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é
dié
xíng

朝代:汉作者:佚名浏览量:1
jiá
dié
zhī
áo
yóu
dōng
yuán
nài
féng
sān
yuè
yǎng
yàn
jiē
jiān
chí
zhī
shēn
gōng
zhōng
xíng
chán
zhī
chuán
jiān
què
lái
yàn
yàn
jiàn
xián
lái
yáo
tóu
xuān
xuān

译文

三月间彩蝶游戏在园中,谁想到正和一只母燕相碰,在金花菜丛中将我啄住。飞进了帝王居住的深宫,衔着我围着斗拱飞行。逗引着小雀子也异常高兴,看见了母亲送来的美食,小燕子一齐跳舞似地欢迎。

逐句剖析

"蝶蝶之遨游东园":三月间彩蝶游戏在园中,

# 蝶蝶:一作蛱蝶。蛱蝶,即蝴蝶。蛱,一作“蛙”,据《初学记》改。

"奈何卒逢三月养子燕":谁想到正和一只母燕相碰,

# 养子燕:正在哺雏的燕子。,卒逢:《初学记》《锦绣万花谷》作“未还”。卒,同“猝”,突然。

"接我苜蓿间":在金花菜丛中将我啄住。

# 苜蓿:豆科植物,俗称“金花菜”,是重要的牧草和绿肥作物。,接:遇,碰到。

"持之我入紫深宫中":飞进了帝王居住的深宫,

# 紫深宫中:阴森森的屋子里。宫,室。,我:《初学记》作“戏”。,持:《古诗纪》作“披”。

"行缠之传欂栌间":衔着我围着斗拱飞行。

# 欂栌:指斗拱,柱顶上承托栋梁的方木。,传:《乐府诗集》作“傅”。缠傅:捆缚。傅,附着或逼近。一作“传”。

"雀来燕":逗引着小雀子也异常高兴,

# 雀来燕:语义不详。雀来,形容燕之欢欣状,犹“雀立”、“雀跃”之意。雀:《乐府诗集》注曰:“疑误”。雀,疑与“唶”音近假借。“唶”乃叹词。来,语助词。

"燕子见衔哺来":看见了母亲送来的美食,

# 燕子见衔哺来:“燕子”二句:乳燕见大燕衔着蝴蝶来喂他们,都摇着头,鼓着翅,扑着向前争食。燕子,燕之子,指雏燕。

"摇头鼓翼何轩奴轩":小燕子一齐跳舞似地欢迎。

# 何轩奴轩:形容雏燕昂首耸身接食的样子。奴,表声字,无义。清黄节说:“于是燕子见母衔蝶来哺,则摇头鼓翼而争食之也。”(《汉魏乐府风笺》)奴:《乐府诗集》注曰:“疑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蝶蝶行》是汉代两汉乐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以蝴蝶的视角,叙述了它在东园自由遨游时,不幸遭遇三月哺雏的燕子,被其捕捉并带入燕巢的悲惨经历。诗中通过“奈何卒逢”“持之我入”等词句,生动展现了蝴蝶的无奈与燕子的强势,形成鲜明对比。全诗语言质朴,叙事生动,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蝴蝶与燕子的形象跃然纸上。同时,诗歌也寓含了深刻的哲理,借自然界的弱肉强食现象,反映了人生中的无常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具有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特色,又富有对生命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汉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汉代自武帝时期起,酷吏当道,严刑峻法盛行,甚至有“腹诽”之罪,百姓敢怒不敢言,满腔悲愤无处宣泄。正如清人冯班所言,汉代歌谣承《离骚》遗风,常以奇思寄托幽愤;鲁迅亦指出,在强权统治下,讽刺时政者往往遭忌,但人们仍会借幽默之语,暗吐心中闷气。这种背景下,汉代乐府诗中涌现出大量以动物为主角的寓言诗,如《蜨蝶行》,便是典型代表。诗中以蝴蝶遨游东园却遭燕子捕食的荒诞情节,暗喻社会弱肉强食的残酷现实。通过动物拟人化的叙事,既避免了直接针砭时弊的风险,又以夸张的想象与生动的画面,在读者心中刻下深刻印记,达到“取悦想象、打动情感”的艺术效果。这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方式,正是汉代乐府民歌在严酷环境中形成的独特表达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古体诗,也是一首寓言讽喻诗。它描绘了蝴蝶在东园自在遨游时,突遭三月哺雏的燕子捕捉,并被带入燕巢的惊险场景;通过蝴蝶与燕子的角色对比,体现了自然界弱肉强食的残酷法则;同时以荒诞夸张的叙事,营造出既具画面感又暗含讽刺的意境;更借动物寓言委婉表达了汉代百姓在严酷统治下敢怒不敢言的悲愤,以及对社会不公的隐晦批判。

2. 分段赏析

“蝶蝶之遨游东园”,诗的开篇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清新画卷,将蝴蝶自在悠游于东园的轻松画面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那蝴蝶,似是挣脱了尘世一切束缚的精灵,在东园这片充满生机与芬芳的天地里肆意穿梭。一个“遨游”词,精准而传神地尽显蝴蝶的闲适惬意。它不似那被生活重担压得喘不过气的世人,无需为柴米油盐奔波,无需为功名利禄操劳。它只管在花丛间轻盈飞舞,与娇艳的花朵为伴,与和煦的微风嬉戏。这一画面,为全诗奠定了一种看似平和、美好的基调,让读者的心灵也随之沉浸在这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之中,仿佛能真切地看到五彩斑斓的蝴蝶在姹紫嫣红的花丛中翩翩起舞,那灵动的身姿、绚丽的翅膀,构成了一幅绝美的自然图景。“奈何卒逢三月养子燕”,笔锋陡然一转,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打破了先前的宁静与美好。“奈何”一词,带着一种无奈与叹息,将蝴蝶的命运转折突兀而又强烈地呈现出来。三月的燕子,正处于哺育幼雏的关键时期,它们为了喂养自己的孩子,四处奔波寻找食物。此时的蝴蝶,便成了它们眼中的“美食”。蝴蝶的遭遇从悠闲遨游瞬间变为面临生死危险,这种情节的突变,犹如平静的湖面突然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与紧张感。读者不禁会想,这只原本自由自在的蝴蝶,将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它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接我苜蓿间。持之我入紫深宫中”,这两句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燕子捕捉蝴蝶的全过程。“接”与“持”两个动词,如同两个灵动的音符,生动地表现出燕子动作的敏捷与迅速。燕子如同一位技艺高超的猎手,在苜蓿间闪电般出手,瞬间就将蝴蝶牢牢抓住,然后毫不留情地将其带入燕巢。那燕巢,被诗人巧妙地比作“紫深宫中”,这一比喻既增添了故事的奇幻色彩,又从侧面反映出蝴蝶被困处境的“庄重”与无奈。原本在广阔天地间自由飞翔的蝴蝶,此刻却被囚禁在这看似华丽却实则冰冷的“宫殿”之中,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生机,其悲惨的命运令人唏嘘不已。“行缠之传欂栌间。雀来燕”,此句进一步描绘了蝴蝶被困在燕巢中的凄惨场景。“行缠之传欂栌间”,形象地写出了蝴蝶在燕巢内挣扎、缠绕的状态。它拼命地挥动着翅膀,试图挣脱这无形的束缚,然而一切都是徒劳。它的身体在燕巢的横梁之间不断碰撞、缠绕,每一次挣扎都伴随着痛苦与绝望。而“雀来燕”又引入了新的角色雀,这无疑让原本就紧张的氛围变得更加剑拔弩张。雀的出现,让蝴蝶的处境更加危险,它不仅要面对燕子的威胁,还要提防雀的突然袭击。读者仿佛能看到蝴蝶在这狭小的燕巢中惊恐地颤抖,那无助的眼神、绝望的挣扎,让每一个有同情心的人都不禁为它的命运揪紧了心。“燕子见衔哺来。摇头鼓翼何轩奴轩”,最后这两句聚焦于燕子的动作,将燕子的得意与蝴蝶的悲惨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燕子衔着食物归来,摇头鼓翼,一副得意洋洋、趾高气扬的模样。“何轩奴轩”这一拟声词的运用,更是生动地表现出燕子的神态,仿佛能让人听到燕子那欢快的叫声,看到它那骄傲的姿态。而此时的蝴蝶,却只能在这冰冷的燕巢中默默承受着痛苦与折磨,它的生命在燕子的眼中不过是微不足道的食物,它的自由与尊严被无情地践踏。这种对比,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的残酷现实。在这看似和谐的自然生态背后,隐藏着的是无数的血腥与杀戮,是强者对弱者的无情压迫与剥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王褒《题雪景图》

下一篇:汉·张衡《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