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烨烨":光华灿烂啊,
# 烨烨:一作晔晔。
"固灵根":神灵的根基坚固。
"神之斿":神灵的旌旗啊,
# 斿:指旗上的飘带。
"过天门":穿过天门。
"车千乘":车马有上千辆啊,
"敦昆仑":聚集在昆仑山。
# 敦:与“屯”相通,聚集的意思。
"神之出":神灵出来啊,
"排玉房":列队于华丽的房屋前。
# 排玉房:列队于华丽的房屋前。
"周流杂":四处流转交错啊,
# 杂:聚集。
"拔兰堂":经过兰香的厅堂。
"神之行":神灵行进时啊,
"旌容容":旌旗缓缓飘动。
# 容容:飞扬的样子。
"骑沓沓":车马声密集啊,
# 沓沓:行进迅速。,骑:骑马的人和其坐骑。
"般纵纵":队列整齐有序。
# 般:相连。
"神之徕":神灵到来啊,
"泛翊翊":轻盈飘动。
# 翊翊:飞翔的样子。
"甘露降":甘露降落啊,
"庆云集":吉祥的云彩聚集。
"神之揄":神灵挥动衣袖啊,
# 揄:相互牵引。
"临坛宇":降临到祭坛庙宇。
"九疑宾":九疑山的神灵作为宾客啊,
# 九疑:这里指九疑山之神,指舜。
"夔龙舞":夔龙起舞迎接。
# 夔:舜的乐官。
"神安坐":神灵安稳坐下啊,
"翔吉时":在吉祥的时刻停留。
"共翊翊":众人恭敬拥戴啊,
# 翊翊:恭敬的样子。,共:与“恭”相通。
"合所思":与神灵心意相通。
"神嘉虞":神灵赞许这祭祀啊,
# 虞:娱乐,欢快。
"申贰觞":再次献上酒杯。
# 贰觞:再次敬酒。
"福滂洋":福泽广博啊,
"迈延长":绵延长久。
"沛施佑":广泛地施加保佑啊,
# 沛:广泛。
"汾之阿":在汾水的岸边。
# 阿:水流曲折处。
"扬金光":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啊,
"横泰河":横越黄河。
# 横:充满。
"莽若云":像云一样广阔啊,
"增扬波":激起层层波浪。
# 扬波:这里指黄河的波浪。扬:一作阳。
"遍胪骧":到处都是欢欣鼓舞的景象啊,
# 骧:一作欢。,胪:陈列。
"腾天歌":歌声升腾到天上。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三言诗,也是一首祭祀诗。诗歌以铺陈手法描绘了神灵出游、降临及赐福的场景,既融合了楚声传统与汉代礼乐理念,也共同反映了武帝时期礼乐改革的创新性。
2. 写作手法
铺陈:“神之斿”“神之出”“神之行”到“神之徕”“神之揄”“神安坐”,层层展开对神灵出行、降临、安坐、赐福等场景的细致描绘,如“车千乘,敦昆仑”展现神灵仪仗的盛大,“甘露降,庆云集”描绘神灵带来的祥瑞,“福滂洋,迈延长”渲染福泽的广博绵长,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铺叙,全面展现了祭祀场景的庄严盛大和人们对神灵的崇敬祈愿。意象组合:“神之斿”“车千乘”“旌容容”“骑沓沓”“般纵纵”等意象组合在一起。“斿”(旗帜)、“车”“旌”(旌旗)、“骑”(车马)、“般”(船只),这些都是与出行相关的事物,它们共同展现出神灵出行时队伍的庞大、有序与庄重,凸显出神灵的威严与尊贵。
3. 分段赏析
“华烨烨,固灵根”,开篇以“华烨烨”形容神灵光辉灿烂的样子,“固灵根”则点出神灵根基稳固、源远流长,起笔便渲染出神灵的神圣与威严,奠定了全诗庄重肃穆的基调。“神之斿,过天门。车千乘,敦昆仑”,描绘了神灵出行的壮阔景象。“神之斿”点明神灵的旌旗,“过天门”展现其穿越天界之门的威严;“车千乘”以数量的庞大凸显神灵仪仗的盛大,“敦昆仑”则将神灵与昆仑这一神话中的神山相联系,赋予神灵崇高的地位。“神之出,排玉房。周流杂,拔兰堂”,继续刻画神灵的行动。“排玉房”“拔兰堂”通过具体的动作,展现神灵穿行于华美宫殿与雅致厅堂之间,既体现了神灵的无所不在,也暗示了祭祀场所的富丽堂皇。“神之行,旌容容。骑沓沓,般纵纵”,聚焦于神灵行进中的仪仗细节。“旌容容”描绘旌旗飘动的舒缓之态,“骑沓沓”写出车马行进的密集声响,“般纵纵”则展现出队列的整齐有序,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让神灵出行的画面更加生动具体。“神之徕,泛翊翊。甘露降,庆云集”,写神灵降临带来的祥瑞。“泛翊翊”描绘神灵降临的轻盈之姿,而“甘露降”“庆云集”则是神灵带来的吉祥征兆,体现出人们对神灵降临的喜悦与期盼,也为祭祀增添了祥和的氛围。“神之揄,临坛宇。九疑宾,夔龙舞”,刻画神灵降临坛宇的场景。“临坛宇”明确神灵降临祭祀场所,“九疑宾”暗指舜的神灵前来做客,“夔龙舞”则以神话中夔龙起舞的景象,渲染出祭祀现场的热闹与神圣,进一步凸显祭祀的庄重与盛大。“神安坐,翔吉时。共翊翊,合所思”,写神灵安坐坛宇,享受祭祀的美好时刻。“翔吉时”点明神灵在吉祥的时刻降临安坐,“共翊翊”展现众人对神灵的恭敬拥戴,“合所思”则表达了人们与神灵心意相通,共同期盼福佑的心愿。“神嘉虞,申贰觞。福滂洋,迈延长”,写神灵对祭祀的满意与赐福。“神嘉虞”表明神灵赞许这场祭祀,“申贰觞”是人们再次向神灵敬酒,表达虔诚;“福滂洋,迈延长”则描绘出神灵赐予的福泽广博深厚,且绵延不绝,体现了人们对幸福长久的祈愿。“沛施佑,汾之阿。扬金光,横泰河”,展现神灵广泛施佑的景象。“沛施佑”写出神灵赐予的福佑充沛丰厚,“汾之阿”“泰河”点明福佑遍及汾水之畔、黄河之上;“扬金光”则以金光闪耀的景象,象征神灵福佑的光明与神圣,让整个画面更具感染力。“莽若云,增扬波。遍胪骧,腾天歌”,以宏大的场景收尾。“莽若云”形容祭祀的声势如云雾般浩大,“增扬波”写出福泽如波浪般扩散蔓延;“遍胪骧”展现万物欢腾的姿态,“腾天歌”则以响彻天际的歌声,抒发人们对神灵赐福的感恩与喜悦,让全诗在高潮中结束,余韵悠长。
上一篇:汉·王褒《送陈校官之溧阳》
下一篇:汉·戴圣《不食嗟来之食》