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汉时黄香":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
# 昔:往昔。
"江夏人也":是江夏人。
# 江夏:江夏郡,古地名,今湖北境内,其治在安陆。
"年方九岁":年纪才九岁的时候,
# 方:正好。
"知事亲之理":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
# 事:侍奉。
"每当夏日炎热":每到夏天特别炎热的时候,
"则扇父母之帷帐":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
# 帷帐:帐子。,扇:扇风。,则:就。
"令枕席清凉":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
# 令:使,让。
"蚊蚋远避":还把讨厌的蚊虫都驱赶得远远的,
# 远:形容词作动词用。使……远。,蚋:吸人血的小虫。
"以待亲之安寝":让父母可以更舒服地睡觉;
# 寝:睡。,安:舒服的,安心的。,以:让。
"至于冬日严寒":到了寒冷的冬天,
# 至于:到了。
"则以身暖其亲之衾":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
# 衾:被子。,暖:形容词作动词用。使暖和。,以:用。
"以待亲之暖卧":好让父母睡起来时觉得暖和。
# 待:等待。
"于是名播京师":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
# 京师:京城;国都。,播:传播,流传,散布,传扬。,于是:因此。是:这。
"号曰":号称:“
# 号:称,宣称。
"天下无双":天下无双的人,
"江夏黄香":是江夏的黄香。”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散文。通过讲述黄香侍奉顺双亲的故事,展现了一个孩子细腻、真挚的孝心,传递了孝亲的传统美德与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文化内核。
2. 分段赏析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开篇点明主人公黄香的籍贯(江夏)和年龄(九岁),强调其孝行始于幼年,更显可贵。“知事亲之理”一句直接点题,说明黄香虽年幼,却已懂得孝顺父母的道理,为后文的具体行为埋下伏笔。语言简练,寥寥数语即勾勒出人物背景,符合古代史传文学“寓褒贬于叙事”的特点。“每当夏日炎热,则扇父母之帷帐,令枕席清凉,蚊蚋远避,以待亲之安寝。”此段描写黄香在夏季的孝行,通过“扇帷帐”“令清凉”“驱蚊蚋”三个具体动作,展现他对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蚊蚋远避”不仅体现黄香的细心,也暗含古人对生活环境的讲究(如驱蚊防病)。“以待亲之安寝”一句点明目的,强调黄香的孝行并非表面功夫,而是真正为父母考虑。语言平实却富有画面感,使读者能直观感受到黄香的体贴。“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此段描写黄香在冬季的孝行,“以身暖衾”的举动尤为感人,体现他宁愿自己受寒也要让父母舒适的高尚品德。“严寒”与“暖卧”形成鲜明对比,突出黄香的牺牲精神。与夏季的“扇席”呼应,构成“冬温夏凊”(出自《礼记》)的完整孝道意象,体现古人“顺四时以奉亲”的孝道观念。“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结尾以结果收束全文,通过“名播京师”的传播效果,侧面烘托黄香孝行的感人力量。“天下无双”的赞誉不仅是时人对黄香的肯定,也寄托了古人对理想孝道的追求。短短一句评价,既总结了故事,又升华了主题,使黄香的形象成为后世孝道的标杆。
上一篇:汉·张衡《龙潭瀑布泉》
下一篇:汉·曹操《秋胡行(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