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鸟西南飞":有只鸟儿向西南飞去,
"熠熠似苍鹰":闪耀着像苍鹰一样的光芒。
# 熠熠:光明貌,在这句里形容鸟羽反映日光。
"朝发天北隅":早晨它从天的北边出发,
"暮闻日南陵":傍晚就听到了它已经飞到了日南之地的山陵。
# 日南:汉郡名,是当时中国的最南部。
"欲寄一言去":我想托它带句话给远方的人,
"托之笺彩缯":于是把话写在彩色的丝织品上。
# 彩缯::绢帛之类,古人在绢帛上写书信。,笺:书启。
"因风附轻翼":希望风能助它轻盈的翅膀一臂之力,
"以遗心蕴蒸":把我的心意传达给远方的那个人。
# 蕴蒸:指心里积蓄的思想感情。
"鸟辞路悠长":但鸟儿辞别时路途显得如此漫长,
"羽翼不能胜":它的羽翼似乎无法承受这么远的距离。
"意欲从鸟逝":我本想跟着鸟儿一起飞走,
"驽马不可乘":但我这匹劣马却无法胜任这样的旅程。
# 乘:驾车。
1. 写作手法
比喻:“有鸟西南飞,熠熠似苍鹰”将飞鸟比作苍鹰,生动描绘出鸟儿翱翔时羽毛闪耀、姿态矫健的形象,给人以雄劲有力之感。夸张:“朝发天北隅,暮闻日南陵”中“朝发”和“暮闻”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以此形容鸟飞行距离极远,速度奇快。
2. 分段赏析
开头四句,描写诗人所见飞鸟的身影。“熠熠”形容鸟儿羽毛在飞行时闪动着明亮的光泽,生动展现了鸟儿翱翔天际的灵动姿态。“朝发天北隅,暮闻日南陵”二句,极写飞鸟飞行距离之遥远,速度之迅疾。“闻”字,《太平御览》作“宿”,意指歇息,更显得用字妥帖。“天北隅”与“日南陵”遥相呼应,极力渲染两地之间的遥远,“朝发”、“暮宿”则运用民歌中惯用的夸张手法,进一步强化了飞鸟行程之长,飞速之快。诗人由“鸟”入笔,实际上寄寓着自己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字面写鸟,心中却早已有“托书”之意,读者也能由此联想到诗人期盼飞鸟传书的神情。紧接着四句,转入写人,表现诗人见鸟飞去时心中涌起的期望。鸟儿自西南飞去,诗人顿生托鸟寄言的念头,遂取出精心书写的彩绢书信,“托之笺彩缯”,一个“托”字,道出了诗人态度的恳切与郑重;“笺彩缯”三字,则点明所托之物的珍重与庄重,反映出诗人对这段情意的重视。“蕴蒸”本义是积藏众多,此处借以形容诗人内心积郁的情感与难以尽述的思念。诗人希望凭借风力与鸟儿轻盈的翅膀,将心中郁结已久的思念与烦恼捎去远方。这几句看似平静陈述,实则暗流涌动,诗人心中的情感波澜层层叠起,情绪愈发浓烈。“鸟辞路悠长,羽翼不能胜”两句,又由人转写鸟的反应。面对诗人的殷切托付,鸟儿却以“路途遥远、羽翼难胜”为由婉拒。这里既有对距离之远的强调,千山万水阻隔了彼此的音讯,又以“羽翼不能胜”寓意诗人所托之情厚重,纵有“苍鹰”般强劲的羽翼也难以承受。诗人巧妙地借鸟之辞谢,既写出自身心事的沉重难托,也表现出托书无望的失落与无奈。这种委婉的比喻与含蓄的表达,使诗意更加深远,令人回味无穷。末尾两句,笔锋再转,由鸟复归于人。托鸟不成,诗人仍不死心,他幻想着自己能随鸟儿一同远飞,去见那思念之人。然而,自己身无双翼,只能寄希望于坐骑,却又偏偏所乘之马驽劣不堪,无法胜任远行的重任。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构思别致,以“鸟—人—鸟—人”的顺序反复展开,形成起伏有致的层次,既有一定的情节,也使人物情感在客观描写与叙述中自然流露。诗人并不直接抒发情绪,而是通过所见、所思、所愿,层层推进,将内心的思念寄寓于飞鸟与行旅的描写之中。清代沈德潜说:“苏、李诗一唱三叹,感寤具存。无急言竭论,而意自长、言自远也”(《古诗源》),这首诗正是这一写法的生动例证。就如诗中“欲遗心蕴蒸”而“羽翼不能胜”这一细节,诗人将无形的思念化为有形之重,寄托于飞鸟之上,使深藏胸臆的情感具象化、生动化,深刻地表现了情思难托的无奈与愁苦。后代如王实甫《西厢记》中“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之类的描写,正是从这一手法中得到了启发与发展。
上一篇:汉·王褒《九怀》
下一篇:汉·刘恒《文帝议佐百姓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