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ōng
zhēng

朝代:汉作者:班昭浏览量:2
wéi
yǒng
chū
zhī
yǒu
suí
dōng
zhēng
shí
mèng
chūn
zhī
xuǎn
liáng
chén
ér
jiāng
xíng
nǎi
zhǐ
ér
shēng
宿
yǎn
shī
suì
ér
jiù
xīn
zhì
chuàng
liàng
ér
huái
怀
bēi
míng
shǔ
ér
mèi
xīn
chí
chí
ér
yǒu
wéi
zhuó
wēn
jiǔ
chí
niàn
kuì
qíng
ér
fēi
liàng
dēng
cháo
ér
zhuó
luó
chén
ér
xiāng
zhuī
qiě
cóng
zhòng
ér
jiù
liè
tīng
tiān
mìng
zhī
suǒ
guī
zūn
tōng
zhī
dào
qiú
jié
jìng
cóng
shuí
nǎi
suì
wǎng
ér
shì
liáo
yóu
ér
áo
hún
ér
guān
lǎn
zāo
gǒng
xiàn
zhī
duō
jiān
wàng
luò
zhī
jiāo
liú
kàn
chéng
gāo
zhī
xuán
mén
miǎn
tuō
jùn
xiǎn
xíng
yáng
ér
guò
quān
shí
yuán
zhī
宿
yáng
zhī
sāng
jiān
shè
fēng
qiū
ér
jiàn
jīng
shī
ér
qiè
tàn
xiǎo
rén
xìng
zhī
huái
怀
shū
zhuàn
ér
yǒu
yān
suì
jìn
dào
ér
shǎo
qián
píng
qiū
zhī
běi
biān
kuāng
guō
ér
zhuī
yuǎn
niàn
zhī
è
qín
shuāi
luàn
zhī
dào
nǎi
kùn
wèi
shèng
rén
chàng
róng
ér
jiǔ
zhù
wàng
ér
jiāng
hūn
dào
cháng
yuán
zhī
jìng
jiè
chá
nóng
zhī
mín
chéng
zhī
qiū
shēng
jīng
zhī
zhēn
zhēn
jué
ér
wèn
xiǎng
zhī
wēi
shén
wèi
rén
jiā
yǒng
jīn
ér
chēng
yún
shì
zài
chéng
zhī
dōng
nán
mín
shàng
qiū
fén
wéi
lìng
wéi
xiǔ
shēn
ér
míng
cún
wéi
jīng
diǎn
zhī
suǒ
měi
guì
dào
rén
xián
zhá
chēng
duō
jūn
yán
xìn
ér
yǒu
zhēng
hòu
shuāi
wēi
ér
zāo
huàn
suì
líng
chí
ér
xīng
zhī
xìng
mìng
zhī
zài
tiān
yóu
xíng
ér
jìn
rén
miǎn
yǎng
gāo
ér
dǎo
jǐng
jìn
zhōng
shù
ér
rén
hào
zhèng
zhí
ér
huí
jīng
chéng
tōng
míng
shén
shù
líng
zhī
jiàn
zhào
yòu
zhēn
liáng
ér
xìn
luàn
yuē
jūn
zhī
chéng
wén
yán
zhì
rén
xiān
jūn
xíng
zhǐ
yǒu
zuò
suī
mǐn
gǎn
guì
jiàn
pín
qiú
zhèng
shēn
dào
shí
xiū
duǎn
zhī
yùn
zhì
tóng
jìng
gōng
wěi
mìng
wéi
xiōng
jìng
shèn
dài
qiān
yuē
qīng
jìng
shǎo
shī
gōng
chuò

译文

在汉安帝永初七年的这一年,我随赴任的儿子一起从京师迁往东边的陈留。时值孟春的阳春季节,选择了良辰吉日启程。早晨匆匆登车上路,傍晚时在偃师夜宿。告别了久居的京城,寄身于陌生的新地,心里充满了悲伤的情怀。天亮时仍然无法入睡,情知是内心徘徊不前。又无法与命运抗争,手捧着酒杯思绪万千啊,感叹压抑的心情无法排遣。实在是没出生在巢居击蠡的上古时代啊,只怕是再没有机会贡献自己的才力。姑且顺其自然、随同大流的趋势吧,听天由命等待命运的归宿。遵循崎岖的治国之道吧,想寻求捷径又能够听从于谁呢?就这样悄悄的从京师消逝吧,暂且让高傲的魂灵四处漫游!一路上历经七个城邑,遭遇了巩县的道路艰险。眺望了黄河与洛水交汇的景象,见识了成皋县著名的旋门壮观。翻越了一座座险峻的山岗,跨越了赫赫有名的荥阳城。在原武县匆匆歇脚用过午餐,当晚露宿在阳武县的桑林之间。渡过了封丘河水马不停蹄的赶路,暗自感叹着思恋的故乡越走越远!地位低下的人难免思念故土啊,自书的叙传里有详细的记载。沿路前进走不了多久,就到了平丘县的北城边。进入名胜的匡郭之地忍不住思绪遥远,当年孔夫子遭受围困的情景如在眼前。那是个怎样衰乱的世道啊,难怪会有圣人被围困的事件。我久久地在站在那里惆怅徘徊,直到暮色降临而忘记回返。到了长桓县的地界,顺道察访居住在郊外的农民。目睹了蒲城县的古迹废墟,那里早已是荆棘丛生、灌木迷漫。我忧伤的向身边的人请教再三,思慕着子路当年的威望和神灵。卫国人都传颂他的勇敢和义气,到如今还无不称道颂赞。蒲城东南是贤能的蘧瑗的家乡,那里的老百姓也尊重他的坟地。人世间只有美德永垂不朽啊,身躯埋葬了还有名望长存。典范的著作里赞美不绝啊,人们敬重的是美德和仁贤。吴国公子季扎说过:“卫国君子多而无患”,他的话不但可信而且还很灵验。后来的衰落导致了患难不断,于是那里衰败,再也没有兴盛。我懂得上天主宰着人的命运,从此就身体力行接近仁贤。勉励自己实行高尚的言行,对人应尽忠孝、善于宽恕。亲善正直而无怨无悔,让神明知道我的精诚。愿神灵审查并监察我的言行,保佑我真诚善良的辅佐之心。总之:君子思考的问题,必定是称道的礼制。为何不各言其志,追慕古人呢。先父所到之处,就会有佳作产生,虽然我才思不够敏捷,怎能不效法笔端。人世间的贫贱富贵,不能强求啊。洁身自好、坚持正道,以此等待时来运转。长寿和短命在于天道,愚钝和聪慧来源相同。安心等待命运的安排,不管它是吉还是凶。敬业慎行不敢懈怠,牢记谦虚时刻反省。清心寡欲于平静,效仿孟公绰为楷模。

逐句剖析

"惟永初之有七兮":在汉安帝永初七年的这一年,

# 永初之有七:即永初七年(公元113年)。永初,汉安帝刘祜的年号。

"余随子乎东征":我随赴任的儿子一起从京师迁往东边的陈留。

# 余:指此赋的作者班昭。

"时孟春之吉日兮":时值孟春的阳春季节,

# 孟春:春季第一个月,即夏历的正月。古人用孟、仲、季划分一个季节中的三个月。

"撰良辰而将行":选择了良辰吉日启程。

# 撰:同“选”,择善而取。

"乃举趾而升舆兮":早晨匆匆登车上路,

# 升舆:上车。,举趾:抬脚。《诗经·豳风·七月》:“四之日举趾。”

"夕予宿乎偃师":傍晚时在偃师夜宿。

# 偃师:县名,今属河南。,宿:住宿,休息。,予:我。

"遂去故而就新兮":告别了久居的京城,寄身于陌生的新地,

# 就新:到新的地方。,去故:离开故居。

"志怆悢而怀悲":心里充满了悲伤的情怀。

# 怆悢:悲伤。

"明发曙而不寐兮":天亮时仍然无法入睡,

# 明发:黎明。《诗经·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心迟迟而有违":情知是内心徘徊不前。

# 心迟迟而有违:因心有疑虑或不快而动作缓慢。《诗经·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酌鞰酒以弛念兮":又无法与命运抗争,手捧着酒杯思绪万千啊,

# 弛:放松,舒缓。,酌:斟酒,饮酒。

"喟抑情而自非":感叹压抑的心情无法排遣。

# 自非:自己无法消解、排遣。,抑情:压抑的心情。,喟:长叹。

"谅不登樔而椓蠡兮":实在是没出生在巢居击蠡的上古时代啊,

# 椓蠡:砸开螺壳,生吃里面的肉。蠡,通“嬴”。,樔:远古人在树上搭的简陋住处。

"得不陈力而相追":只怕是再没有机会贡献自己的才力。

# 陈力:施展才能。《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五年》:“鉴曰:‘卿是功臣,好为官陈力。’”

"且从众而就列兮":姑且顺其自然、随同大流的趋势吧,

# 就列:做官。,从众:跟随众人,按照众人的行事方式而行事。

"听天命之所归":听天由命等待命运的归宿。

# 归:安排。

"遵通衢之大道兮":遵循崎岖的治国之道吧,

# 通衢:四通八达的大道。,遵:沿着。

"求捷径欲从谁":想寻求捷径又能够听从于谁呢?

# 捷径:便捷的小路。

"乃遂往而徂逝兮":就这样悄悄的从京师消逝吧,

# 徂逝:远行。

"聊游目而遨魂":暂且让高傲的魂灵四处漫游!

# 遨魂:使精神得到娱乐。,游目:纵目四望,放眼纵观。,聊:姑且,权且。《诗经·桧风·素冠》:“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楚辞·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历七邑而观览兮":一路上历经七个城邑,

# 七邑:七个县,即下文所说巩县、成皋、荥阳、卷县、阳武、原武、封丘。

"遭巩县之多艰":遭遇了巩县的道路艰险。

# 巩县之多艰:巩县的道路艰险。,遭:遇到。

"望河洛之交流兮":眺望了黄河与洛水交汇的景象,

# 交流:汇合。,河洛:指黄河和洛水。

"看成皋之旋门":见识了成皋县著名的旋门壮观。

# 旋门:关名,汉灵帝为防备黄巾军而于中平初年所设的八关之一,故址在今河南省荥阳县汜水镇西南。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开封府》:“旋门关,在县西南十里,即旋门阪……汉灵帝时,河南八关之。

"既免脱于峻崄兮":翻越了一座座险峻的山岗,

# 免脱:摆脱。,既:已经。

"历荥阳而过卷":跨越了赫赫有名的荥阳城。

# 卷:卷县。,历:经过。

"食原武之息足":在原武县匆匆歇脚用过午餐,

# 息足:休息双脚。,食:吃饭。

"宿阳武之桑间":当晚露宿在阳武县的桑林之间。

# 桑间:桑林中。

"涉封丘而践路兮":渡过了封丘河水马不停蹄的赶路,

# 践:行走。

"慕京师而窃叹":暗自感叹着思恋的故乡越走越远!

# 窃叹:暗自叹息。,京师:京城。

"小人性之怀土兮":地位低下的人难免思念故土啊,

# 小人性之怀土:《论语·里仁篇》:“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小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的人。怀土,留恋故土。

"自书传而有焉":自书的叙传里有详细的记载。

# 书传:典籍。

"遂进道而少前兮":沿路前进走不了多久,

# 少前:稍微前行。少,同“稍”。

"得平丘之北边":就到了平丘县的北城边。

"入匡郭而追远兮":进入名胜的匡郭之地忍不住思绪遥远,

# 入匡郭而追远兮:“入匡”四句:说的是孔子周游列国时在匡国因被误认为是阳虎而遭到囚禁之事。《史记·孔子世家》:“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人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匡郭,匡的外城。追远,怀想、思考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事。

"念夫子之厄勤":当年孔夫子遭受围困的情景如在眼前。

# 厄勤:困厄、勤苦。,夫子:孔子。

"彼衰乱之无道兮":那是个怎样衰乱的世道啊,

# 无道:时代混乱,凡事不依礼而行,故称“无道”。

"乃困畏乎圣人":难怪会有圣人被围困的事件。

# 圣人:指孔子。

"怅容与而久驻兮":我久久地在站在那里惆怅徘徊,

# 久驻:长久站立。,容与:徘徊,犹豫不前。《楚辞·九章·涉江》:“船容与而不进兮。”

"忘日夕而将昏":直到暮色降临而忘记回返。

"到长垣之境界":到了长桓县的地界,

# 长垣:县名,属陈留。

"察农野之居民":顺道察访居住在郊外的农民。

"睹蒲城之丘墟兮":目睹了蒲城县的古迹废墟,

# 睹蒲城之丘墟兮:“睹蒲”四句:说的是孔子弟子子路在卫之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孔子弟子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卫太子聩作乱,孔悝协从,子路不愿跟随,因而遭到聩和孔悝的攻击。混战中,子路冠缨断开,子路说:“君子死而冠不免。”于是放下手中兵器去结冠缨,被杀。子路曾为蒲大夫,所以文中说看到蒲城的废墟而想起子路。

"生荆棘之榛榛":那里早已是荆棘丛生、灌木迷漫。

"惕觉寤而顾问兮":我忧伤的向身边的人请教再三,

# 顾问:左右询问。

"想子路之威神":思慕着子路当年的威望和神灵。

"卫人嘉其勇义兮":卫国人都传颂他的勇敢和义气,

# 嘉:赞扬。

"讫于今而称云":到如今还无不称道颂赞。

"蘧氏在城之东南兮":蒲城东南是贤能的蘧瑗的家乡,

# 蘧氏:即蘧伯玉,名瑗,今长坦县伯玉村人(一说今濮阳县老渠村人),生卒年不详,春秋末年卫国大夫,先后事卫献公、卫襄公、卫灵公,因贤德闻名诸侯,卒后葬于今长垣县南。

"民亦尚其丘坟":那里的老百姓也尊重他的坟地。

"唯令德为不朽兮":人世间只有美德永垂不朽啊,

# 令德:美好的德行。

"身既没而名存":身躯埋葬了还有名望长存。

"惟经典之所美兮":典范的著作里赞美不绝啊,

# 美:称赞。,经典:史籍。

"贵道德与仁贤":人们敬重的是美德和仁贤。

# 贵:以……为贵。

"吴札称多君子兮":吴国公子季扎说过:“卫国君子多而无患”,

# 吴札:吴国公子季札。《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季札到了卫国,“说蘧瑗、史狗、史䲡、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曰:‘卫多君子,未有患也。’”。

"其言信而有征":他的话不但可信而且还很灵验。

# 征:通“证”,即依据。,信:可信。

"后衰微而遭患兮":后来的衰落导致了患难不断,

# 衰微而遭患兮:“衰微”二句:指卫国在春秋后期国力衰落,前209年为秦所灭。陵迟,亦即“凌迟”,古代一种残酷的刑法。先分割犯人的肢体,然后割断咽喉。这里用作比喻卫国逐渐削弱而至灭亡。《宋史·刑法志一》:“凌迟者,先断其支体,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

"遂陵迟而不兴":于是那里衰败,再也没有兴盛。

"知性命之在天":我懂得上天主宰着人的命运,

# 知性命之在天:《论语·颜渊》:“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由力行而近仁":从此就身体力行接近仁贤。

# 由力行而近仁:《礼记·中庸》:“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勉仰高而蹈景兮":勉励自己实行高尚的言行,

# 仰高而蹈景:《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仰高,仰慕他人高尚的德行。蹈景,学习、实践他人高尚的行为。景,同“影”。,勉:努力。

"尽忠恕而与人":对人应尽忠孝、善于宽恕。

# 忠恕:《论语·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好正直而不回兮":亲善正直而无怨无悔,

# 回:邪僻。《诗经·小雅·鼓钟》:“淑人君子,其德不回。”,好:喜好。

"精诚通于明神":让神明知道我的精诚。

# 精诚通于明神:精诚专一,持之以恒地做一个正直之人,将会得到神明的保佑。《诗经·小雅·小明》:“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庶灵祇之鉴照兮":愿神灵审查并监察我的言行,

# 鉴照:鉴识明察。《文心雕龙·知音》:“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灵祇::神灵。扬雄《甘泉赋》:“集乎礼神之囿,登乎颂祇之堂。”,庶:众多。

"佑贞良而辅信":保佑我真诚善良的辅佐之心。

# 贞良而辅信:贞良之人会得到神的关照。

"乱曰":总之:

# 乱:本指乐曲最末一章,在辞赋中指篇末总括全篇要旨的话。

"君子之思":君子思考的问题,

"必成文兮":必定是称道的礼制。

# 成文:写成文章,流传于后世。

"盍各言志":为何不各言其志,

# 盍各言志:说说各人的志向。《论语·公冶长》:“子曰:‘盍各言尔志?’”

"慕古人兮":追慕古人呢。

"先君行止":先父所到之处,

# 先君:作者之父班彪。

"则有作兮":就会有佳作产生,

# 有作:班彪曾作《北征赋》。

"虽其不敏":虽然我才思不够敏捷,

# 不敏:不够聪明。

"敢不法兮":怎能不效法笔端。

# 法:效仿。

"贵贱贫富":人世间的贫贱富贵,

"不可求兮":不能强求啊。

"正身履道":洁身自好、坚持正道,

# 履道:履行道义。

"以俟时兮":以此等待时来运转。

# 俟时:等待时机。

"修短之运":长寿和短命在于天道,

# 修短之运:“修短”二句:寿命的长短,愚者智者都是相同的。

"愚智同兮":愚钝和聪慧来源相同。

"靖恭委命":安心等待命运的安排,

# 靖恭委命:恭敬地对待你的职位。

"唯吉凶兮":不管它是吉还是凶。

"敬慎无怠":敬业慎行不敢懈怠,

# 敬慎无怠:恭敬、谨慎,不要懈怠。

"思嗛约兮":牢记谦虚时刻反省。

# 嗛约:谦恭谨慎。嗛,同“谦”。

"清静少欲":清心寡欲于平静,

"师公绰兮":效仿孟公绰为楷模。

# 公绰:指孟公绰,鲁大夫。《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于鲁,孟公绰。”,师: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东征赋》是东汉著名女文学家班昭于永初七年(公元113年)创作的一篇纪行赋作。该赋以作者随其子曹成赴任陈留的旅途经历为主线,生动记述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深刻抒发了离京远行的复杂心绪。作品既展现了长途跋涉的艰辛,又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和对民间疾苦的观察,传递出持身以正、勤勉为政的人生智慧。在艺术表现上,该赋巧妙融合叙事、议论与抒情,行文脉络分明,说理含蓄隽永,情感表达细腻动人,充分展现了班昭作为女性文学家的独特才情与思想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学界存在两种主要观点:其一认为该赋创作于永元七年(公元113年),是班昭随其子曹成赴任长垣途中所作,在创作手法上借鉴了其父班彪《北征赋》的纪行体例;其二以商丘师范学院金璐璐讲师为代表,认为此赋实为班昭对即将出仕的儿子曹成的为官训诫,通过文学形式传达为官之道与处世准则。这两种观点分别从文学传承与家庭教育两个维度,揭示了这篇赋作的多重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纪行赋,这篇赋作在内容表达上具有“文约义丰”的特点,语言简练却蕴含深刻哲理。作者将旅途中的复杂见闻与多维思考,通过严谨的谋篇布局予以清晰呈现。全篇采用四段式结构,使看似纷繁的素材获得有序组织,展现出作者高超的章法驾驭能力。

2. 分段赏析

文章开头写的是班昭跟随儿子去外地做官,从京城向东出发的事情。第一段详细描写了她第一天的行程,早上从洛阳出发,傍晚在偃师住下。这时候她的心情很复杂:虽然是春暖花开的好时节,路上风景很美,但她根本没心思欣赏,因为离开家乡让她特别难过。不过转念一想,陪着儿子去上任、为朝廷效力,这本就是她该做的事。这么一想,心里就好受多了,看着眼前平坦的大路,赶路也变得轻松起来。第二段写的是她经过七个县的艰难旅程。先是经过河洛地区,又路过旋门关,翻过陡峭的山岭,最后在桑树林边过夜。离京城越走越远,对家乡的思念也越来越深。第三段是最重要的部分。到了陈留郡后,班昭在匡城想起了孔子当年在这里遇到的困难,在蒲城又想起子路因为勇敢正直被后人称赞。她还想到郅恽、蘧伯玉、季札这些古代贤人,虽然他们已经不在了,但他们的美德永远流传。这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生死富贵都是天意。她决心要向这些圣贤学习,做个正直忠信的人,相信上天一定会保佑她这样的人。最后一段是总结。班昭说写这篇赋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志向,是学着古人的做法。因为她的父亲班彪写过《北征赋》,所以她也要写这篇《东征赋》。最后她表示要严格要求自己,保持谦虚谨慎的生活态度,少些私心杂念,多向古代圣贤学习。这样整篇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就很清楚了。

3. 作品点评

全篇紧扣“东征”主题展开叙述,作者通过记录从洛阳东行的旅途见闻,巧妙地将行程记述、情感抒发和志向表达融为一体。在行走过程中触景生情,借古喻今,既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又抒发了政治理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文中反复提及孔子、子路等古代圣贤的品德事迹,体现了作者效法先贤、践行忠恕之道的人生追求。这种以行程为经、以情志为纬的写作方式,与其父班彪的《北征赋》一脉相承。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此赋采取记叙、议论、抒情相间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清晰记录行程,从出发到途经各地,再到最终目的地,条理分明。通过历史人物的评价来阐发见解,言辞恳切而不失含蓄。情感表达细腻婉转,思乡之情与报国之志交织,形成回环往复的情感脉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是《北征》余韵,于古淡中见丰度。

明孙月峰《评注昭明文选》

# 端丽可思,方严起畏。

清潘酉黄《评注昭明文选》

# 前赋《北征》,重在悯乱;此赋《东征》,重在训子。题目相似而用意不同。立言质实而不华,慎重而有体。班氏多贤,已有婕好导其先路。

清方伯海《评注昭明文选》

# 以天命为一篇之照应,予乱词中畅言之。

清何焯《评注昭明文选》

# (诫子之词)儒者之言,不愧母师女士矣。乱词皆箴规语,畅言师古听命之义。

清何焯《评注昭明文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贾谊《惜誓》

下一篇:汉·王褒《九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