开,认为结交应在于心意相投,不必非得是骨肉至亲;指出甜言蜜语往往缺乏忠实,世风淡薄时多有像苏秦那样趋炎附势之人。诗中运用比喻手法,以“从风暂靡草”喻随波逐流之辈,以“山巅树摧扤为薪”“井中泥出作埃尘”感叹世事变迁、地位浮沉。全诗语言质朴,借交友与世事感慨,表达了对真挚友情的珍视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咏怀诗。借交友、世态、事物浮沉等内容,写出了对真挚友情的珍视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比喻:“从风暂靡草,富贵上升天”以草喻人,随风暂倒的草象征安守本真者,被吹上天的草象征追富贵的暴发户,揭示浮华中落的道理;“不见山巅树,摧扤下为薪”以山巅树喻高位者,其摧折为薪,说明权势难久;“岂甘井中泥,上出作埃尘”以井泥喻底层人,出井成尘,表出头无果。对比:“结交在相得,骨肉何必亲”以知心友与骨肉亲对比,突出知音更可贵;“甘言无忠实”以甜言与实情对比,显虚言不可信。互文:“从风暂靡草,富贵上升天”中“从风”贯两句,“草”关合两句,上下句互补,表不慕富贵、安守本真之意。

3. 分段赏析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这两句表达的是知心朋友比骨肉亲人还要亲近。第一句指出交朋友要交到彼此心意相通的人,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正值得亲近和信赖的。第二句则是说不一定只有骨肉亲人才能算作亲近。这里用骨肉亲情与知心朋友的情谊进行对比:骨肉亲人之间如果心意不通,也可能变成陌路甚至仇敌;而知心朋友之间的情谊,却能达到真正的亲近。古往今来,这两种情况的例子有很多,这两句正是对这种现象的总结与概括。“甘言无忠实,世薄多苏秦。”这两句探讨的是怎样才能交到知心朋友。甘言指的是甜美动听的话语。苏秦是战国时期的人,擅长言辞,游说各国君主时,总能投其所好,每套说辞都不一样,在历史上被看作是擅长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不能只听对方那些甜美的言辞。古语有云:“华言虚也,至言实也,甘言疾也,苦言药也。”由此可见,华丽的言辞、甘美的话语往往是虚假的,所以是“无忠实”的,对人有危害。无忠实就是指内心不真诚,情感不真挚。世薄是说世态淡薄,也就是社会风气不好。多苏秦意思是花言巧语的人很多。正因为社会风气如此,所以交朋友时特别需要留意,这两句是对交友过程中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概括。以上是这首诗的第一层内容,即陈述交友和识人的方法。“从风暂靡草,富贵上升天。”这两句以草为比喻,草遇到风吹,有的会暂时随风倒下,但风停之后还能挺立起来,继续生长;有的则会被风吹到天上,像暴发户一样,但风一停就会掉下来,成为没有依靠的废弃物。这两句的意思是,与其追求一时的富贵,过着浮华不实的生活,不如安于贫贱,不离开自己的根本。两句互为补充,上句的“从风”一直贯穿到下句,下句的“富贵”用其反义词(贫贱)呼应上句,“草”则关联着两句。靡是披靡、倒下的意思。“不见山巅树,摧扤下为薪。”摧扤是摧折倒下的意思。这两句以树为比喻,你没看见山顶上的树吗,它们所处的位置虽然很高,似乎可以傲视其他树木,但一旦被摧折倒下,照样会被砍伐当作柴火。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看那些有权有势的人高高在上、不可一世,一旦垮台,也不过和柴火一样不值钱。“岂甘井中泥?上出作埃尘。”这两句以井中的泥土为比喻,意思是:井里的泥土难道愿意永远沉在井底,不想出来看看天空吗?可是一旦到了井上,被太阳晒得干裂,风吹过就会变成尘埃四处飘散。这两句的意思是,如果不甘心处于社会底层,一心想要出人头地,结果也只会像浮尘一样一场空。综合这三个比喻,意在说明:还是安心处于底层,安于贫贱,不急于追求富贵,不羡慕权势地位,不渴望出人头地为好。这是身处政治动荡时代的人们总结出的处世保身的经验之谈。作者见过太多攀附权贵而暴富的人、身居高位却势利的人、一心追求功名想出名的人,也见过他们的下场,因此才得出了上述结论,从而选择了自己要走的道路:君子安于穷困,保全气节和自身。这也就是后来陶渊明所走的道路。以上是诗的第二层内容,即陈述处世保身的诀窍。

4. 作品点评

此诗第一层四句直接阐明道理,谈及交友应知心,用骨肉亲情作对比;谈及听言要识人,以苏秦为实例,在质朴直白中显现文采。第二层接连使用三个比喻,事物形象具体,对比鲜明,却用口语俗语表达,在文采中透着质朴。诗的语言缺少锤炼,有的保留了口语的自然形态,虽浅显易懂却不够流畅,从而影响了内容的表达,也对读者的理解造成了阻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路温舒《尚德缓刑书》

下一篇:汉·佚名《别诗四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