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君人":古时的一位君主,
# 君人:君主。
"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
# 求:买。,金:指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
"三年不能得":几年也没有买到。
"涓人言于君曰":君主的近臣对他说:“
# 涓人:国王的近臣,即中涓。
"请求之":请允许我去寻求它。”
"君遣之":国君派遣他去了,
# 遣:派遣,派出。
"三月得千里马":三个月后找到了千里马,
"马已死":马已经死了,
"买其骨五百金":用五百金买了死马的骨头,
"反以报君":返回去把此事回报国君。
# 反:通“返”,返回。
"君大怒曰":国君很生气,说道:“
"所求者生马":我所要购求的是活马,
"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死马有什么用还白白费掉了五百金!”
# 捐:白白费掉。,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安事:犹言“何用”。
"涓人对曰":君主近臣回答道:“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死马尚且要花五百金购买,
"况生马乎":更何况活马呢?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天下必定认为大王您是能出高价买马的人,
# 市:买,购买。,以:认为。
"马今至矣":千里马很快就会来了!”
"于是不能期年":于是不到一年,
# 期年:十二个月叫“期年”,即一整年,这里指满一年。,不能:不到,不满。
"千里之马至者三":进献的千里马就有三匹。
# 三:好几匹。言其多,这里却是确指有三匹马。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文言文,也是一则历史故事。这则故事中,君王三年求千里马未果,侍臣买死马骨以彰显求才诚意,君王采纳建议后,很快得到三匹千里马。故事揭示了求才需真诚,以及“抛砖引玉”的用人智慧。
2. 分段赏析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开篇交代故事背景,点明有位国君想用千金购买千里马,却三年都未能如愿,突出求马难度之大。此时,地位低微的侍臣主动站出来请求承担寻马任务,展现出他的自信与勇气;而国君选择派他去,也体现出对其的信任。短短几句话,简洁地交代了事件起因,为后续情节发展做铺垫。“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侍臣三个月后找到千里马,却发现马已死去,于是花费五百金买下马骨,回国向国君禀报。这一行为看似荒唐,引发了国君的强烈不满与愤怒斥责。国君认为自己要的是活马,买死马且耗费重金毫无意义。这段通过侍臣出人意料的举动和国君的愤怒反应,制造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增强了情节的戏剧性。“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面对国君的怒火,侍臣冷静解释,指出死马都愿花重金购买,天下人必定会认为国君真心求马,愿意出高价,这样活的千里马自然会被送来。侍臣从心理和舆论层面分析,展现出长远的眼光和智慧。国君接受了这一观点,结果不到一年,就有三匹千里马被进献而来。这一段揭示了买死马骨背后的深意,以实际结果证明了侍臣策略的正确性,点明了故事主旨:展现诚意和智慧,才能达成目标。
上一篇:汉·嵇康《代秋胡歌诗 其六》
下一篇:汉·王粲《从军诗五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