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少时诵":孟子年轻时背诵的时候,
# 诵:背诵。,少时:年轻的时候。
"其母方织":他的母亲正在织布。
# 织:织布。,方:正在。
"孟子辍然中止":孟子突然停止,
# 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
"乃复进":然后再继续背诵下去。
# 乃复进:然后再背诵下去。乃:于是,就。复:再,又。进:背诵下去。
"其母知其愃也":孟子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书中的内容,
# 愃:一作“喧”,通“谖”,遗忘,忘记。
"呼而问之曰":于是把他叫来问道:“
"何为中止":为什么中断背书?”
# 何为:即“为何”,为什么。
"对曰":孟子回答说:“
"有所失":有的地方忘记了,
# 有所失:“有所失,复得”句,指有的地方忘记了,后来又想起来了。
"复得":后来又想起了。”
"其母引刀裂其织":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
# 裂:割断。,引:拿来,拿起。
"曰":说:“
"此织断":这织物断了,
"能复续乎":还能连接起来吗?”
"以此诫之":以此来告诫孟子,
# 诫:告诫。
"自是之后":从此之后,
# 自是之后:从此之后。自是:从此。
"孟子不复愃矣":孟子不再因分心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1. 分段赏析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愃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短短数语,以白描手法生动勾勒出母子日常场景。孟子诵读与母亲织布并行,两种行为自然交织,而孟子的“辍然中止”打破平静,母亲敏锐察觉到孩子的心不在焉,通过简单问答,将矛盾冲突自然引出,叙事简洁凝练,却将人物状态与事件起因清晰呈现,言简意赅。“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诫之。”面对孟子学习的懈怠,孟母并未选择严厉说教,而是以“引刀裂织”的激烈行为,配合简短有力的质问,用直观的方式将抽象的道理具象化。织布需要持续投入精力,一旦中断便难以接续,学习亦是如此。孟母深谙“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以果断的行动和浅显易懂的类比,让孟子深刻领悟到学习贵在坚持、专注的道理。“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愃矣。”简洁的结尾,点明孟母教育的显著成效,孟子自此专注学习,不再懈怠。
上一篇:汉·佚名《安世房中歌》
下一篇:汉·王褒《送陈德刚归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